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佳寧
【摘要】作為一個擁有多民族文化的文明古國,中國的民族音樂文化更是包含了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與文化財富,在學校的音樂教育中每一名教師更是要將音樂內在的形象和內容對學生進行影響和感染,在音樂中認識到祖國大好河山、在音符中體會五千年華夏文明文化,將自己滿腔熱忱放在努力學習與奮斗中,最終為家鄉建設的更加美好而努力奮斗。下面就來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對在學校音樂教育中傳承民族音樂文化展開思考,希望能夠為廣大同行業從業教師帶來一定幫助。
【關鍵詞】學校音樂教育;傳承民族音樂文化;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33?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新時期下的學校音樂教育中,必須要對傳統的中國民族音樂文化進行傳承,通過這種世界通用的藝術“語言”來突破空間與時間上的溝壑,帶著濃重的藝術文化模式與色彩來進行弘揚與傳播。在這個“地球村”構建的時期,具有上下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中國民族音樂也正在以一種矯健的步伐走向了國際化的大舞臺,在各個國家所熟知、熱愛的同時,本土民族音樂文化也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沖擊。所以作為音樂教育的重要載體,每一所學校都應當承擔起弘揚民族文化歷史的重任,在突破地域的過程中來對傳統音樂民族音樂進行推動與發揚,在提升民族音樂發展的過程中實現整個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一、傳承民族音樂文化在學校音樂教育中的作用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構成環節,民族音樂文化不僅有效的反應了一個民族甚至多個民族的內在精神,同時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當中,更是以自身無以倫比的藝術感染力推動了整個人類文明歷史與藝術發展的全過程。特別是在新時期下的學校音樂教學中更是要通過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來將一系列能夠反映出民族音樂內涵的作品進行傳播,通過音樂課堂這一平臺來給學生們充足的時間進行民族優秀音樂作品的聆聽與思考,在充分體驗民族音樂教學過程中的豐富與柔美的同時實現愛國主義音樂文化的深入了解。
二、理解學校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關系
(一)強調其內在的基礎地位構建
在這個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與進步的今天,中國與其他各國在文化碰撞與交融的同時也構建出了諸多全新的文化基地。無論是中東一些發展中國家還是歐美地區的發達國家都希望能夠通過對自身原有的文化展開傳承與創新,來構建出全新的文化格局,以此來作為屹立在民族文化之林的重要基礎與保障。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學校并沒有一個完善的體系教材,也并沒有來將民族文化教學目標進行科學化、規范,久而久之便會導致一些學生甚至音樂教師無法深刻的體會到民族音樂文化對于時代發展、個人素質提升的重要性。
(二)學校音樂教育是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
作為一種多元化的音樂傳播載體,民間音樂文化包含了很多平臺,其中傳播最為廣泛有效的便是校園音樂教育。作為音樂文化重要的傳播與滲透基地,學校通過科學、有效的引導不僅能夠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對民族音樂文化內涵進行掌握與深入了解,在學習、延伸與創新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媒介、橋梁作用,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感受到民族音樂傳承的必要性,只有這樣才能夠為中國的文化傳承提供源源不斷的力量。
(三)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學校音樂教育的融合
在提倡素質教育理念的今天,學校教育更是要從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角度出發,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作為一種音樂文化認知的基礎,在突出民族音樂傳承重要性的同時廣開思路對現代音樂文化進行交流,在實現學校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同時實現本我國文化底蘊與內涵的深入了解,將民族與世界藝術進行高度融合,在學校音樂教育這個大舞臺下實現全方位的教育認知提升。
三、在學校音樂教育中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策略研究
(一)通過樹立正確的文化理念
一方面,在學校音樂教育中傳承民族音樂文化必須要端正正確的民族音樂觀,通過對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現代文化的內涵以及底蘊進行深度挖掘,來實現學校音樂教育的有效性,將原本枯燥、乏味的音樂音符變得更加具有力量與活力;另一方面,則是要有相關的教育主管部門通過制定相關的文化策略來將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播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分解,并以此形成一個行之有效的教學體系,引導每一名音樂教育工作者都能夠有的放矢地展開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
(二)強調學校音樂教育的體系構建
中國學校音樂教育體系完善與建立的過程中,學校以及相關音樂教師不僅要將既定的音樂教育目標建立在完整的音樂理論體系基礎上,同時也要將其設計的更為完整和、系統化。而對于一些傳統的音樂文化課程設置過程中更是要充分結合民族音樂的特點以及中國國情來開展,不僅要從本質上擺脫歐美一些技術理論的影響與依賴,更要將本土文化以一種潛移默化的形式進行滲透與創新,為廣大學生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打下更為堅實而又基礎的根基。
(三)在民族音樂教材教學中實現課程優化設置
首先,在學校音樂教育中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過程中,需要從調整課程結構來對民族音樂教學內容進行本質提升,不僅要強調民族音樂在學校音樂課程中所占比重,同時也奧站在強化傳統音樂知識、傳統音樂樂理、傳統聲樂運用等方式來實現整體教學內容的優化,同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認知水平來將一些地方性的戲劇教學融入到實際的工作中,從而實現有的放矢的教學體驗。
其次,在教學內容的選擇過程中則是要強調對一些民族音樂的民族性、地方性、時代精神進行高度融合,在立足長遠發展、貫穿校本教研的同時來對一些本土的音樂資源、民間舞蹈、民間樂器、地方戲曲等展開整理與挖掘,委派一定力量的校本科研專業人才展開相關教材內容的融合與編寫,最終將民族音樂的精髓與學校音樂教育進行緊密融合,為提升學生整體認知實現前提保障。
最后,強調現代化教學下的民族音樂傳承。在這個數字信息網絡傳媒不斷發展的今天,學校音樂教學更是要強調對這種多媒體、網絡科技的綜合應用,將原本枯燥、乏味的民族音樂文化教育活動進行延伸,在原有認知基礎上,通過直觀、互動的形式來插入諸如影視片段、聲音、動漫以及圖片等多元形式,為更好地還原民族音樂文化、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其對于民族音樂文化的理解打下夯實基礎。
除此以外,在全球文化大發展的今天學校音樂教育對于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必須要站在健康生態文化角度下展開生生不息且富于建設性的角度,將傳統文明與現代文明進行高度融合與溝通,將舶來文化的精華根植于中國本土文化的土壤中,真正將中華民族文化創新與民族文化傳承展開推廣,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人們認可的同時實現民族音樂在學校音樂教育中的融合與發展。
四、結論
作為一種永恒的文化,民族音樂文化不僅為世人打開了一扇通往歷史的橋梁,同時也為感知文化、傳播文化提供了平臺,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有中國軟實力的支撐同時也有每一名音樂從業者、音樂教育工作者、音樂學習者的共同努力。而學校音樂教學則是與傳統民族音樂文化息息相關,學校不僅擔負著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也需要在開展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能夠對相關的民族音樂文化進行感知和了解,在充分學習后實現民族文化的傳承。
參考文獻
[1]韓彥婷,尹愛青.在學校音樂教育中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思考[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4).
[2]徐征.麗江少數民族學生課間“打跳”的調查與研究——通過少數民族音樂在學校教育中的傳承思考少數民族地區音樂教育的發展[D].北京:中國音樂學院,2014.
[3]楊曉杰.麗江納西族傳統文化的學校教育管理研究[D].云南大學,2015.
[4]朱薇.學校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思考[J]. 東方藏品,2018(1).
[5]諸鑫鑫.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學校音樂教育創新思考[J].職業,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