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步春
摘要:職業學校學業水平考試,是保障教育教學質量的一項重要制度,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每門課程,有利于學校改進教學管理,有利于高校選拔學生。強化學考復習,必須認識學考基本性質,分析學考學生學清,明確學考復習目標,梳理學考復習進程,把握學考復習策略,才能充分彰顯學校的教學水平。
關鍵詞:職業學校;學業水平考試;復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9)04C-0040-03
實施學業水平考試,有利于促進學生認真學習每門課程,避免應知應會脫節;有利于學校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況,改進教學管理;有利于高校科學選拔適合學校特色和專業要求的學生,促進中、高職人才培養的有效銜接。筆者有幸參加學業水平考試質量分析工作,深感部分學校沒有將復習工作列入教學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為此,就學業水平考試復習談點個人認識,供參考。
一、認識學考基本性質
職業學校學業水平考試,是根據國家職業學校課程大綱(標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學業水平考試大綱,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實施的考試,主要衡量職業學校學生達到國家規定學習要求的程度,是保障教育教學質量的一項重要制度。考試成績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依據。
學考是為了取得畢業的資格,文化基礎課、專業理論課、技能課一個都不能少,都達到標準后無論是直接就業,還是參加對口高考才有意義。
對口高考是為了取得升學的資格,是報考大學的考試。對口高考也包括文化基礎課、專業理論課、技能課。學考的難易程度比高考要容易得多。
學考關乎中職畢業證的取得,對口高考關乎大學錄取通知書的獲取,學考過關是高考的前提。
二、分析學考學生學情
對于全面的、系統的按學業水平考試大綱要求的復習,需要思考的是,復習工作是否有效,是否能高效地解決學生在學科、專業上的學習阻礙,突破概念不清、原理不懂、技能不會的問題。因此,需要對學生的學情進行全面的分析。
第一,學生學習的興趣不濃。由于對數學、英語等部分學科的恐懼心理、對專業理論課的畏難情趣、對技能課的練之甚少,導致沒有學習的信心,學習失去了興趣。長久下來,學生對專業的學習缺少追求,根本就談不上喜歡或是有學習的方法或是技巧。
第二,學生學習的基礎不實。由于進入職業學校的學生70%以上中考總分不及格,表明在初中的學習較差,對于職中學習所要求的知識儲備是極其欠缺的。兩年下來,許多學生不但沒有掌握職業學校學生所要求的知識與技能,甚至連初中的知識也漸漸地忘記了。
第三,學生學習的效率不高。有無學習目標和計劃是學習效率高低的重要表現。少部分學生有自己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并且能夠堅持執行;有一部分學生可能曾制訂過計劃,但未能堅持執行;想升學的學生有目標,但是在學習中難以應對課程量的增加與課程難度的提高,阻礙了學習效率的提高。
第四,學生學習的能力不強。職業學校各科知識還是較為全面、系統的,學習時需要學生分析與理解,歸納與總結,但這正是學生所欠缺的,他們的學習還只停留在模仿與簡單記憶,這樣是難以突破各門課程的學習的。
三、明確學考復習目標
基于現有的學情,如何幫助學生復習呢?怎樣才能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建立起學科的基本的知識體系,掌握基本的解題方法呢?應將學業水平考試復習建立在這樣的三個目標上:一是提高合格率,讓95%的學生學考達到合格;二是提高優秀率,為期望升學的學生夯實雙基;三是提高平均分,促進所有學生能獲得最大發展。
四、梳理學考復習進程
前兩年,大多數職業學校沒有將學業水平考試納入復習計劃,實際考試成績較差。省級層面雖做了質量分析,也分析到各大市,但沒有標注市名,更沒有分析到具體學校。從分析報告看,蘇南好于蘇北。隨著學考制度的完善與進一步實施,必然要分析到校,有必要將學考納入學校的教學計劃,而且還需要進行全面的、系統的按學考大綱要求,對學生進行輔導。在復習進程安排上,一要明確學考考什么,只有明確學考范圍,才能制訂合理的計劃。二要明確學考怎么考,《考試大綱》中明確指出了考試的形式(機考還是筆試)、考試的題型(單選題和多選題、判斷題與填空題、實驗題與解答題等)、試題的難度以及分值比例,《考試大綱》中還附有模擬試題并公布了部分題庫試題。學生應該通過以上兩部分的習題了解試卷的結構特點、題型特點等,明確學考試卷的模式,將《考試大綱》中規定的內容和試卷題型有機結合起來進行訓練,使學考復習針對性更強。三要明確復習怎么抓,學校要有總要求,明確目標、落實責任。學科要有總進度,輪次分明、內容清晰。(基礎、專項、專門訓練)教師要有總提綱,以練帶講、逐題過關。學生要有總計劃,主動學習、及時查補。
要實現95%以上的學考合格率,應該將復習建立在學生零基礎上,幫助學生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需要建立一個復習體系,像修建一棟建筑一樣,去掉不牢固的廢墟,重新建立牢固的基礎。
那么,我們的復習究竟要降低到什么程度開始呢?像文化課是不是要從我們的初中開始呢?這顯然是不行的,在有限的時間內不可能完成這樣大容量的知識復習,就算能扎實鞏固初中知識,但是換回來的是大量的學生考不過,甚至對職業學校的知識突破較少,那也是失敗的。因此,把學考復習定位在《學考大綱》的指導下,進行依綱扣本復習,對涉及初中內容而學生有不懂或是忘記的地方適當補充。
五、把握學考復習策略
(一)總體策略
1.向“學考動員”要質量。因為時間緊,任務重,甚至學科起點低。因此,要進行學考再動員。在短期內對學生進行指導,必須樹立“三心三意”。三心,即信心、耐心、細心;三意,即學考的意義、吃苦的意識、過關的意志。要借助游戲的設計策略,將題庫中的練習重新分級編排,開展晉級訓練。
2.向“課內課外”要質量。課內,無論是知識梳理課,還是習題講評課,都要以講串練,以練帶講,講練結合、當堂過關。要求學生在課上要緊跟授課老師的教學進度和教學思路,理解并逐步消化老師所講的知識,掌握老師總結的方法,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后作業,遇有不懂之處及時向老師提問,建立錯題本。課外,要求學生盡可能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后,看自己做過的習題,總結出一些做題技巧,培養自己的最佳答題狀態;針對自己的不足之處,再看教材相關內容,消除知識上的盲點、易錯點。
3.向“四個要點”要質量。在復習過程中,一定要緊扣四個要點進行復習。一是夯實常考點。所謂常考點,就是考綱中列出來而且每年都涉及的知識點。只不過每年的題型和出題角度有所變化而已,因此,吃透這些常考點,才能做到處變不驚,應變不亂。二是研討“變化點”。通過對《考試大綱》和近兩年考題的研究,感知內在的能力要求,找出相關內容的變化規律,在教學中加強方法點撥,即還可以怎么考、怎么做。努力幫助學生做到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提高備考效率。三是強化得分點。在專題練習和真題模擬時,要善于把握標準答案評分要點,找準得分點,所做的答案要能體現出得分點。尤其要做好必考題。四是減少失分點。做每一套題,都會有做錯的、丟分的題。因此,在對每一套題進行講解、點評時,有針對性地制定“個性化復習方案”,在梳理知識網絡的過程中,突出易錯、易混內容。薄弱環節,重點突破。要求學生一定要弄明白丟分的原因,并且把它抄到錯題本上,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4.向“集體備課”要質量。每一節復習課都要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才走進課堂,這樣才能把老師最好的部分展示給學生,從而提高我們的復習效率。深入研究課本、考點、復習資料,把握好重點、難點。設計好每一節課教案;設計好每天的練習題。要求選擇的題目典型有代表性,體現通性、通法,有舉一反三的作用;設計好每周一份測試卷。
(二)具體策略
1.以綱為綱。以考試大綱為復習的總綱,按考綱規定的內容與要求,緊緊抓住題庫,回歸課本,展開復習。把教材上的每一個例題、習題再做一遍,確保基本概念、公式等牢固掌握,要扎扎實實,不要盲目攀高,欲速則不達。
2.以練促練。要提高應試效果,在準確地把握住基本知識和方法的基礎上做一定量的練習是必要的。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練習題庫中的試題,促進練習。以此增強練習的針對性、強化解題的規范性、提高解題的準確性。
3.以錯糾錯。這里說的“錯”,是指平時練習、考試中的錯誤。要求學生每次訂正試卷或作業時,在做錯的試題旁邊寫明做錯的原因。建立一份個人補差檔案。通過邊查邊改,重復犯的錯誤一定會越來越少。老師要將試卷中出現的錯誤進行分類,可如下分類:“會而不對”,常見的有審題不清、計算失誤、抄寫遺漏、表達差錯等;“似是而非”,常見的是記憶不牢、概念不透、理解不深、思路不清、運用不活等方面;“難以為繼”,常見的是題目看不懂、找不到解題著手點、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不清難遷移等。
4.以考學考。從考試中學會考試。一般地說有:“三先三后”,先易后難、先熟后生、先小后大;“一慢一快”,審題要慢,解答要快;“一次成功”,要盡量準確運算(關鍵步驟,力求準確,寧慢勿快),立足一次成功。
學考復習的目的和任務,就是通過學生將原先學過的教材內容進行系統地再現、疏理、概括、歸納,使零散知識系統化,所學知識得以進一步鞏固,提高學生運用書本理論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要認識上到位、行動上迅速、措施上有效,相信學考一定會取得優異的成績。
責任編輯:章躍一
Abstract: The academic proficiency test in vocational schools is an important system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t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students to learn every course, improving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selecting the students for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trengthen the review of academic examinations, we must understand the basic nature of the examinations, analyze the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define the review objectives, sort out the review process, and grasp the review strategies, so as to fully demonstrate the teaching level of the school.
Key words: vocational school; academic proficiency test; review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