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花
摘 要:環境污染是當前我國所面臨的最嚴峻問題,而環境污染的“罪魁禍首”之一就是汽車尾氣的排放,其次,能源短缺也需要有新的能源代替,面對當前形勢迫切需要我們對汽車進行改良,發展新能源汽車將是我們解決以上問題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新能源汽車;現狀;問題
在2018年全球環境污染排名中中國排名177位,居全球倒數第四名僅僅超過了印度、孟加拉和尼泊爾三國。在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的中國亟待需要從各方面去制止污染的源頭。同時從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世界石油進口大國排名中中國位居第三。面臨當前能源和環保的雙重壓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勢在必行。
1 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
1.1 從政策層面看新能源汽車的推廣現狀
中國將新能源汽車作為七大戰略性產業之一。中央和地方兩級政府在財力上給予強力支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
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歷經現在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這么多年來離不開汽車廠家的努力和國家對應政策扶持,其中以北汽新能源、廣州比亞迪、江淮汽車等為代表的汽車企業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的基礎,據統計,我國近幾年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一直都以遞增發展,截至2018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達到180萬輛,在全球累計銷量中超過50%。中國新能源汽車無論是年銷量、保有量還是充電設備均占全球第一,未來我國新能源汽車領域將會有更多的新生力量加入,未來發展將更快。
1.2 從市場層面看新能源汽車的銷售現狀
在國家及地方政府相關政策的支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實現了產業化和規模化的飛躍式發展。截止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突破127萬輛和125.6萬輛,全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9.9%和61.7%。其中銷量排前十名的車型如下表所示。
1.3 從消費者層面看新能源汽車的需求現狀
在國家相關的政策鼓勵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逐年迅速上升。2016年50萬輛、2017年80萬輛、2018年超100萬輛,2020年規劃為200萬輛。
消費者對新能源的需求不斷遞增除了和國家政策的鼓舞有關外,其中最重要的主要還是新能源汽車的用車成本、性能等方面優越于燃油汽車。例如以北汽新能源汽車EU5和一輛百公里油耗為8L的燃油車對比,以9.8元/升的油價為例,電動汽車充電成本只是燃油汽車的1/3左右。從實際數據可證明電動汽車養車成本遠遠低于燃油汽車。
2 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2.1 核心技術缺乏
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在一些核心技術的研發和歐美、日韓國家存在較大的差距,特別是在電池、電控技術,電機方面。
電池方面我國主要存在高端電池材料供給不足、制作工藝不成熟、生產技術落后等,以上原因導致我國生產的電池在產品均一性、穩定性、一致性和安全性方面與國外還存在較大差距。
2.2 基礎配套設施薄弱
基礎設施建設及運營環節決定著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從某種程度來講,充電站或充電樁的商業開發及運營模式決定了新能源汽車的保障運行安全和市場發展空間,同時也決定了產品推廣的程度。當前國內對充電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沒有一個長遠發展、科學系統的總體方針,我國當前新能源汽車發展充電樁45萬多個,車樁比低于4:1,而且充電樁多數分布在一二線城市,面向三四線城市還沒有設置居民小區、停車場等停車設施配電充電方案,這樣出現了“有樁無車,有車無樁”的局面。新能源汽車發展存在的以上關于基礎配套設施缺失等問題,大大阻礙了消費者的購買,同時,增加必要的配套服務設施如充電站、制氫加氫站以及氫氣運輸管道等是我們的當務之急,同時增加新能源汽車維修網點,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汽車保險、消費信貸等為主的現代汽車服務業,為促進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做好堅實保障。
2.3 消費引導不足
新能源汽車特別是其中的純電動汽車無論是在養車成本還是在節能環保等方面都比燃油汽車有較大優勢,但是截止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占燃油汽車的1:22,這除了配套設施跟進不足外主要還和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認識及消費引導不足有關。加強消費引導例如多方位向消費者普及新能源汽車知識,加大政策補貼力度,利用新的營銷模式,讓消費者多方式體驗新能源汽車,讓他們了解、逐漸到愛上、最終愿意購買新能源汽車。
2.4 政策支持力度不夠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僅僅靠企業本身那可以用步履維艱來形容,要想讓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需要國家層面大力支持。
在新能源汽車發展過程中我國相繼出臺了《新能源汽車生產準入管理規則》,在《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也涉及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短期目標和任務。然而,這些政策都沒有足夠的戰略高度,我國仍缺少一個整體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9年新能源車輛補貼在2016年基礎上退坡40%,補貼力度銳減對消費意識還沒跟上的中國市場來說是極其不利的。國家在新能源汽車資金投入使用中沒形成對應要求,應該專款專用,再有稅收方面無論是從企業層面還是消費者層面沒有側重減免。總之,沒有發展重點,沒有發展路線,沒有針對性的政策優惠傾向,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模糊,產銷難有大的突破。
3 新能源汽車發展問題的對策
3.1 加強投資,攻克技術壁壘
國家層面深入向歐美、日韓等一些新能源汽車發展強國全面系統地調研,不斷完善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標準,并盡早出臺整套新能源汽車國家技術標準,給相關企業提供一個可供遵循的規范。在明確支持自主品牌和自主技術研發的前提下,加大科研經費投入,把經費分配給真正有自主核心技術的企業,加速相關技術的研發。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到今天,也是經過了不斷摸索、探討的過程。中國不是汽車強國,必須向汽車強國學習,例如:向日本學,以混動技術為突破口;向美國學,以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為落腳點;向德國學,以插電混合動力汽車為重點。總之,別人新能源汽車發展中好的東西都是我們學習及發展的方向。
3.2 全面推廣,完善基礎配套設施
全面推廣,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光靠政府力量遠遠不夠,必須鼓勵民間資本的進入,科學規劃城市用地,完善相關設施布局,尤其是著手高速公路配套工程的開展,以便給予新能源汽車更高的活動范圍,且必須做到數量合理,布局科學,同時對新能源汽車用電實施優惠與補貼,并增加充電樁的設施的安全性與可靠度的基礎上提高充電效率。把相關配套設施納入到新建社區、樓盤、寫字樓的規劃中,盡可能的滿足未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需要。
3.3 強化宣傳,引導消費潮流
加大新能源汽車的消費,首先需要引導消費潮流,多方位,多渠道宣傳相關知識,讓消費者真正知道消費新能源汽車給自己、給社會帶來的極大好處;另外國家加大對新能源汽車消費的補貼力度,讓消費者購車成本得到降低,這樣會極大的促進消費需求;再有就是限制燃油汽車的生產特別是大排量汽車的生產。
3.4 強化投入,保障政策穩定
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有國家相關政策支持那將會有質的飛躍,特別在我國當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探索階段,政府更應該發揮它的主觀能動性,加大扶持新能源產業,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管理,體制應重新審視,初步借鑒國際經驗,在法規和標準上引導企業,將其納入法制化管理的軌道,給企業更寬松的發展環境,促進產業健康持續發展,這也是對新能源汽車產業最科學的管理模式。同時,加大金融、財政支持力度,拓寬融資渠道,完善補貼制度。
參考文獻:
[1]安海彥.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解讀及對策建議[J]科技管理研究.2014.
[2]吳軍瑤,羅捷.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現狀及其問題研究[J].東方企業文化公司與產業.2013(4).
[3]陳瑞青.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J]. 汽車工業研究.2015(1).
[4]劉堅.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障礙與政策建議[J].宏觀經濟管理.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