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玲
摘? 要:隨著國家“營改增”政策的實施,給我國施工企業的財務管理帶來了較大的影響,尤其是對鐵路四電行業的影響尤為嚴重,鐵路建設的發展是我國重要的事業,關乎于我國基礎設施安全問題,國家“營改增”政策的實施,給這些施工企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優勢,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在今后企業的財務發展中,施工企業需應對其策略進行稅務籌劃,不斷實現稅收優惠,改變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降低稅負壓力,使施工企業得到更好的發展。由于“營改增”剛推進實施,發展還不太成熟,而且施工企業也需要慢慢適應,本文將針對“營改增”的實施對施工企業的影響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應對措施。
關鍵詞:營改增;施工企業;稅務籌劃
一、“營改增”對施工企業的影響分析
(一)稅負的影響
推進“營改增”政策的目的是減少稅收。由于我國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向企業征收營業稅,而在實行“營業稅”的過程中,由以往的經驗我們發現其中存在重復稅收的漏洞,國家對此進行改變,開始大力推進“營改增”來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稅收,但是由于我國大部分企業的管理體制較為落后,無法與“營改增”后的稅收制度相適應,導致施工企業的稅收壓力增大,且在施工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成本主要有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構成,人工成本費用的上升也會導致人工成本的增加,但在“營改增”中沒有對人工成本進項稅進行抵扣,導致稅負增加。以材料成本為例,建筑企業為了降低原料的成本,在購買水泥、砂石時,常常向一些個體戶或者小規模納稅人進行采購,對方不能開出正規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只能獲得3%的進項稅發票,而對于建筑企業10%的銷項稅來說,將納稅成本增加了7%,而且由于這部分成本在企業成本中所占比重較大,從而導致企業稅負壓力增大。所以對于施工企業來說“營改增”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利用的好可以給企業減少稅負,但一旦利用不好很可能會導致企業稅負壓力增大。
(二)發票管理的影響
施工企業在進行購買原材料時,需要對增值稅和進項稅進行抵扣,但由于部分供應商利用自身的優勢開具出一些虛假發票,使增值稅專用發票不合法,出現無法抵扣的現象。在“營改增”政策的實施中,這一現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營業稅實施的環境下,只要開出發票則其就是真實有效的,隨著營業稅改為增值稅,由于建筑企業納稅的差異性,發票也隨之變得有差異,例如:增值稅體制下的稅率和營業稅體制下的稅率均等,都為3%,但是其不能進行進項稅的抵扣,因此由于建筑企業與其他企業的差異性,建筑企業還可以獲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來進行抵扣。其次,發票管理由地方稅務局改為國家稅務局,而建筑企業在對其勞務款收取時必須在得到服務方認證并接受的條件下,在開具國家稅務局統一監制印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增值稅普通發票,如若相關工程沒有得到認可則建筑企業所開的發票將失效需要重新開具。
(三)財務管理的影響
隨著營業稅改變為增值稅,施工企業傳統的財務管理已經滿足不了新形勢下會計政策的要求,由于部分企業的管理理念比較保守,缺少集約型的管理思想,這就使得在企業日常的財務成本管理上,忽視了人工、材料等的成本控制,對這些產生的稅沒有重視,導致企業稅負增加。而增值稅是價外稅的一種,由于前期增值稅對已經產生的款項已經扣除,但卻沒有在項目承包的合同中體現,這樣一來就增加了施工企業財務管理部門稅務籌劃的難度。這就需要施工企業在進行財務管理的過程中,根據“營改增”政策的實施有所變化,對增值稅的處理流程進行優化。企業財務部門應該以稅負額度為出發點,在新的稅務制度之下,重新對企業的運營成本等問題進行考慮,采用行之有效的的方法,使財務籌劃有效地滿足財務管理的需要。例如:從施工投資角度來分析,人工成本的費用占到了總投資的30%左右,在實行“營改增”政策之后,企業財務管理部門對賬務價值和稅額等方面進行了優化,實現了對企業成本有效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但是在此過程中,對賬目價值和稅額進行調整,需要財務部門突破,這不僅提高了財務管理的工作量,也是對財務部門的一項考驗。
二、基于“營改增”的施工企業財務管理中的稅務籌劃對策分析
(一).“營改增”實施帶來的問題
1.稅負增加
施工企業在發展業務的過程中,賦稅的增加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方面是不能合理有效地應用“營改增”政策,由于“營改增”政策本身是一把雙刃劍,需要施工企業正確的使用,而當前部分企業管理理念比較落后,所以導致應用不當而造成企業稅負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營改增”政策本身的缺點,在“營改增”中并未對人工成本進項稅進行抵扣,當人工成本費用提升時人工成本也隨之增加,繼而導致企業總體成本增加,賦稅也相繼增加。此外,施工企業還由于增值稅發票的缺乏而導致進項稅無法抵扣而造成稅負壓力增大。
2.人員業務能力低
由于施工企業內部會計人員對“營改增”政策認識不夠透徹,缺乏對“營改增”政策的學習,導致對于其優勢的應用不到位,而且施工企業對于“營改增”政策的重視度不夠高,使企業財務對“營改增”中出現的問題處理不到位,導致“營改增”政策的實施得不到高效率,施工企業稅務籌劃的效果不理想。
3.施工企業自身管理存在的問題
部分施工企業對于“營改增”策略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企業自身管理對于這一方面有所懈怠,而且施工企業傳統的財務管理方式并未實施集約化的思想理念,施工承包的方式簡單,對于企業來說,在實際的日常生產中,容易出現資金問題、技術問題和管理上的問題。在管理進項稅時,沒有做出有針對性的舉措,使進項稅難以進行抵扣,導致施工企業稅負增加。在“營改增”政策的實施下,企業對于招標管理制度也有所欠缺,由于對投標書制定過程中,沒有對進項稅進行考慮,使企業預測成本時的難度加大,使企業利益受損。此外,由于增值稅的特殊性,增值稅是一項價外稅,常常在價款中扣除,且對于增值稅的扣除這一問題,當下的文件中并沒有進行規范,使得增值稅就如何體現得問題企業處理的比較隨意化,導致一些施工企業對于稅務籌化難度較大。
(二)施工企業應對對策分析
1.提高稅務籌劃能力
施工企業要想提高稅務籌劃能力,就必須對“營改增”政策的內容進行仔細的研究,對于每個項目的稅負施工企業都應該進行預測,以此來判斷企業自身應該選擇一般征收還是簡易征收。對增值稅進項稅和增值稅銷項稅這兩部分進行納稅籌劃工作,對進項稅予以明確的抵扣條件,巧妙采用增值稅專用發票來降低施工企業的稅負。此外,施工企業還應結合“營改增”的具體內容做出相應的對策,例如:在固定資產管理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租賃的方式來減少設備方面的投資,從而達到降低稅負的目的。還可以根據“營改增”中對前期的固定資產折舊費用不以進項稅進行抵扣這一點,施工企業可以在下一年度購買固定資產來對其的進項稅進行抵扣,降低稅負壓力。
2.完善財務管理團隊
傳統的財務管理部門不能與“營改增”策略相結合,部分財務人員對于“營改增”策略的認識不到位,使企業的稅務籌劃工作難以進行,施工企業應該對本企業財務人員的知識進行補充,開設培訓課程使財務管理人員對“營改增”政策有一個深入的認識,對其內容進行理解,這樣一來能夠有效地將“營改增”融入到企業的財務當中,做好企業稅務統籌工作的策劃,提高財務管理的水平,更有效地降低稅負壓力。同時,要加強財務部門和稅務部門的溝通,相互幫助,使與稅法相關的規定被財務管理部門所熟知。在稅務籌劃時,能夠根據政策優勢,做出相應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3.加強企業管理模式
根據研究發現,施工企業的管理方式過于簡單,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很難與“營改增”政策相融合。要想使“營改增”發揮出其優勢,必須要加強企業管理模式,完善施工企業的管理模式可以從兩方面出發:其一是根據“營改增”的具體內容,施工企業改變傳統的發票管理模式,在保證進項稅得以抵扣的前提下,將低企業稅負。例如:在成立專門的辦稅組織,對有問題的增值稅發票進行處理,以便于取得相應的進項稅抵扣。其二是加強企業自身的管理,施工企業在投標過程中,應該盡量獲得增值稅專用發票,這樣更有利于實現抵扣目的。同時在簽訂合同的過程中,能夠明確雙方的責權,保證自身的利益不受損害。
結束語:
隨著“營改增”政策的發布,施工企業受到了極大的影響,而一些施工企業由于不能很好的利用“營改增”而導致稅負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收益,這就表明施工企業應當重視“營改增”政策,充分利用“營改增”的優勢對企業財務做出合理的籌劃,本文通過對“營改增”在施工企業的影響提出一些建議性的策略,同時,對于施工企業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提出指正,以便于施工型企業對自身有一個明確的認識,然后在此基礎上通過對財務管理團隊的組建,增強稅務統籌能力,將“營改增”策略對于施工企業的影響降低,使施工企業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謝世偉 “營改增”后施工企業財務管理中的稅務籌劃[J].財會學習,2017(20):155
[2]汪治國“營改增”對建筑施工企業稅務籌劃的影響[J].財會學習, 2016(18):167
[3]吳云峰 淺析“營改增”對施工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J].當代會計 ,2016(5):63-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