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嵩宏昱
【摘要】結合十年語文教學實踐,探索建立“教材范例—技法總結—寫作訓練—習作評改”的高品質課堂作文教學模式,同時注重教學策略的改變,發掘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作文教學中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開拓作文課堂的姹紫嫣紅的新天地。
【關鍵詞】作文教學;高品質課堂;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作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是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關鍵。但中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內容和方法很難形成一個科學的合理的體系,教師和學生都感到不知如何提高。2000年頒布新課標以來,初中語文教學發生了重大變革,但作文教學仍然沿襲“一說二閱三講評”的老模式,作文教學正束縛著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亟待重視。
我結合自己十年的語文教學實踐,探索建立“教材范例—技法總結—寫作訓練—習作評改”的高品質課堂作文教學模式,同時注重教學策略的改變,發掘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重在培養學生在模仿中創新的能力,讓學生懂得寫作方法和技巧,從而激發學生形成“自主學、合作學、探究學”的學習方式,形成師生互動、學習交流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寫作思維的提升。
一、教材范例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教師在教授語文課時往往將教材作為閱讀的范例進行教學,而忽略了其指導寫作的意義。其實,“閱讀是作文之流”,教材分析與作文教學聯系緊密,應在不同年段開發教材作為作文學習范例,通過文本閱讀這種最為本色的方式,撥開紛紜繁雜的作文教學亂象,開啟“我要寫”這一作文教學的康莊之途。教師在每冊教材中精挑細選不同文體的美文,組成作文教學的寫作范例。如寫作親情類文章,以朱自清回憶父子情的《背影》和史鐵生深切懷念母親的《秋天的懷念》作為教材范例,讓學生體會親情類文章如何選材以及如何進行人物描寫表現性格凸顯主題。學生對教材中學過的文章掌握更好,對于寫作的指導意義也就更強。
語文課文浩如煙海,教師要掌握每個學期作文訓練的任務及達標要求,結合學生實際來對作文體裁、命題等制訂作文計劃。平日的課堂就應有意識地利用閱讀教學來指導寫作,將讀和寫結合起來,進行諸如仿寫、續寫、擴寫等片段作文訓練。在寫作指導課上,應選擇恰當的、典型的課文作為范例,指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使訓練更有針對性、實效性。
二、技法總結
有了教材范例之后,教師要指導學生賞析范例、總結技法。會寫先要會賞,只有會品析欣賞美文,才能把握精髓,筆下生花。例如我在教授“側面描寫寫作指導”這一內容時,以《羚羊木雕》為例:“我一個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來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個寒戰。路上一點聲音也沒有。”此處為何要寫月亮?學生賞析后得出答案——描寫了月光的清冷和路上的幽寂,烘托出“我”要回羚羊后內心的悲凄痛苦和“我”以為自己失去了萬方的友誼之后的孤寂,也就明確了側面描寫的技法之一,以環境的渲染烘托出所要描寫的人物的性格特點、情感變化、心理活動。賞析之后進行技法總結水到渠成。
在賞析教材范例之后,還要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技法總結。所謂“文有定法”,教師依據所選取范例及本節作文指導課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自行總結寫作技巧和方法,從而使寫作訓練有法可循。如講授《學習心理描寫》時,我給學生總結出內心獨白、語言動作神態、聯想想象等具體寫作技法以指導寫作。
三、寫作訓練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錢理群先生在論寫作時曾說:“從入學到高中畢業,是一個以模仿為主的到逐漸擺脫模仿而走向獨立的創新過程。”總結技法后,應趁熱打鐵進行寫作訓練。
第一步,要依據教材范例進行技法模仿,例如作文的開篇技法、環境描寫技法、人物描寫技法等。如講授《點面結合進行場面描寫》,以《云南的歌會》描繪金滿斗會盛大場景為范例,這一段落既有傳歌大課堂的恢宏場面,又有對一個年逾70的吹鼓手的刻畫,點面結合,生動精妙地向我們展示了云南的民風民俗。以此為例讓學生進行點面結合寫作訓練——寫運動會上的場景,事半功倍。需要注意的是,學生的寫作訓練每節課應從一個點練起,循序漸進才能漸入佳境。學會模仿范例寫作之后,就需要指導學生對模仿的文段升格。首先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細致選取生活素材豐富文章內容,使文章充滿真情實感。
第二步,要求學生必須持之以恒地進行文學積累,利用閱讀教學來豐富學生文學積累,學習分類摘抄,做讀書筆記、片斷練習等,為自己的文章積累好詞好句好段及寫作素材,為文采的厚積薄發積蓄力量。同時對教學中發現的好句進行仿寫,有意識地要求學生把新學習的句式靈活運用于寫作之中,最終形成自我的語言風格。正如作家孫犁所言:“從事寫作的人……應當把語言大量貯積起來,應當經常把語言放進你的心里,用紙的砧、心的錘來錘煉它們。”
四、習作評改
《語文課程標準》在對第四學段寫作要求中指出:根據表達需要,借助語感和語文常識,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評改也是作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寫作訓練后的習作評改盡量改變以往教師全堂講授的講評形式,開放作文評改方式,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
自評是教師提供作文評價量表,學生根據量表對自己的作文進行初步修改。首先要找到自己作文的問題,再根據本課所學技法總結進行修改,尤其在詞語精雕細琢上下功夫。學生自改作文,可以提高語感水平,鞏固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的能力。
互評是教師組織學生對作文進行評價。同樣以評價量表為依據,可以小組互評,組長執筆就他人作文優缺點寫好評語,并選取小組代表文章在班級進行展評。也可以由教師選取幾篇典型習作印發組織學生互評,從而掌握評價標準。
師評是教師采用班級整體評析典型作文、評語式批改、面批面改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深入修改和評價。評析典型作文可以是中考優秀作文,也可以是本班典型作文,教師在講評中要讓學生明白點評作文高分或低分的原因,使寫作有的放矢。評語式批改是指在學生作文中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指出學生的問題,給學生可操作修改的中肯評價,使學生達到有效修改。面批面改用課余時間,一對一地進行作文修改,當面指出作文的優勢和不足,師生可以充分地交流互動,效果最大化。
在以上三種評價修改后,學生對自己作文的升格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最后就是潛心修改,將自己、同學和老師的建議內化為個人的思想,寫出有內涵的好文章,達到有效的作文升格。
通過教學中的實踐,“教材范例—技法總結—寫作訓 ? 練—習作評改”的高品質課堂作文教學模式,能使作文課堂從教師一言堂變為師生互動的高效課堂,改變了學生被動學習的作文教學傳統形式,應在作文教學中推廣并不斷創新應用。
竇桂梅老師曾說“教學是‘慢的藝術,給學生一粒粒種子,然后把它們交給歲月,我們終將看到萬涓成水,幼苗成林”。 的確,學生的作文水平非與生俱來,需日積月累才能有所長進,教師需指導學生系統的作文技法,讓學生從有規律的模仿訓練到自由寫作,是作文教學的重點。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不斷創新教學模式,讓師生思維的火花在課堂上綻放,開拓作文課堂姹紫嫣紅的新天地,還作文教學滿園春色!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韋志成.作文教學論[M].南寧:廣西出版社,1998.
[3]黃厚江.作文課的味道[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4]錢理群,孫紹振.對話語文——錢理群教授與孫紹振教授關于語文的對話[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5]孫犁.文藝學習[M].北京:作家出版社,1964.
[6]竇桂梅.聽竇桂梅老師評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