周友娣
【摘要】朗讀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方法。朗讀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學生對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和水平,對促進閱讀教學效率的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應以讀為主,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讀中感悟,整體提升朗讀感悟能力,從而提高閱讀教學實效。
【關鍵詞】朗讀;語感;積累;感悟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币虼耍首x是閱讀教學的前提,是閱讀教學的基礎,閱讀教學應該加強朗讀指導,提高閱讀實效。但是,在轟轟烈烈的課堂改革下,一部分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脫離文本,不注重朗讀的指導,只注重問題的解答,一節(jié)課下來,朗讀的時間少之又少,使課堂失去了語文味。作為一名教師,摒棄舊的語文教學思想,融合新的教學理念,探索出適合自己,符合時代發(fā)展的語文課堂教學方法,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是我一直為之思考、探索和研究的內容,同時在教學中不斷付諸實踐。結合自己的實踐,我將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具體闡述如下:
一、加強朗讀,培養(yǎng)語感
張?zhí)锶粝壬f:“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讀懂的過程就是閱讀能力形成的過程,就是語感形成的過程,就是語言積累的過程?!崩首x是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手段,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給予學生自由朗讀的空間,發(fā)揮自己讀書的個性,使學生能運用各種方式朗讀文本,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
我在教學《伯牙絕弦》一課時,力圖體現“以情為基點、以讀為主線、以悟為手段”的新課程理念,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多種朗讀方式之中,以具體的文本入手,深層感悟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層層深入,體會文言文的獨特之美?!恫澜^弦》一課充滿著濃濃的語文味。教學時,我聲情并茂地進行范讀,把學生引入意境,由淺入深,一步一步進行朗讀指導。學生首先是自由讀,讀準字音、讀流利、讀通順;再劃分節(jié)奏朗讀;然后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感情誦讀;最后在《高山流水》的音樂伴奏下進行深情吟誦。讓學生在反復的誦讀中體會文言文的精準之美、節(jié)奏之美和音韻之美。學生從朗讀中感受知音難覓和伯牙失去知音時的悲痛欲絕,在朗讀中理解課文、體會情感、運用語言,在扎實的語文實踐中獲得語感,積淀語感,領悟語言規(guī)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體會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之處。
在教學尾聲時通過播放《知音》的音樂伴奏,讓優(yōu)美的琴曲浸潤學生的心靈,再讓學生在音樂聲中嘗試背誦課文,讓文言文的精準之美、節(jié)奏之美和音韻之美深深地植根在學生心中。
二、通過朗讀,積累語言
我在教學中注重把課本上的抽象文字內化為學生自己的積極語言。小學生正處于記憶的黃金時期,教師應該抓住這一關鍵時間段,讓他們多朗讀背誦一些古詩詞以及語言優(yōu)美的作品,做到熟讀成誦,會使他們終身受益。目前,教師只注重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注重課文的背誦記憶,更別說課外優(yōu)美文段的朗讀背誦。殊不知沒有量的積累,就沒有閱讀能力質的提升。教師應該加強誦讀的要求,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適當增加些名篇背誦內容,才能滿足學生積累語言的需要。
在教學中,我們要求學生以“讀”為本,在讀中積累語言。好的句、段、篇都要求學生摘抄、精讀或背誦,要求學生用心靈去朗讀,用心靈去感受,在讀中理解,讀出滋味,讀出感受,讀出情趣,讀了之后有所收獲,在不經意中識記,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如《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中描述這片土地時語言優(yōu)美,感情真摯,還大量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使我們感受到這片土地上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都是鮮活的,都是自己的朋友兄弟,表達出印第安人對土地的無比熱愛與眷戀之情。教學時,我讓學生反復誦讀,配樂朗讀,學生在讀中體會土地的圣潔,體會印第安人對土地的深情。這些語句讓學生熟讀成誦,為習作中積累語言材料。
三、通過朗讀,品味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多樣化的朗讀形式不僅能調節(jié)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給課堂教學帶來積極的效果,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朗讀,在不知不覺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個性化行為,學生就會在讀中身臨其境,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蹲詈笠环昼姟肥且皇赚F代詩。作者表達的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懷抱最后一分鐘時內心的情感,在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把全國人民積蓄心中的愛國情感和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用充滿激情的語言表達出來。這首詩韻律優(yōu)美,情感豐富,適宜朗讀品味。俗話說“三分詩,七分讀”,備課時我就定下了基調:讀中感悟,讀中升華感情,體味愛國之情。教學時,我采用引讀的方式進行朗讀訓練:再過一分鐘,香港就要回來了,回到祖國媽媽的懷抱,一百年漫長的等待,一個多世紀的殷切期盼,終于走到了(最后一分鐘),怎能不急切?(男生讀)一百年漫長的等待,一個多世紀的殷切期盼,終于走到了(最后一分 鐘),怎能不激動?(女生讀)。就這樣,學生們很快就把握住情感,把心中的期盼、急切和激動都讀出來了。
四、通過朗讀,提升感悟
在文章中,作者會通過特定事物、情景來寄托自己的思想觀點和情感。這種思想感情,有的是作者直接抒情,有的則蘊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間,不管哪種情形,都應該注重在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從中感悟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我要求學生在閱讀的前提下多種形式地朗讀,對文章的重點字詞及表達方式進行反復地推敲,以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如《生命? 生命》一文,課前我就定下了以讀為主,讀中感悟的基調。因此,在教學中,采用了不同形式的讀,逐步推進,層層深入。初讀,了解文章主要內容,概括三個事例;尋讀,在讀中找出令你感動的句子;悟讀,抓住關鍵的句子談理解、談感受;背讀,為習作積累好詞佳句。整節(jié)課,書聲瑯瑯,讀味十足。例如在“飛蛾求生”這個段落中,當學生提出:飛蛾求生的欲望為什么使作者震驚?老師抓住“掙扎”“極力鼓動雙? ?翅”等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在讀中品味,在品讀中感悟,悟出弱小生命創(chuàng)造出生命的奇跡,懂得生命的可貴。
《桂花雨》中:“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薄叭辏麄€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睂W生抓住兩句關鍵的句子和“浸”一詞進行朗讀體會,桂花盛開的時節(jié),香氣四溢,花香隨風飄散,彌漫四方,人們沉浸在花香味里;不是桂花盛開的時節(jié),人們用桂花泡茶做桂花糕,整個村子全年飄灑著桂花的香氣,人們都深深地陶醉在這濃濃的花香里了。通過重點詞句的朗讀體會,這“香”無論花開花謝,都始終伴隨著我們;這“香”不但滿足了嗅覺,還能融入我們的血肉里。學生在朗讀中受到感染,感悟到作者對桂花的喜愛之情。
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瑯瑯書聲中積累語言,品味語言,感悟語言;讓學生在瑯瑯書聲中體會文章的思想和情感;讓學生在瑯瑯書聲中,感受作品的內涵,靈活運用語言文字,提高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熊開明.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課程教材研究所,小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師教學用書[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