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新強 張櫻子 藍小紅
摘 要 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但是在高速發展的同時,權本位思想逐漸腐蝕著人們的思想,在建筑、食品等各個領域,都充斥著浮躁的行業氛圍。而中職教育為社會輸送的大量基層人才,做好中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學生具備工匠精神就變得尤為重要。因此,倡導和鼓勵工匠精神并將其融入到日常的教學中去,讓中職學生在優秀的傳統文化學習工匠精神,為企業和社會輸送大量的優秀人才。
關鍵詞 傳統文化 中職教育 工匠精神
中圖分類號:G711文獻標識碼:A
0前言
在進行中職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過程中,需要對工匠精神的實質內涵進行深入的了解,并結合當前工作的重點內容,做好相關的教育工作。本文對工匠精神的實質內涵進行了簡單概述,并就優秀傳統文化對培養中職學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做出了分析,也簡述了培養中職學生工匠精神的現實意義,對利用優秀傳統文化培養中職學生工匠精神等方面進行了有效的策略指導,如將傳統文化中工匠精神融入到校本教材中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創建良好的課堂氛圍,舉辦多種活動,讓學生能夠學習到工匠精神的實質內容。
1工匠精神的簡單概述
工匠精神是職業道德、能力、品質的體現,主要包含著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內涵,其中敬業指的是從業人員能對職業的敬畏和熱愛,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對職業的奉獻中去,我國的傳統文化中也存在著如“忠于職守”等傳統,因此敬業精神也是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時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其中的精益,就是指的精益求精,包含了從業人員對每一件產品注入的心血,是對追求產品極致的精神,如我國的傳統工藝魯班椅,展現的是精益求精的精神內涵。專注的含義就是耐心、執著以及堅持的精神,許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都是因為有著一定的工匠精神,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不懈,才最終掌握了精湛的技藝,為人們做稱道。創新也是工匠精神具體體現,正是因為創新才能夠讓各種傳承的傳統技藝,適應當前時代。為人們的美好生活造福。
2優秀傳統文化對培養中職學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工匠精神也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經歷了幾千年之后進行傳承和不斷發展的,集中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精益求精、誠實守信等等寶貴的精神財富。優秀傳統文化所包人文思想以及價值理念等,能夠在進行中職學生的教育中,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也能夠有效促進中職院校學生的良好職業素養。因此,院校方面要善于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到學生的日常教育中去,使中學生能夠有效的傳承傳統文化,使其能夠在今后的學習中培訓學生工匠精神,從而能夠培養出社會認可的良好精神內涵。
3培養中職學生工匠精神的現實意義分析
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經濟體制下,雖然極大優化了社會資源的有效配比,但是也衍生出了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使金錢崇拜之風盛行,一些企業和個人不顧及大多數人的利益,使假貨橫行,在建筑行業由于各種原因導致了豆腐渣工程出現,嚴重影響了人們出行體驗,食品安全大于天,但是依然有許多不法企業在游走在道德和法律的邊緣。使社會呈現出了心浮氣躁的狀態,追求“短、平、快”企業價值,導致了工匠精神的缺失,非常不利于社會價值的有效體現。因此在中職教育中引入工匠精神,能夠讓學生們在進行工作或者職業選擇的時候,能夠慎重的完成對自身價值的塑造,擺脫當前浮躁的社會風氣,從教育層面為國家的經濟建設貢獻力量。
4利用優秀傳統文化培養中職學生工匠精神的策略分析
4.1將傳統文化中工匠精神融入到校本教材中去
教材是指導教學的重要陣地,為了能夠有效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中華文化的精髓以及工匠精神等融入到教材中去,積極探出一條的良好的工匠精神傳承模式,從而不僅能夠讓學生學習到專業知識,更能夠完成對工匠精神的有效認識,從而培養出愛崗敬業、吃苦耐勞的中職人才隊伍。在進行教材的編寫過程中,可以選擇在本專業具有突出成績的代表人物,用具體的案例,對其中的各種情況加以有效說明,從而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對于工匠精神的具體認知。如鐵人王進喜,在建國初期憑借著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工匠精神,在1960年,率領著1205鉆井隊打出大慶第一口油井,摘掉了貧油國的帽子,為建國初期的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能源保障。此形成了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由此可見,鐵人精神即是在現代的教學中能夠體現出重要的時代價值。
4.2掌握多樣化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
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結合專業知識進行技能和知識的培養,還要在專業課程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讓學生能夠理解工匠精神的實質內涵,從而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接受工匠精神的有效洗禮。因此,在進行授課的時候,教師要能夠充分發掘出本專業的優勢,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并能夠善于從中發現中華文化的閃光點和內涵。例如,某中職院校的教師,不僅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講授法對一些基本知識進行必要的講解,同時也利用多媒體技術以及產品的細節展示等方面,進行精心籌劃,讓學生不僅能夠聽到教師關于對一些精湛技藝的解讀,也能夠對照實物或者視頻資料、圖片等,產生對工匠精神的準確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工匠精神得到更為有效的傳承。
4.3打造以“工匠精神”為主題的校園環境
校園是學生日常活動的主要場所,因此做好對校園環境的有效把控能夠讓工匠精神的內涵深入到學生的內心當中去,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完成相應的工匠精神,從而能獲得對于學生品質的培養產生積極地影響。因此學校方面要積極的完成對校園文化氛圍創建活動,如有關精湛技藝圖片和文字、名言名句等,通過對學校走廊、教室墻壁、以及的宣傳欄的有效張貼,讓學生能在充滿工匠氣息的校園里接受中華文化的傳統教育,從而能夠對工匠精神有著更深層的理解。另外,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將一些優秀畢業生的情況進行公示,為學生們樹立優秀的學習榜樣,從而能夠讓學生在同齡人的身上學習到更多工匠精神,從而打造出積極向上校園環境。
4.4深入開展校企合作,讓學生領略到工匠精神
學校培養人才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企業提供合適的人才,因此和優秀企業深入開展校企合作,能夠將企業用人需求滲透到學校的教育中去,促進學生對工匠精神的有效的認識,培養出適合企業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例如,某專業院校的教師為了能夠更好的完成對學生工匠精神的教育,特地以學校為單位和相關企業的進行了必要的實訓活動,通過師傅們精心指導的讓學生們能夠將傳統文化中的工匠精神進行良好的展示,從而使學生對工匠神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
4.5開展主題活動,讓學生體會到工匠精神
主題實踐活動的開展,能夠將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工匠精神進行集中宣傳,從而能夠讓學生能夠切實感受到工匠精神具體表述,更加深化教育步伐,使相關的教育事業能夠穩步的推進,獲得較為理想學習效果。為了能夠讓學生能近距離的了解工匠精神,需要學校多組織一些校園活動,讓學生能夠對工匠精神有著較為全面和細致的了解,如可以舉辦“文化名師進校園”、“模范道德評選”、“專業技能大賽”等多項活動,讓學生能夠在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中,認識到工匠精神的具體價值和意義,也可以組織學生在博物館、藝術館、民俗館等通過對體驗參觀,能夠更好的完成工匠精神的有效認識。
5總結
總之,在利用優秀傳統文化培養中職學生工匠精神的過程中,需要將傳統文化中工匠精神融入到校本教材中去;掌握多樣化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能夠理解工匠精神的實質內涵;打造以“工匠精神”為主題的校園環境;還要定期開展形式多樣的精彩活動,豐富學生學習生活。從而能夠有效的完成對學生工匠精神的有效培養。為我國的建設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
參考文獻
[1] 高振輝.淺議中職生德育教育與工匠精神培養的有效融合[J].考試周刊,2017(58):84.
[2] 賽爾江,葉爾蘇力坦.中職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和“工匠精神”教育教學融合的研究[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7(10):99.
[3] 王力平.促進職業技能培養與“工匠精神”養成相融合研究[J].時代教育,2016(17):234-235.
[4] 張樹輝.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需拿出工匠精神[J].中國高等教育,201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