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思祥
【摘要】對聯作為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它應用廣泛,旋律優美,形式活潑,概括性強,讀起來朗朗上口,易記易懂,廣為大眾喜愛。秉承“古為今用”,弘揚傳統文化的宗旨,我在教學中常常運用對聯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普及對聯知識,提高了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積極性,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對聯;傳統文化;通俗易懂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對聯,俗稱對子,亦稱楹聯,是中華民族獨有的一道文化景觀,是我國文學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也是用途最廣、群眾性最強、普及程度最高的一種文學形式。由于對聯旋律優美,表現內容形式活潑,概括性強,并且讀起來朗朗上口,易記易懂,故能“老少皆宜,雅俗共賞”。近年來,語文課本中也選用了部分對聯知識作為教材。在教學中,學生對對聯這種文學形式很感興趣,學得津津有味。古代教育家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現代教育思想更提倡快樂教學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探究新知識,掌握新知識。我因勢利導,在教學中經常利用對聯作為教學過程中的興奮點來渲染教學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操,收到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一、運用對聯激趣,導入課文內容
我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時,首先板書一謎語聯:“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橫批“南北”。指出這是一戶人家的過年門聯,讓學生猜一猜這副對聯的寓意。當時學生興致很高,交流熱烈,踴躍發言。這是一組缺字法對聯,上聯缺“一”(諧衣),下聯少“十”(諧食),橫聯“南北”(沒有東西),含蓄地表現了這戶人家“缺衣少食,沒有東西”的困境。然后引出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來說明像這樣的貧苦階層不但在黑暗的舊中國有,而且在資本主義國家里同樣存在。
又如在教學課文《黃繼光》一課時,先簡介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侵略朝鮮時的戰爭的背景,說明中國與朝鮮是“一衣帶水,世代鄰邦;唇亡齒寒,輔車相依”的鄰國關系,用自編聯“毛主席審時度勢發出抗美援朝,志愿軍出國赴朝奮勇保家衛國”來加深學生對當時情況的了解,激發學生對黃繼光的愛國思想和國際主義精神的敬佩。
二、以課文內容作對,助學生記憶悟知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熟悉、理解課文內容,我往往自撰一些通俗易懂的對聯來總結課文內容,讓學生有興趣誦記。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時,我用對比的方法襯托出小女孩的悲慘和資本主義制度的黑暗,深化了主題。“大年夜,有鵝有爐,全家團圓吃年飯,歡度圣誕;小女孩,又餓又冷,孤苦伶仃賣火柴,慘死大街。”(“鵝”“火爐”分別指課文中小女孩在寒冷的大年夜用擦火柴取暖時,產生幻覺所見到的“噴香的烤鵝”“暖和的大火爐”)強烈的反差引起了學生的共鳴,從而更加突出對世道的不公的憎恨和對小女孩的深深同情。在上《狐假虎威》一課時,我用“兇惡老虎,蒙受狐貍騙,半信半疑失美味;狡猾狐貍,憑借老虎威,大搖大擺顯威風”來概括全文。聯中,我引用了課文中的“兇惡”“狡猾”“半信半疑”“大搖大擺”等詞語,既幫助學生理解了詞義,又揭示了課文內容,使學生明白了狐貍狡猾的本性和老虎上當受騙的原因,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再如在教學《溫暖》一課時,我先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觀察插圖,寫了這樣一副對聯:“周總理通宵工作后,見清潔工熱情握手表謝意;清潔工寒晨掃街時,得周總理親切關心添溫暖。”讓學生體會到“周總理平易近人,對普通勞動者深切關懷,使清潔工人倍感溫暖”這一主題內容。在《黃繼光》一文的總結中,我用“侵略者居高臨下以機槍封鎖我軍路,妄圖負隅頑抗;黃繼光立地頂天用胸膛堵住敵槍口,凜然視死如歸”的對聯,讓黃繼光為了祖國和人民勇于犧牲自己的大無畏的英雄形象更清晰地屹立在學生們的面前。
三、活用漢字結構拆分,巧幫學生識字書寫
少數學生作業馬虎,經常寫錯別字。如“蠶”字,本是“蟲”字上面是“天”不是“夭”,而有些學生寫時往往出錯,偏偏寫成“夭”字頭。對此,我用拆字法對聯“鴻是江邊鳥,蠶為天下蟲”來幫助學生記住字的筆畫。對有些學生“灑”“酒”難分,對兩點水的字易錯寫成三點水,“切”字往往寫成“土”字旁,“分”字常寫成“人”字頭,我引用“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切瓜分片,橫七刀,豎八刀”的拆字聯來讓學生分辨字形,“凍”“灑”二字分別拆分為后半句的“東”加“兩點”,“西”加“三點”;“切”“分”二字分別拆開來看,正好是后半句的意思說的“切”為“七刀”,“分”為“八刀”。還有的學生往往把字的部首換位造成錯字,如“鮮”字寫成“羊魚”。總之,造成錯別字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學生粗心馬虎所致,對此,我自編了一副對聯“魚可認,羊可認,羊魚組字焉可認;馬能行,虎能行,馬虎行事怎能行”,并隨機講述“馬虎”一詞的來歷故事,以此來教育學生要養成認真寫字的好習慣。
四、適時運用對聯,教育感化學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古往今來,許多先哲名家留下了許多聯語育人的佳話。教學中,我常用著名的教育家徐特立的對聯“有關家國書常讀,無益身心事莫為”、明代顧炎武的“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和“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等名聯來教育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關心國家大事,自覺抵制社會不良現象的侵蝕,勤奮學習,珍惜年華,奮發向上,立志成才,對學生有很好的激勵作用。
我還用對聯發揮出轉變后進學生思想的功效。上學期開學初,我班一女同學放在文具盒里的20元壓歲錢在午休時丟失,初步了解可能是本班學生所為。上課時,我在黑板上板書一聯:“年少偷針手腳不好不醫治;長大盜金道德敗壞要牢刑。”然后結合生活實際,舉例講述小偷小摸的不良后果,教育學生要做知錯就改的好兒童。對拿錢的同學觸動很大,放晚學后,他主動地找我認了錯,退還了錢。以后,這位同學徹底改變了貪便宜、拿別人東西的壞習慣,學習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五、繼承傳統弘揚對聯文化 ,探索創新體現時代精神
在我為教學所撰的對聯中,雖然有些不夠工整完美,但能貼近教學內容,通俗易懂,引起了學生的濃厚興趣,增強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組織學生出黑板報時,我常常用對聯作為安全警句,如用“學習消防知識,增強防火觀念”“珍愛生命,讓意外事故遠離校園;預防溺水,使平安幸福相伴人生”“遵守交通規則,保護生命旅程”等通俗易懂的聯語來強化學生的防火、防溺水和道路交通的安全意識。我還不失時機地向學生介紹一些對聯知識,教學生吟唱《對聯啟蒙歌》:“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并發動學生收集古今名聯讓學生誦記,學生對此樂此不疲,參與熱情很高;語文課上還隨時出一些簡單的上聯讓學生試對,學生視對聯練習為一項有趣的文字游戲活動,每當對出合乎要求的聯句,高興之情馬上溢于言表;還有的同學把自己所作的對聯書貼在門上或書房里。在所授的學生中“古為今用”已初見端倪,對聯之花已呈蓓蕾初綻之勢。
“啟蒙先對課,益智始童年。”祝愿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地滋養著祖國的花朵,日益綻放出絢麗的光彩。
參考文獻
[1]李可躍.古今對聯入課堂 語文學習樂趣多[N].發展導報,2018—11—09.
[2]李乃亮.語文教學中的對聯探趣[J].文教資料,2018(20).
[3]黃良才.基于教材的對聯仿寫,讓課堂教學煥發新意[J].語文教學之友,2018(6).
[4]凌燕梅.讓國學經典——“對聯”走進語文教學[A]\\教育教學研究——教育理論研究(2018年版第一輯)[C].廣東晨越教育發展有限公司,2018.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