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菊英
【摘 要】 高中政治新的課程標準在結構與內容做了重大的調整,在教育教學目標上從原來三維目標提升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四個要素(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既具有哲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社會學、倫理學等跨學科的綜合性,又具有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做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綜合性,從價值取向上看,核心素養反映了學生終身學習所必需的素養與國家、社會公認的價值觀,更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重注自主學習展示、合作參與、創新實踐。所以,如何在高中政治課堂上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是我們每一個政治學科教師必須要與時俱進地探究和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 情境教學 自主學習 行為邏輯
通俗地說,學科的核心素養,是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質和關鍵能力!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不能依賴直接經驗獲得,而是有賴于其學習的學科,采用特定的學習方式,是需要特定的學科知識來證實的、憑借學科課程的特點而孕育出來的?!皩W科核心素養”要求學生把所學的學科知識和技能遷移到真實生活情景中,要養成這種素養,意味著學生的學習應該是在一個又一個基于真實生活情境的主題或項目中通過體驗、探究發展來構建自己的知識,發展自己的能力,養成自己的品格。所以,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政治教師必須提升自己的教學專業素養,通過各種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一、在情境教學中養成“學科核心素養”
發展核心素養的學習是人和真實生活情境之間持續而有意義的互動,換句話說,核心素養是一種應對現實生活挑戰的能力,學校教育要發展學生的這種能力,就不能脫離現實生活,而是應該依托現實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情境的持續互動中理解學科知識,掌握學科技能,運用這些知識和技能分析、解決生活實踐中的問題。教師可以根據教學任務和目標,對真實生活情境進行加工,在開放的情境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訓練與發展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我們在執教《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二課:公民的政治參與——第四框“民主監督 守望公共家園”時,就可以通過情境設計,把真實的生活場景搬進課堂,讓學生真正學會行使公民的監督權,培養學生參與公共生活的素養,努力讓課堂走向學生的生活。比如情境:1. 播放《焦點訪談》欄目的視頻,介紹面對身邊的污染現象,我們可以通過隨手拍照片,上傳到政府網站,來監督當地環保部門。情境;2. 結合圖片,詳細介紹民主監督的步驟——確定目標——設計方案——選擇方案——實施方案;3. 在討論發言環節,學生可舉例身邊存在的問題,如校園周邊商販破壞環境衛生的問題、學生家里拆遷得不到安置的問題、學校路口人行道紅綠燈存在安全隱患問題等,教師可以通過本課的情境教學讓同學們有了參與民主監督的積極態度和責任擔當。
二、在自主學習中養成“學科核心素養”
自主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知識與生命世界的聯系,做到明確目標主動學、端正態度自覺學、培養習慣勤奮學、講究方法高效學。即觀念上想學、情感上樂學、行動上會學。在認知、情感與意志的和諧而充分的發展中生成核心素養。課堂生態的根本性變化,就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交流、合作、反省、領悟、自我調整、自我強化中學到的不是僵化的結構性的知識,而是活起來、動起來的知識,例如:在《思想政治必修一:經濟生活》第三課:《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的自主學習教學中,以當下社會的旅游熱為話題,結合同學們自己的旅游經歷,可以通過設計一:“人在旅途”的主題活動,通過同學們自己描述“泉州我來了——我的旅游見聞”,引導學生發現——分析——解決身邊的消費問題,在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過程中,幫助學生初步形成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思維習慣,設計二:通過“寫一寫我的旅游計劃書”的活動探究,幫助學生將課堂所學的理論應用于生活實踐,形成理性、科學、合理消費的實踐能力,為學生在未來生活中學以致用,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打下基礎。
三、在行為邏輯中養成“學科核心素養”
一方面要關注學生的行為傾向,教師通過給學生設置他們需要通過自主探索去發現問題和提供解決方案的特定情境,讓學生在探索和表達中呈現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進而為他們在將來真正面對類似情境的行為選擇提供支持和根據。
另一方面要關注學生的呈現邏輯,教師要從學生能夠明確的角度,提升學生的思維力。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是學生“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實質內涵和外在表現的統一。所以,在課堂評價過程中,我們不能只關注學生所呈現和表達的學科內容,同時必須關注學生表達和呈現的基本邏輯,關注學生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遵循的理論根據和內在邏輯。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及時切換身份,既能清楚自己作為教師的引導者立場,也能理解學生角度思考問題的思維邏輯?;趯W生成長的階段性特征,學生呈現的思維邏輯可能是不完美的,有些時候甚至存在明顯的瑕疵或者片面性。但只有理解了學生的思維方式,才能為他們的思維改進提供有針對性的引領。比較恰當的方式,是讓學生充分呈現其思維邏輯,然后進行引導性追問:“你說得不錯,也很有想法,但好像還有一些東西你還沒有注意到,對那個問題,你是怎么考慮的?”有了這樣的引導,學生的思維就能更為順暢地到達更加開闊的層次和水平,這對學生思維力的提升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課堂是師生精神相遇的地方,以學生的學習為核心,讓學生享受到課堂教學的思維之美,提升學科的核心素養是教學的更高境界,也是教育的本質回歸,著名的教育家帕克?帕爾默在一篇文章中說:“當優秀教師把他們和學生與學科結合在一起編織生活時,那么他們的心靈就是織布機,針線在這是牽引,力在這里緊繃,線梭子在這里轉動,從而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精密地編織伸展”,所以,思想政治課教師還必須站在學生的中間,把學生當作一個鮮活、獨立的個體,讓自己的教學活動適應學生,在高中的政治課堂上真正地去培育和養成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 陸文婷.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6.
[2] 萬書桓.“以人為本”理念在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培養中的運用[J].新課程(中學),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