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永光
摘 要 培養新時代大學生責任擔當意識是目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勇于責任擔當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培養新時代大學生責任擔當意識是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本要求,是大學生自身發展的客觀需要,是社會發展的精神動力,高校應進一步加強責任擔當意識教育,并探索提升大學生責任擔當意識的有效途徑,使大學生明確責任擔當要求,激發和培養當代大學生勇于承擔新時代賦予的社會、歷史責任感。
關鍵詞 新時代大學生 責任擔當 培養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責任作為社會主義道德的重要規范,也是新時代大學生應具備的優良品格。培養新時代大學生責任擔當意識是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本要求,是大學生自身發展的客觀需要,是社會發展的精神動力。但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受政治、經濟、文化等各種因素的影響,部分大學生出現責任擔當意識弱化傾向。面對這種現狀,如何加強新時代大學生責任擔當意識培養,已成為高校德育工作不可忽視的問題,亟待認真思考解決,需不斷探索提升大學生責任擔當意識的有效途徑,使大學生明確責任擔當要求,激發和培養當代大學生勇于承擔新時代賦予的社會、歷史責任感。
1新時代大學生責任擔當意識培養的必要性
(1)是勇擔強國夢的客觀要求。在我國歷史上有諸多責任擔當典范,如林則徐虎門銷煙等。作為新時代大學生在汲取傳統文化精華的同時,還需進一步提高責任感和使命感。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戰略要求。大學生應該以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為根本要求,夯實綜合素質基礎,著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質和法治素養,展現新的風貌、新的姿態,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成為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
(2)是提升道德素質的內在要求。為提升新時代大學生的道德素質,對其進行責任擔當教育,提高責任擔當意識,激發責任擔當情感,內化為自覺行動,勇于面對挫折與失敗,學會理解和寬容他人,作一個敢于擔當的人,為社會和他人做出應有的貢獻。
(3)是自我負責的要求。新時代大學生在考慮到國家、社會、他人責任的同時,還要進一步處理好對自己負責的問題,不能出現生活無度等行為,尊重親情及家庭關系,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為活出精彩的人生而努力學習和工作。
2新時代大學生責任擔當意識弱化因素
新時代大學生責任擔當意識弱化因素較多,如家庭環境、學校教育、社會環境等因素影響,造成責任擔當意識沒有或不強。
(1)個人家庭環境的影響。新時代大學生中獨生子女居多,平時家長包辦代替的事宜過多,出現不關心家事、不理解家長辛苦等自私、冷漠現象,顯現得意志力脆弱、受挫能力差、協作能力差等不足,造成責任擔當意識不足。
(2)學校教育缺失的影響。在我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誠然學生各方面的素質潛能得以提升。高校更多重視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這樣難免造成對學生精神方面的塑造和培養的忽視,學生缺乏關心別人、學會感恩、誠信做事、敢于擔當方面的思想教育,更缺乏內化為行動的實踐。
(3)國家、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差異性日益增強,各種思想觀念相互交織,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負面因素極大地沖擊新時代學生傳統的理想信念、集體主義觀念與責任擔當意識,使得部分學生更加關注個人利益,對社會日漸冷漠,甚至極少的考慮社會責任和社會價值。
(4)自我心理不成熟因素的影響。新時代大學生的心理發展存在著矛盾與沖突,對責任擔當意識薄弱,看問題易感情化、片面化,考慮問題不夠現實,不能科學地看待一切問題,其社會責任擔當意識的形成與發展受到制約。
3新時代大學生責任擔當意識的培養途徑
3.1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加強大學生責任擔當教育
黨的十八大已提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鮮明地確立了當代中國的核心價值理念,生動地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高度的價值自信與價值自覺。高校作為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最主要陣地,需通過多種形式在學生中進行責任擔當意識教育,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學習和實踐中的引領作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融入教材、課堂、頭腦,全面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充分認識自己肩負的公民責任,學會感恩,誠信做人,樹立強烈的責任擔當意識,培養愛國愛家的高尚情感,踐行責任和擔當。
3.2國家、社會和家庭協同一致,加強大學生責任感擔當教育
首先,國家在體現大國、強國實力并考慮民生問題的同時,還需加強國民的責任感、使命感教育。如充分利用大眾傳媒的示范引導、輿論監督等功能來激發和強化大學生的責任意識,充分把握社會發展對自身的角色期望,避免功利化傾向。其次,根據我國目前大學生就業壓力較大實際,全社會需大力關注大學生就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努力尋求解決途徑,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為他們提供更多的為國家和社會作貢獻的機會。再次,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也是孩子成長受教育的第一環境,父母要以身作則,體現家庭責任感,積極引導他們去做有益于國家、社會和他人的事情,懂得對自己的過失要勇于承擔責任。
3.3充分調動個人主觀能動性,增強大學生責任擔當意識
建立健全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機制,讓大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理論聯系實際,深人街道、社區、企業等場所開展豐富的社會公益活動,進一步體驗生活,了解社會,提升個人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服務的能力,逐步內化為自覺的行動習慣,在實踐中強化個人責任擔當意識。
總之,新時代大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實現中國夢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新時代大學生應正確處理好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關系,提高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勇于責任擔當,肩負起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時代重任,做一名新時代有作為的好青年。
參考文獻
[1] 陳篤欽.增強大學生責任意識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思想工作探索,2006(04).
[2] 朱晨靜.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現狀分析[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