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秋娣
【摘要】班主任作為一個班級中的帶領者,在班級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對現階段我國小學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現狀進行探討的基礎上,探討德育在小學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意義和實際應用。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德育;措施及建議;現狀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小學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現狀
(一) 管理方式傳統單一
雖然教育改革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由于應試教育的某些陳舊觀念在教師和家長心中根深蒂固,所以對于小學班級的管理依然沿襲以往的單一模式。體現在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和一味地強調課堂紀律。究其原因,是班主任站在主觀的角度為簡化管理和樹立自己的威信,以“一言堂”的形式管理學生,讓學生絕對服從,忽略了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
久而久之,在這種管理模式下,聽話與否和成績好壞成為評價一個學生是否優秀的標準。但這樣的模式沉悶刻板,只是一味地要求學生,沒有與學生取得交流,在無形中給學生很大的壓力。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還不夠完善,沒有主動思考意識,這種呆板的管理方式會對學生的人格發展造成不良影響。所以教師不能用成人的行為模式去要求小學生,太過嚴格的管制反而會限制學生的潛能和思維發展。學生的天性被壓制,也會導致學生無法對教師敞開心扉,從心底信服教師,更加不利于班級的管理。
(二)班主任忽略邊緣學生
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有自己的個性。但按照我們當前的教育思維習慣,班級中總是考試分數靠前的學生才會得到教師較大的關注,民主管理的理念沒有滲透到班級管理中去。在這種管理模式下,一部分內向、不善于表現的學生會由于默默無聞而被教師、被同學忽視,越來越邊緣化,最終更加沒有自信。特別是一些特殊學生,比如留守學生和單親家庭的學生更是班主任應該關注的對象。這些學生可能在智力水平、思維能力上與正常學生無異甚至有較大潛力,但由于家庭原因導致這部分學生沒有興趣和精力將心思花在學習上,所以成為學習上的后進生。班主任由于存在畏難情緒,將這部分學生看成班級管理的負擔,忽略這部分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二、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做好德育工作的建議
(一)重視德育工作
為塑造小學生的性格習慣和道德素質,促進小學生的健康發展,班主任應該對小學德育工作予以足夠的重視。具體來說,班主任應該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協調好文化知識教育和品德教育的關系。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班主任應該注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讓學生養成講文明、講禮貌、尊重老師、謙讓他人的優秀品質。對于品德上表現優秀的、經常幫助同學的學生,教師應該予以表揚,讓學生以其為榜樣。此外,班主任應該重視班風建設。為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合作意識,班主任應當讓學生重視班級文化建設,通過選擇班級格言、班服、班歌和建立班級制度等,加強班級凝聚力,讓學生在日常活動中規范言行、提高道德修養。
(二)疏導教育代替“一言堂”教育
“一言堂”的班級管理模式雖然會達到讓學生在學校聽話的效果,但并不能讓學生完全從內心接受,并且不能保證學生在學校之外依然規范自己的言行。因此,班主任應用疏導教育來使學生養成習慣,而不是強制執行規章制度。班主任可以抓住一切機會,對學生進行良好習慣的常規訓練。比如在學生寫作業時,不斷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在學生站起來發言時,提醒學生站立端正、吐字清楚。久而久之,學生將會堅持這些良好習慣。在要求學生養成這些習慣時應考慮小學生的承受能力,不能采用強硬的態度,而要用鼓勵與表揚的方式,讓學生意識到那些習慣是良好的,是值得學習的,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良好習慣的積極性。并幫學生觀察周圍的同學,讓學生相互學習,形成一個和諧、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
(三)充分發揮榜樣效應的作用
小學生由于處于人生的最初階段,對一切事物的概念很陌生,更不知道面對事情應當如何處理,因此很容易模仿他人的做法。教師應當有效利用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鼓勵學生模仿榜樣。如前文所說,對表現優秀的學生進行表揚,在學生之間樹立榜樣,讓學生相互學習。
此外,班主任還應意識到教師本身對學生的影響。教師是學生最容易模仿的對象,因此教師應當注重提高本身的品德修養水平,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在日常生活中嚴于律己、行為端正,在上課時舉止大方、態度端正。言而有信,對于做出的承諾負責到底。教師還應該具有淵博的知識,不斷深入研究本學科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這種敬業的態度能深刻地感染學生,為學生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
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時,可以以歷史名人或道德模范為例子,讓學生詳細地了解他們的生平事跡。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黑板報的方式對學生宣傳名人事跡,或在開班會時通過多媒體的現代教學方式,采用圖片、視頻等直觀的方式讓學生全方位地了解這些名人,學習其身上優秀的道德品質。有條件的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參觀名人紀念館、革命先烈紀念館等,讓學生對具體事跡有切身體會,并讓學生思考應該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優良品質。
(四)積極與學生交流
班主任應該改變以往的師生相處模式,放下教師的架子,在課下與學生積極交流,深入了解學生的想法,掌握學生的不同性格,以朋友的模式相處。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不僅能以學生為本,真正關愛學生,為學生考慮,還能為之后德育教育的針對性展開打下基礎。班主任應當意識到德育教育并不是簡單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工作,更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建設,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班主任在關心學生學習情況的同時,也應該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對于在心理方面、情感方面出現問題的學生要及時對其展開談話,對其進行心理疏導。比如,某個平常上課積極回答問題,學習成績優秀并且在課間很活躍的學生突然在某些天對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并疏于與同學交流,教師應該及時對其開展談話,問詢其狀態改變的原因,態度不能太過嚴肅或惡劣,要以朋友的身份關切這位學生,學生就會對教師放下戒備,并對教師傾訴,然后教師再親切地對其進行開導。
(五)重視班級活動的作用
班級是學生學習與人際交往的重要單位,班主任應當讓學生意識到班級作為一個集體對于學生的重要性。有趣的班級活動,比如合唱比賽、運動會等,不僅能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提高班級的凝聚力,還能夠讓學生通過相互合作分工,學會如何與人合作,并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有很大幫助。
此外,主題班會活動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也十分有用。班主任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主題班會,趣味橫生的形式能讓每個學生樂于表現,積極參加。通過這種切身體會的方式,學生能受到感染和良好的影響。
三、總結
班主任作為一個班級的管理者,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方面的責任重于泰山。班主任除了應該首先提升自身素質,加強自身建設,為學生樹立一個值得學習的模范之外,還應該改變傳統的德育教學觀念,結合實際情況,積極思考改進小學德育工作現狀的方法,培養學生的道德水平,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每一個學生得以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葉敏.淺談小學班主任如何做好對學生的道德教育[J].小學生(下旬刊),2018(11).
[2]柳雁.談情感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J].才智,2018(20).
[3]張繼紅.淺談小學班級管理的問題及策略[J].中華少年,2018(11).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