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
【摘要】 從事小學教育二十幾年來,我發(fā)現許多小學生在寫作時,沒有自信,半天才擠出百來個字。這是由于他們的生活單一,見聞少,更別說閱讀課外書了。于是,我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識地豐富學生的生活,帶他們發(fā)現精彩,體驗生活,積累習作素材,同時利用激勵評價,激發(fā)興趣。再組織課堂討論,提升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
【關鍵詞】 小學生 寫作 方法
一、精心組織活動,把興趣中心引向寫作
好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抓住這一特點,我經常組織學生參加實踐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感受到快樂,并樂于表達,樂于寫作。如在一次作文指導課時,我先請兩位同學上臺做“掰手腕”游戲。正在學生情緒高漲,為兩名同學加油鼓勁時,我及時拋出了幾個問題:“你們玩得開不開心?誰能說說剛才掰手腕時的場面、兩位參賽者的動作、神態(tài)是怎樣的?”學生們紛紛舉手發(fā)言,并且都能把游戲的過程完整地敘述下來,但是參加者的動作和神態(tài)還描述得不夠詳細。這時,我不失時機地告訴孩子們:你們能把活動過程用文字完整地記錄下來,這就是寫作。然后,我又選出幾名學生再來玩一次“掰手腕”游戲,這次,我又向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仔細觀察參加者的動作、神態(tài)。”第二次游戲開始了,學生很認真地參與到游戲中,我適時地定格場景,讓學生描述參加者的動作、神態(tài),我還現場化身為記者,采訪了參加比賽的同學,讓他們說說自己的心情,又采訪了其他同學,讓他們說說看到后心里是怎樣想的,然后游戲繼續(xù)。游戲結束后,我出示寫作要求后,學生便迫不及待地開始寫作。整堂課學生都是興致勃勃的,平時寫作時不敢寫的畏懼心理也消除了。
二、 貼近學生實際,表達真情實感
1. 抓住有利時機,鼓勵自由表達
在生活中,我及發(fā)現發(fā)生在身邊的真人真事都是寫作的好素材,于是我努力地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學生寫作。我班學生林××在上學的路上摔了一跤,同行的陳××馬上扶起她,并把她扶到了醫(yī)療室包扎。于是,我在課堂上向學生簡單介紹了這件事情的經過。學生聽了都深受感動,紛紛詢問:誰摔倒了?你看到了心里是怎么想的?旁邊有人嗎?……,林××和陳××同學回答了同學們的問題。就這樣,在這種主動求知的交流和評議環(huán)境中,同學們了解了整件事的來龍去脈,陳××同學的想法,欽佩之情油然而生。接著我又適時地提出問題:“你們認為陳××怎么樣?他是個怎樣的孩子呢?”學生們又都舉起了手。一位同學是這樣說的:“陳××同學看到別人有困難就主動幫助別人,說明他樂于幫助別人?!绷硪煌瑢W接了一句:“這就叫‘樂于助人。”聽了同學們們的表述,我又引導他們:“同學們,你們此時最想做的是什么?”大部分同學都想把這件事寫下來。接下來同學們“沙,沙,沙”地寫起來,下課鈴響了,沒有一個同學愿意停下手中的筆。這一堂課后,我就讓學生把自己的生活經歷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這樣就解決了學生沒有內容可寫的困境。
2. 拓展生活空間,自由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
孩子“沒有東西可寫”,是由于對于平時接觸到的一些事物,比起大城市的繁華,顯得平淡無奇,不值一寫,其根本原因是還沒有認識到作文就是寫自己的生活,又不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進行全面細致地觀察。于是我充分利用自然景象,如:早晚天邊的云彩,四季校園的變化,清晨掃地的清潔工,家里養(yǎng)的小寵物等,就地取材,引導學生進行細致觀察,然后在觀察的過程中提醒學生觀察的順序以及重點,讓學生反復練習,例如觀察小貓,先觀察外形特點:耳朵——眼睛——嘴——胡須——爪子——皮毛,然后觀察貓的生活習性,(包括吃食、睡覺、)重點抓住貓的動作、神態(tài)。再讓學生把描述的語言變成文字寫下來。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去生活中找素材,也就增強了寫作的信心。
三、激勵愉悅評價,激發(fā)寫作興趣
學生都有好勝心和自尊心。得到鼓勵后能激發(fā)他們的自信心和寫作的興趣。于是,在習作課上,我對學生的一點小進步都要給予表揚鼓勵。例如:“你的字跡比以前工整多了!”“這個標點使用地十分恰當!”“你的文章條理清楚,布局結構處理得當”等。特別是對平時不愛寫作的學生,更要善于發(fā)現他們的閃光點,例如:這個詞語運用的很好。寫出了……”你的錯別字少了?!睂懙煤玫牧曌鳎揖蛯⑵渥鳛榉段模屓嗤瑢W一起來讀一讀,評一評。讓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悅,增強了自信心,有效提高寫作水平。總之,用好了“激勵”這個法寶,就能讓每個學生品嘗成功的愉悅,從而促進了全體學生寫作興趣和寫作水平的整體提高。
四、引導課堂討論,提升自我評價能力
教師在習作教學中應該重在指導,于是我充分地利用課堂教學,組織學生討論。教給學生批改習作常見的符號,指導學生批改習作方法,鍛煉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我分三個階段來進行:第一階段,因為學生還沒有掌握評價的方法,必須要教師予以指導,我先選取一篇比較容易批改的習作放在投影儀下,然后讓學生多讀幾遍,同時給學生提出要求:“認真讀讀這篇習作,你能找出習作中的錯別字、病句、遣詞造句方面的錯誤嗎?”自己閱讀完后,我又把評改作文的符號列出來給學生,讓他們在小組里進行討論。最后在全班交流討論后,引導學生使用統(tǒng)一的符號,用紅筆刪、改、添、換、調,師生共同完成一篇習作的評改任務。第二階段,這時學生已經認識了基本的評改方法,于是我就選擇了一篇寫得較好的習作,讓學生評改習作,然后再師生共同評議修改,這樣提高了學生的自我評價的能力。最后一個階段,此時的學生已經具備了自我評價的能力,于是我又組織學生同桌之間互相評改習作,然后互相交流意見和寫作的體會,接著學生自己修改習作,最后再由教師復閱,評講。這樣慢慢地就培養(yǎng)了學生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
總之,習作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深入生活認真觀察的習慣,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興趣,引導他們接近生活,留意觀察生活,做到見中有感,聞中有思,活化學生的生活積累,提高寫作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三蘭.體驗生活,善于積累——小學語文作文素材積累的教學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 2014(6):8.
[2] 李海燕.體驗生活 積累素材 快樂作文[J].中國校外教育, 2012(2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