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玉
【摘要】高考語文中作文的寫作這一塊,分值最大。而想在寫作方面獲得高分,學生的思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學生具有了思辨能力,才能夠對作文的主題有比較深刻的理解,并且整篇作文會更有條理而不落于俗套。所以為了學生的未來發展,授課教師對學生的思辨能力培養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該分析學生的能力現狀,總結造成現狀的問題,并采取有效的策略進行學生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作文思辨能力;寫作教學;初高中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學生的寫作質量不僅關系到試卷上的分數,還與學生未來的發展息息相關,也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的提高有幫助。而寫作質量的提高最根本的依靠,就是學生的思辨能力。但是現階段大部分學生的這項能力都比較欠缺,寫作時缺乏新意,大多都千篇一律,沒有特色。因此,現在對提升學生作文思辨能力的方法進行探索非常重要。
一、作文思辨能力的相關內容
(一)有關作文思辨能力的基本概述
所謂的作文思辨能力,就是指學生在拿到作文題目的時候對題干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對搜集到的有用信息進行分析、總結、歸納的能力。作文思辨能力也體現在作文寫作的時候全文的邏輯性和觀點的新穎性。這種能力說起來簡單,但是學生真正做起來卻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初高中的記敘文、議論文寫作的時候需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既要保證作文的選題新穎不落俗套,還要保證不偏題跑題,兼顧這些對于農村高中學生來說是非常困難的。而且即使這些都做到了,在全文中也要時刻保持邏輯性,并且論點能夠說服閱卷老師,這僅憑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先天素質是完全做不到的,還需要授課教師有目的地對初高中學生進行系統的培訓和學生個人日常的經驗積累。目前學生要想寫出別具一格的高分作文,學生的作文思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這項能力的提升將會讓學生從整體認知到細節寫作都提升一個檔次,輕而易舉地寫出優質的作文。
(二)初高中學生思辨能力的現狀
目前我國初高中學生思辨能力的現狀是不容樂觀的,尤其是農村中學生。因為我國的教育一般都強調尊重權威,遵守固有模式,初高中寫作教學大多都是應試教育,為學生規定應試的模板,學生只需照做即可。我國現階段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限制條件太多,使得學生的個人發展空間不大,也不利于學生思辨能力的提高。而且因為初高中學生面臨著升學的壓力,大多數時間都是沉浸在書本之中,為了中考、高考的高分進行努力,鮮少有機會接觸外界的世界,從而難以拓寬眼界,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但是,隨著西方思想的滲透和教育界的改革,目前很多學校已經逐漸意識到了學生的思辨能力對于一個學生學業和自身發展的意義,并且逐漸在課程中強化了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所以目前初高中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正在不斷地朝好的方向發展,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二、造成現階段學生寫作思辨能力不高的原因
(一)學生的學習方法不當,學習目標不科學
目前很多初高中學生寫作思辨能力不好的主要原因,首先是他們沒有一個好的學習方法去提升一身的思辨能力。現在學生的學習壓力是非常大的,他們比較關注的就是考試分數,將分數的增長作為自己的學習目標,而并不在乎自己是否具備思辨能力。很多學生在進行語文寫作練習的時候只是按照授課老師教的套路進行,或者是去網絡上搜索優秀作文的模板進行套用,這樣的文章雖然不會得到特別低的分數,但是也絕對得不了高分。因為這種作文比較大眾化,缺少學生對原題的理解和邏輯的掌握,給人缺乏深度的感覺。另外,在學生進行語文作文寫作的時候學習方法也不是正確的,為了應付高考,往往采取一些捷徑,套作現象非常普遍。這樣寫出來的作文形式比較固定,缺少立意的創新,作文的整體效果不好。
(二)教師教學過程不合理產生的影響
目前初高中學生的寫作思辨能力不強與教師的教學過程不合理也有很大的關系。受到應試教育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在進行授課的時候希望能夠有一個比較穩妥的辦法提高學生的成績,但是他們并不關注學生的思辨能力是否得到提升。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的時候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會鼓勵學生多看一些優秀的作文,并將里面的好的句式或者是好的結構摘抄下來放到自己的作文中進行運用,這些結構在使用之后會讓文章整體看起來比較整齊,但是這樣卻不利于學生自己的思維構建,學生會被限制在這些結構中生搬硬湊,整篇文章沒有自己的邏輯思維在里面,久而久之學生也不愿獨立思考,都照抄優秀句型,從而思辨能力不強。另外,在實際的課堂中,教師關注課程的傳輸效率和效果,他們希望學生能夠最快地掌握知識內容,所以學生會為了提高學習效果不斷地死記硬背,但是教師卻不關注學生能力的提升。在課堂上,教師一味地追求課堂氣氛的活躍和考試成績的優秀,卻沒有給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時間進行問題的解決和邏輯分析來提升思辨能力。
(三)寫作教學本身的局限導致的學生思辨能力不足
在語文作文寫作中,大多是要求初高中學生明確題目的意思,形成自己的觀點。但是在語文教學中,作文的觀點已經成了定式,基本固定在幾類之中,這就會讓學生形成固定的思維,遇到相關的作文題目就會生搬硬湊。而且語文作文需要學生寫得比較有文采,而教師進行教學的時候會認為引用事例或者是名人名言能夠更有文采,所以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把學習的重點放在事例和名人名言的背誦上,遇到合適的作文題目就把事例和名言簡單地堆砌上去,但是整篇作文自己的觀點卻非常少。當學生長時間這樣進行作文寫作時,由于他們一直不進行自主思考和分析,思辨能力就會逐漸弱化,越來越不具備思辨能力。
三、提升學生的作文思辨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改變教師教學過程,促使學生形成科學的學習 方法
為了提高學生的作文思辨能力,首先應該從教師和初高中學生對思辨能力提升的思想意識入手,改變教師的教學方法和過程,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讓學生的學習方法更加科學、合理,從而逐漸在日常積累中提升思辨能力。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不應該只關注到短期的學習效果,而是應該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思辨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能讓學生產生思維定式,而是要不斷鼓勵學生進行發散性的思維,獨立地進行問題的解決和思考,最終創新作文的觀點,對問題從不同角度出發提出新的論點。高中古文比較多,我們不能只是停留在對語言的肢解上。比如教學《逍遙游》時可以讓學生用大小之辯聯系當前自身的定位和人生價值進行討論,從而探究每個人也都有所待,進一步理解莊子,也開拓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學生也應該轉變自身的學習方式,對待寫作不能通過死記硬背形成一成不變的文風和文章結構,也不能照搬照抄優秀作文中的結構和語句形成千篇一律的作文模板,而是應該通過實際的寫作訓練不斷提升思辨能力,對題干信息進行邏輯分析和歸納,形成自己的看法,提出具有新意的觀點。然后在文章的寫作過程中才能做到行云流水,用自己的獨特觀點說服別人。
(二)開闊學生視野,關注事物之間的聯系
學生視野的拓寬是提升作文思辨能力的關鍵。學生可以多關注生活中發生的事,關注事物之間的聯系,并且對于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進行理性、辯證的分析。通過對現實事件的分析學生可以在其中獲得經驗,當遇到相似的立意時就可以有話可說。而且現實事件在發生的時候一定會有現在不同角度的人進行分析,學生在進行這些觀點的聆聽的時候就可以辯證地對這些觀點思考,從而總結出自己對事物的看法。比如對當前范冰冰偷稅事件有什么看法,對崔永元的人格精神有哪些啟示,等等。現實經歷的增多有助于學生視野的開闊,從而能夠從多個角度進行問題的分析,不斷提升自身的思辨能力。這樣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就會有更多的想法,也能提出新穎的觀點。
(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創新觀點鍛煉思辨能力
獨立思考能力的提高是思辨能力提高的保證。只有學生能夠進行獨立思考,才能在遇到陌生觀點的時候有話可寫,而且學生也能夠獨立地思考出創新的觀點,并進行問題的解決,從而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鍛煉思辨能力。比如對《長恨歌》中李楊愛情的看法,可以從時間和空間、物質和精神、個人與國家等方面鼓勵學生創新詩歌的理解。也可以在閱讀感想的寫作環節側重練習,既能提升閱讀質量,又能發掘學生思想的閃光點,養成珍貴的讀寫習慣,最重要的是鼓勵并提高他們獨立思辨的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思辨能力是高中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必備的一項能力,只有具備了這項能力,才能夠寫出邏輯條理清晰,立意明確、不落于俗套的優秀作文,從而提升自身的學習成績。為了讓學生提高這項能力,教師需要集思廣益,深刻認識到現階段教學中學生寫作思辨能力遲遲不能提高的原因,總結教學經驗,從而調整教學思路和學生的學習方法。教師可以在實戰中不斷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從而讓學生的寫作水平大幅度提高,也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建立優勢。
參考文獻
[1]錢藝林,劉紀,姜姝平,等.質疑、析疑、解疑——“過程訓練法”提高寫作思辨力[J].江蘇教育研究,2009(33).
[2]陳愛娟.促進外語類大學生思辨能力發展的多維培養模式構建——基于一份調查報告[J].教學月刊·中學版(語文教學),2017(4).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