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聯網蓬勃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來華留學生漢語言專業本科學歷教育近年來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辦學規模和教學質量逐步提高。留學生漢語言專業的中級漢語聽說課程教學在互聯網飛速發展中與時俱進,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本文主要從“互聯網+”的視角出發,分析留學生漢語言專業中級漢語聽說課程的教學現狀,并從教學內容和方法來解決中級漢語聽說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更好地滿足來華留學生的需求。
【關鍵詞】“互聯網+”;漢語言;中級漢語聽說;課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也為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互聯網+教學”的模式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視。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漢語聽說課作為對外漢語中級階段的必修課程在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以“互聯網+”視角為出發點,審視漢語言專業的中級漢語聽說課程教學,推動教學方法及學習方式的改進與創新,以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滿足學生的需求。
一、漢語言專業中級漢語聽說課程教學現狀
漢語言專業是專門為以學習漢語為目的的外國留學生設置的專業,旨在培養具有扎實的漢語言基礎和專業理論知識,熟練掌握漢語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語言技能和交際能力,了解基本的中國人文知識,熟悉中國國情和文化,能夠從事與漢語運用及中外文化交流相關工作,能夠適應現代國際社會漢語言文化需求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應用型漢語專業人才。云南大學、云南師范大學、紅河學院、大理大學等高校都為留學生開設了漢語言專業。
目前,來華學習漢語言專業的外國留學生越來越多,在漢語言專業的對外漢語教學中,漢語聽說課是聽力訓練和口語訓練的一門雙項言語技能、言語交際技能訓練課。它是訓練來華留學生聽說能力和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的新型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曾有學者研究表明,人們在進行言語交際活動時,有75%是通過聽說來完成的,其中聽和說分別占了45%和30%。由此可見,聽說是人類言語交際活動中最主要的形式,是語言交流的核心。目前,中級漢語聽說課程的教學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課程教學周學時不足
根據漢語言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中級漢語聽說課教學大綱的要求,中級漢語聽說課程的周學時不多,且針對留學生的聽說能力實際訓練少,直接影響了教師課堂教學效果。
(二)教材內容不夠新穎
教材內容不夠新穎,與學生的實際需求契合度不高。部分中級漢語聽說課的教材缺乏生活中常用的語言,而漢語聽說課是幫助來華留學生解決聽和說的問題,在漢語交際過程中,聽和說所涉及的面是相當廣泛的。
(三)中級漢語聽說課教師流動性大
目前,教授中級漢語聽說課程的教師隊伍不夠穩定,人數較少且流動性大,專業教師教學方法傳統,提不起留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學習效果不夠明顯。
二、中級漢語聽說課程教學的重要性
中級漢語聽說課是針對漢語言專業留學生開設的中級漢語技能核心課程,是一門提高學生聽力、口語表達能力的綜合技能訓練課,是漢語言專業二年級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本課程以聽說材料為依托,進一步發展學生視聽理解和口頭表達的能力,目的是加強對中國文化知識的學習和掌握,重在培養留學生在中國的生活能力,并在循環遞進式的練習中切實提高留學生的漢語聽說能力。
留學生在學習該課程前,應先學習《初級漢語聽說》作為漢語語音基礎課程,后續課程為《高級漢語視聽說》,因此中級漢語聽說課是留學生漢語言專業學習的中堅橋梁課程,其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留學生漢語言專業基礎的深厚,以及后續課程學習的開展,在整個漢語教學體系建設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說留學生是否全面了解漢語語音、詞匯、語法等和牢固掌握漢語言運用基本技能,關系到留學生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質量的高低。
中級漢語聽說課側重漢語基本句型、語法和口語訓練,教學目的在于有針對性地培養留學生具備一定的聽、說、讀能力,打好扎實的語言基本功,為更深入地學習專業課奠定基礎。同時,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讓留學生置身于漢語交際的實際語境,在聽、說的過程中習得漢語交際的能力,向留學生傳播中國文化,加深學生對中國歷史、現實、人際關系、價值觀等認識。
留學生只有學好中級漢語聽說課,才能擁有比較寬厚的專業基礎,為后續課程《高級漢語視聽說》《高級綜合漢語》《中國文化概論》等打下牢固的基礎,也讓留學生能有針對性地選修專業課程,從而盡快提高漢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因此,中級漢語聽說課是實現漢語言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基礎。
三、中級漢語聽說課程教學方法的創新路徑
教學內容的變化要求教學方法隨之做出相應的改變,這就要求我們以“互聯網+”視角研究教學方法,將傳統的面對面課堂教學向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轉變。中級漢語聽說課的教學關鍵在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因此要從留學生的角度去設計教學過程,圍繞教學目標的實現突出重難點,知識結構清晰地合理地設計教學步驟,教師要重視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讀能力的培養。
(一)在課堂中運用“講練模式”,增強學生的詞匯聯想能力
中級漢語聽說課在初級漢語聽說課的基礎上,以“講練”的形式呈現在留學生面前,每堂課的授課內容都會有創新點。教師應該給留學生營造一個輕松自然的課堂環境,所有的聽說訓練都要讓學生輕松地聽、輕松地說,讓他們知道在聽錄音時不要在意是否能聽懂里面的每一個字或每一句話,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吸收信息、了解情況、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上。
其次,在聽錄音之前,教師應根據教材所提供的詞語提示、圖片提示、問題提示和一些討論活動作為聽前準備,讓學生提前了解到相關信息,最大限度地激活他們頭腦中對這些信息的記憶,以減輕學生聽和說的壓力。
比如,教師要積極改變以往語言點的描述角度,變立足于教師的規則性語言為面向留學生的漢語使用性語言,便于留學生理解和運用。同時,在教師實際對外漢語課堂中,在留學生的多項小組練習活動中設置語境,為留學生提供豐富的語用場,提高其準確地遣詞用句的能力,為今后學以致用增加助力。
(二)利用互聯網資源,積極開展聽說課教學
高校教師在進行中級漢語聽說課程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教學平臺解決周學時不足的問題。如任課教師可以利用微信、QQ、公眾號等網絡平臺布置課堂上未能完成的聽說內容,也可以以課后練習的形式讓學生完成作業。
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學平臺,積極開展微課講授活動,時長可設置為3—5分鐘,教師可以將聽說課教材中的重點詞匯或語法點等教學內容制作成微課,在上新課之前發給學生提前學習,上課時教師可以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口語練習,不僅增加了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還有效提高了聽說課的教學效果。
(三)針對教學內容的重難點,豐富第二課堂的教學內容
在教材中的練習設置基礎上,教師可以將課文中的熱點話題和課后練習緊密結合,利用在線交流群,豐富第二課堂教學內容。如,任課教師可利用班級微信交流群就課文中某一熱點話題進行在線討論,方式靈活,學習氛圍更加輕松。
同時,教師還可以布置漢語口語練習的作業,并要求通過微信或QQ上傳作業。教師在批閱完學生的課后作業后,要及時給予點評或鼓勵學生之間相互點評,這樣不僅有效地節約了課堂時間,還增加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學習時間更加靈活。
參考文獻
[1]胡秀春.對外漢語聽說課的課堂教學環節[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S1).
[2]邵文佳.“互聯網+”視角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英語聽說課程教學探索[J].林區教學,2018(6).
[3]高彥德.外國人學習與使用漢語情況調查研究報告[M].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3.
[4]靖亞林.對外漢語聽說課課堂教學案例分析[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3.
[5]馮克敏.試談漢語聽說課中的幾個問題[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1991(3).
作者簡介:尹青華,女,1987年生,云南人,講師,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對外漢語教學。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