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睿
【摘要】近年來,高職院校重視和聲課程教學工作,為取得和聲課程良好的教學效果,掌握合唱教學技巧是極為必要的,因為合唱教學作為和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融入合唱教學能夠提高高職生藝術欣賞能力,同時,還能深化和聲課程改革,從整體上提高音樂教學質量。本文簡要介紹和聲課程,然后全面總結合唱教學融入高職和聲課程的必要性,最后重點提出高職和聲課程中合唱教學的融入策略。
【關鍵詞】高職;合唱教學;和聲課程;融入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現如今,高職院校重視學生的全面培養,因此,實際教學中開設和聲課程并創新合唱教學方法,以此調動了高職生學習和聲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學習潛能,最終能夠促進學生進步,同時,高職院校知名度以及影響力也相應提高。由此可見,本文探究“合唱教學如何融入高職和聲課程”這一論題具有教育意義和現實意義,論題具體探究如下,以便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鑒。
一、和聲課程簡介
(一)課程介紹
和聲課程是圍繞音樂學專業開展的必修課程,該課程通過向音樂生傳授理論知識、提升音樂實踐能力來實現教學目的。隨著音樂和聲教學要求的不斷改變,和聲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相應變化,但最終取得的和聲課程教學效果不盡人意。下文具體總結和聲課程教學常見問題,進而為合唱教學融入提供契機[1]。
(二)教學問題
當前,多數音樂教師憑借主體地位以及多年積累的教學經驗,向高職生一昧傳授和聲理論知識,并在課后布置相關練習題,這種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不僅會制約音樂生和聲知識運用能力,而且還會降低高職生學習的積極性。再加上和聲課程知識點冗雜,高職生學習時極易出現顧此失彼現象,并混淆已學知識點,長此以往,和聲學習需求得不到滿足,進而高職生對和聲課程持抵觸心理,導致課程教學效率以及質量大大降低。
二、合唱教學融入高職和聲課程必要性
(一)原因
當前和聲課程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實際教學中存在一定問題,如果和聲課程教學模式長時間得不到調整,那么所培養的音樂人才在社會中就不能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導致音樂事業發展舉步維艱。和聲課程細分多個模塊,其中,合唱模塊在激發高職生音樂學習興趣、提升團隊協作能力、強化音樂素養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因此,從合唱教學入手,探索合唱教學在和聲課程中滲透的有效措施是極為必要的,能有利于改變和聲課程教學的不良現狀,同時,還能從整體上提高音樂教學效率,確保音樂教學目標順利實現。
(二)意義
合唱教學融入高職和聲課程,符合音樂教學事業持續發展的需要,同時,還能優化課程結構,完善和聲課程教學體系。高職生學習合唱知識、參加合唱練習,能夠潛移默化地提升自身人文素養,強化審美意識,并且還能滿足高職生音樂學習的差異化需要,這對高職生個性化培養、藝術鑒賞能力提高有積極意義。此外,高職生能夠意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進而學生結合學習需要,探索合唱技巧,增強集體凝聚力,取得合唱表演的良好效果。
總結可知,合唱教學融入高職和聲課程勢在必行,這對音樂教學改革深入、高職生音樂學習能力的提升有促進作用,下文具體分析合唱教學有效融入的措施,以此改變當前和聲課程教學的不良現狀[2]。
三、高職和聲課程中合唱教學融入策略
(一)引入流行曲目
現如今,和聲課程教學中選取合唱曲目的追捧熱度較低,這類合唱曲目不能及時調動高職生學習熱情,因此,選取合唱曲目的過程中,務必調查了解高職生的音樂愛好以及審美需要,為其推薦適合的合唱曲目,促使高職生在興趣的引導下參與合唱練習。高職生在二次創作以及表演中能夠總結經驗,并激發學習潛能,同時,音樂教師教學能力能夠得到鍛煉,從整體上提升音樂教學水平。教師根據和聲課程教學需要,優選思想積極、主題鮮明的合唱曲目,如《童年》《編花籃》等。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根據高職生的合唱水平,為其準備難度不等的合唱任務,完成針對性教學的目的。又如,合唱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音頻設備為高職生播放阿卡貝拉合唱視頻,使高職生能夠用心體驗音樂,感受音樂藝術魅力,在此期間,高職生能夠適當加入肢體表演,實現內心情感的有效傳遞。
(二)創新合唱教學方式
合唱教學滲透于和聲課程,意味著音樂教師應在短時間內強化學生音樂素養,促使學生掌握合唱技巧、提升合唱能力。由于傳統合唱方式會忽視高職生學習理論知識的感受,并且高職生在和聲課程中的學習地位處于弱勢,要想提升和聲課程質量,務必創新合唱教學模式,以此豐富高職生音樂知識儲備,提升音樂學習能力。合唱教學中,教師應運用多元化教學模式,即根據學生在音樂素養、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制定合唱教學計劃,并根據和聲訓練需要將學生分成不同合唱小組,以此提升高職生在合唱教學中的自信心。此外,教師可以在高職院校內部組織形式多樣的合唱比賽,如合唱演唱會、合唱競賽,以便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合唱鍛煉機會,促使高職生全面施展合唱才能在此期間,高職院校領導者聘請專業合唱教師擔任評委,針對高職生在合唱活動中的表現客觀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合唱能力。
(三)合唱訓練具體要求
字音要求:合唱練習時,高職生應注意、音色、音量、音準、節奏等方面,確保整體演奏和諧性,直到字音準確傳遞于聽眾。在這一過程中,高職生應加強字音訓練,參照音譜熟讀歌詞,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用心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此增強合唱感染力,贏得觀眾共鳴。
發聲要求:混聲合唱教學中,參與者個人表現關系到整體表演效果,由于個體存在明顯差異,再加上高職生正經歷變聲期,所以學生掌握合理的發聲方法是十分重要的,這也是混聲合唱教學重點。實際訓練時,音樂教師傳授正確的吸氣方法,促使學生掌握科學的發聲方式,借助腹腔進行氣體置換,這對氣息力度增強有促進作用。針對發聲狀態控制時,高職生下顎部分保持放松狀態,待氣息進入腰部后,此時的發聲狀態保持最佳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高職生進行真假聲轉換時務必保護好聲帶,以免影響整體合唱效果?;疽笳莆蘸?,高職生在合唱表演中應融入真實情感,確保情緒與音樂節奏保持一致,以此感染觀眾,彰顯音樂作品內涵,最終和聲課程教學任務能夠順利完成。
音準及節奏要求:高職院校在和聲課程中滲透合唱教學內容,在音準、節奏等方面對學生嚴格要求。針對聲部劃分時,掌握音色與聲部劃分技巧,同時,處理好和聲效果平衡關系,并對高職生進行聽力訓練。例如,為學生播放鋼琴曲,鼓勵學生熟記音高、總結音樂旋律,之后對學生單獨訓練,待單獨訓練無誤后組織合唱練習活動,這不僅能夠明確學生在合唱聲部中的定位,而且還能提高合唱準確性,保持聲部平衡。除此之外,培養高職生音樂節奏感,學生有意識地拍打節拍,從音程練習入手,逐步過渡到和弦聯系,逐步提高音準。例如,教師要在和聲課堂中組織對唱、重唱等多種合唱方式,這既能調動高職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又能取得良好的合唱教學效果。
為更好地鍛煉高職生音樂編創能力,教師鼓勵學生根據興趣愛好進行音樂改編,深入挖掘高職生音樂學習潛能,為合唱聯系起到基礎鋪墊作用,真正培養學生合唱能力。在此期間,音樂教師應全面觀察高職生的表現,合理設計合唱教學方案,實現合唱教學的有效滲透,促使學生盡情體驗合唱效果。
四、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素質教育理念在高職和聲課程教學中的滲透,音樂教師應該有效引進合唱教學,以此激發學生參與合唱練習的積極性,以便為和聲課程順利開設起到基礎鋪墊作用。實際教學中,通過引入流行曲目、創新合唱教學方式、掌握合唱訓練具體要求等方式提升合唱教學質量,確保合唱教學任務的順利實現,這對和聲課程改革、優秀音樂人才培養有重要意義。此外,還能大范圍推廣合唱教學模式,促進音樂事業持續進步。
參考文獻
[1]陸蓉蓉.趣味發聲練習在合唱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藝術評鑒,2018(20):112-113.
[2]李琨,周敏.翻轉課堂模式下的和聲課程教學改革[J].黃河之聲,2018(4):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