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環境好經濟持續發展才有動力,才能留守子孫生態的發展空間。義烏大力推行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極力促進經濟、生態雙發展,通過完善制度設計要素,推進文明城市創建。
關鍵詞:生態文明;生活垃圾分類;制度設計
2017年后,國務院先后發布《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指導建成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整治生活垃圾分類亦為政府重要工作。生活垃圾分類也是浙江強化環保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省長工程之一,本文基于義烏市落實情況分析生活垃圾分類制度設計。
一、借理論鑒,理定明方向
“垃圾圍城”是城市發展之痛,環境污染之毒瘤,除瘤之重舉已有許多地方的成功經驗。
日本,堅持以公民參與為中心,社會各界全方位參與“垃圾分類協同治理機制”的理論指導。提出公民文明習慣養成,須以責任明晰的垃圾分類管理法律體系做為保障,以嚴格的懲罰措施和監督措施有效扶持與激勵為動力,從(行政、利益、文化)的三方面同時驅動,并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日本用了近50年的時間)。臺北,注重政府的強干預(政府的法令)、弱干預(市民的公共道德)綜合運用策略;建立經濟利益機制,將外部成本內部化,驅動居民積極行為。
北京環境衛生工程集團張農科提出垃圾分類要構建:廢舊物資回收納入垃圾分類體系;垃圾干濕分開分類;全民參與、政府主導、以企業為主體的體系; 明確消費者、生產者和政府責任邊界; 健全垃圾處理及收運技術體系; 構建適宜的分類模式管理機制。學術界則提出垃圾收費制度的建立才是生活垃圾處理提供資金長效支持之舉。
所以,完善好生活垃圾分類制度設計核心是有效處理(目標),關鍵是前端源頭分類(前提),前二者的實現重點是協同治理有效制度建立(根本)。
二、樣本案例,經驗與問題
義烏有714個村、社區,常住人口達230萬人,流動人口多,2017年義烏市垃圾產量91萬噸,與2015年相比,增長達17.6%,所以推行有效垃圾分類工作難度大、任務重,以丹山村、復興社區為樣本研究有典型意義。
丹山村位于義烏市佛堂鎮,全村常住161戶,393人,2014年推行生活垃圾的“二分”投放分類管理,每個農戶家庭都分發二只生活垃圾筒,實施可腐爛與可回收垃圾分類,并且由村支書與主任承擔主責,婦女主任定時監督,由鎮創建辦最終考核后,掛鉤村二委的年終考核補貼,并在全市農村推廣與實施。2016年城區推行大部分社區設置可回收垃圾與不可回收垃圾分類收集箱,同時推動了“四分(廚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示范。復興社區處在義烏城區北苑街道,以“示范小區樹榜樣,社企合作同發展”觀念,推動小區居民的生活垃圾“二次四分”分類。優選有物業管理的小區進行宣傳,設置垃圾四分類點,日常由物業公司管理檢查,社區抽查考評,讓社區企業免費設置垃圾分類有償的智能機器“小黃狗”,極大提高了居民的積極性。
結合其他等多個村、社觀察,對比杭州市江干區垃圾分類“桶長制”,上海的立法分析:示范點建設容易有成效,但全面鋪開有難度;硬件提升容易,經費、人員隊伍保障難度大;獎罰杠桿作用小,居民觸動力不足會造成生活垃圾分類形同虛設;缺適宜管理制度,監督執行就難。
三、析管理模式,理制度設計
通過調研發現四種問題較為普遍:有意識無知識,市民不知道怎么正確分類垃圾;有知識無意識,對硬件設置的“鄰避效應”,無制約下“缺德”;有意識無意義,源頭分類,環衛運輸又混合;有知識無所謂,制約作用不力。
因此義烏提出:協同治理,強化宣傳,要政府參與、市民有意識、企業單位處置有力度,避免多頭管理。制度因素,建立機制分類統一標準,提升環衛隊伍專業素養,形成科學處理流程規范,工作可溯源,避免企業投機性行為。效果評價,建立有效考評和獎懲,初期可以獎代罰”,后期“重罰輕獎”,提高違法者成本,減執法難度。創新方式,“誠信義烏”綜合信用體制延伸到市民生活垃圾分類行為。經濟制約,構合理的收費制,以促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實效。
學習上海、杭州管理經驗,確保政策合理性、可操作性,配置合理公共資源,提高讓生活垃圾循環利用,增經濟效益,建有效信用體制。
四、結束語:
法規、經濟效益并舉誘導,誠信體制延伸是市民文明習慣育成生活垃圾分類重點,文明素質培育不可能自發形成,需要制度強化;制度建設是前提,專業隊伍人才為根本;人的行為可誘導性,獎勵代替不了公民在誠信體制建設與經濟杠桿的制約作用。著力法規、經濟效益、信用體系構建綜合制度,但問題的關鍵在制度的有效實施。
貫徹中央精神,大力推進公共民生工程建設,謀劃健康中國、美麗浙江,實現生態文明,落實生活垃圾進行分類是對子孫后代健康擔當,亦為公民的義務,完善生活垃圾分類多維度協同制度是政府的職責。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Z].2017.3
[2]義烏市城市管理委員會? 《上級部門城鎮生活垃圾分類文件匯總》 義烏垃圾分類 2018.3
[4]王楠,閆如玉.《城市生活垃圾收費制度國際經驗與政策啟示》[J].國際經濟合作,2015,(8):63.
[5]夏培芳.推進垃圾分類尚缺一部管理法——淺議《垃圾強制分類制度方案(征求意見稿)》[N].中國建設報,2016-7-5
[6]羅曼,《生活垃圾分類回收與處理的法律問題研究——以成都市為例》[J].光華法學,2015,(1)
[7]杜倩倩、宋國君、馬本、韓冬梅,《臺北市生活垃圾管理經驗及啟示》[J].環境污染與防治,2014,36(12):83-90
[8]呂維霞,杜娟.《日本垃圾分類管理經驗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6,(1):49—50.
作者簡介:
何小慶(1970-3-),男,漢族,浙江義烏人,高級講師,研究生,主要從事干部能力提升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