裔琳
摘? ? 要: 小學語文作為基礎教育,對培養學生人文素養起著重要作用。隨著微課技術的出現,語文課堂開展了線上線下并軌教學,有利于學生實現個性化學習?;诖?,本文主要研究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以推動小學語文與微課的融合,實現小學語文課堂生動有趣,引領學生成長。
關鍵詞: 小學語文? ? 微課? ? 教學優勢
微課是一種數字化教學手段,在數字化信息環境下,學生可享受豐富的學習資源,從而積極主動開展學習,提高學習能力和學生效率。微課的運用在教學中十分廣泛,對其進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教學價值。
一、微課定義與特征
關于微課的闡釋很多,從其本質出發,它是一種以教學視頻為載體,將教學知識點相關教學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從而闡釋這一知識點的數字化教學手段。教學視頻短小精悍,有微視頻和課例視頻之分,服務對象為教師和學生?!拔⒄n”依據新課程標準,結合課堂教學實際,依附于教學視頻,為教師教學活動提供所需教學資源。
對于微課,教育界專家各有定義和表述,但是與以往課堂相比,“微課”的特征顯而易見。首先,“微”是其顯著特征。微課教學內容以某個知識點或者某個教學片段為切入口,內容集中且時間短,以5分鐘到10分鐘為標準。第二個特點是“精”,微課時間有限,因此教學內容具有較強目的性和針對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鉆研教材,擴大教材知識面和內涵,有效整合教學內容,剔除教學中冗長拖沓部分,使教學內容更加簡單明了。最后,微課貴在“新”。微課融合了多媒體技術,使用數字化資源,教學形式生動形象,結合視聽,讓教學活動更具生趣。
二、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優勢
1.有利于學生課前自主學習
小學生的各項能力還未得到有效開發,學習自主性與自制力較弱,因此,課前很難自主開展預習工作。學生如果課前進行了有效預習,提前熟知了教學內容,在課堂上就會帶著問題,有目的性地聽課,從而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例如,教學《音樂之都維也納》一課時,教師將本課微課視頻發給學生,學生在家通過微課視頻的引導了解了課文。在課堂上老師提出相關問題時,學生可以快速做出回答,課堂積極性顯著提升。
2.有利于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微課以視頻形式呈現,可從多個角度和層面展示教學內容。微課融合了課題研究和教學評價等眾多內容,體現出了教學方法的信息化和多元化。虛擬化的存在形式使微課具有較強的可變性,可以對其進行創新設計,因此,微課設計可以加入各種元素以豐富視頻形式。小學生形象思維能力高于抽象思維能力,主要依靠感官認知事物,對于小學語文老師來說,要盡可能地在微課中加入刺激感官的要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激發學生思維活性。
3.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以往語文教學中,教師教學方式單一,學生專注于學習知識,容易感到乏味。微課形式作為課堂輔助教學手段,為學生開闊學習視野,促進學生開展多元化學習,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在微課影響下,師生關系發生明顯變化。微課拉近了師生距離,使得師生之間可以更好地溝通交流。當學生在微課學習中遇到問題時,教師可以主動走近學生,加入學生,一起探究學習,積極為學生答疑解惑。這樣,學生在融洽的師生關系中更加自信,更愿意積極主動地學習。
三、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現狀
當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微課的使用頻率并不高。微課作為一種新型教育手段,大多為年輕教師所用,大多數資深老師仍然偏向傳統教學模式。很多年齡偏大的教師并不能熟練掌握微課操作技巧,這使他們在資料收集方面面臨困難,微課教學受到阻礙,導致不能充分發揮微課的積極作用。在語文教學中,微課往往偏重于利用學生的心理特征調動學習積極性,影響語文知識學習效果。微課可以滲透在課堂導入和課后等多個環節,但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僅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削弱了微課在語文教學中的效果。
小學教師和中學教師相比,工作壓力比較小,本該在教育中花費更多時間與精力,但是小學生天性愛玩、好動,在管理上為教師帶來難處。小學老師需要在教學中完成知識傳授任務,還需要培養小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學習習慣,促進學生身心穩定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小學教師準備課堂內容的精力。小學教師不僅要幫助吸收知識,還要引導學生發展交往能力、應變能力、適應能力等,導致當前小學老師身兼數職,沒有較多時間為學生錄制教學視頻,制作課件等。老師的工作量急劇攀升,難以合理分配工作時間,使微課教育的作用不能得到有效發揮。
現階段,我國微課教育質量還存在一些問題。一些小學教師對微課沒有深入透徹理解,難以熟練使用PPT、視頻等模塊,導致微課教學不能發揮作用,小學語文課堂難以受益于此。另外,教師利用微課講解知識點,沒有突出教學重難點,課堂教學內容較為凌亂,再加上教師模糊不清的講解,小學生反而無法正確理解知識點,大大降低語文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當前,我國還沒有適當的管理體系約束微課發展,關于它的評價體系也不完善[1]。學生通過微課學習之后,老師沒有辦法第一時間知曉學生的學習效果,反映出微課反饋系統不完善,制約微課模式發展,難以充分發揮出微課的教學效果。此外,微課的線上系統難以保證教師與學生同時在線,當學生想要與教師溝通時,難以得到老師的回應,疑問不能及時得到解答,影響網絡微課教學效果。
四、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1.課前預習激發學習自主性
課前預習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也能夠讓教師了解學情。在微課中,教師可以推送課文背景、作者介紹及課文片段等資料,使學生快速了解相關課文信息,為課堂教學奠定知識基礎,使課堂教學起步高于零基礎。教師需要了解學生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在課堂上針對性地解決學習難題。
以蘇教版五年級課文《變色龍》一課為例,在教學這篇課文之前,老師需要提前向學生發送微課,讓學生預習描寫變色龍外形這一段,并提供相關動物外形描寫片段,讓學生自主學習,通過閱讀歸納出描寫方法,并且嘗試模仿描寫。在語文教學中,老師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學生需要從碎片化知識中摸索出學習規律,從而掌握學習要領。
2.課中引入突破教學重難點
小學生具象思維優于抽象思維,但是在小學學習中,他們正面臨具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過渡階段。因此,他們對知識的理解能力還不足,難以掌握文章重難點內容。在微課中,語文老師需要整合這些重點、難點,化無形為有形,化抽象為具象,幫助學生準確掌握重點,突破學習難點,使語文教學事半功倍。
以《靜夜思》為例,本詩的學習難點在于詩人李白在詩中描繪的“月亮”,針對這一意象,小學生無法正確理解抽象思維中月亮代表的意義,無法感悟出月亮這一景象背后蘊含的深刻含義[2]。在此詩教學中,教師應當運用微課進行集中講解,讓學生由表及里,逐漸體會詩人表達的內容。首先,學生需要思考詩中描繪的具體景象,再由老師帶領,感悟古詩的思想感情。在古詩的情感基礎上,教師將教學重點集中到“月亮”上,月亮是具有特殊意義的景物,老師可以利用微課進行知識鏈接,為學生展示更多具有月亮這一意象的古詩,并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索。在有目的性和針對性的微課教學中,學生可以集中注意力到教學重點上,以此獲得深層次的認知與情感體驗。
3.課后復習拓展語文文本外延
在教學《秋天》一課時,教師可以豐富學生教學文本,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從而讓學生更加了解秋天。及時補充教材中所缺內容,通過學生優秀習作、關于秋天的歌曲和影視作品,讓學生感受濃濃秋意,品味關于秋天的優美語句和段落。此外,在延伸文本的時候,可以結合學生興趣和學習能力進行個性化文本推送,讓學生充分利用學習余力,拓展閱讀空間,加強知識連接,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
微課中接入多媒體手段,突破了小學生學習空間和時間的局限性,讓學生可以依靠設備隨時隨地開展學習。除了在課前輔助學生預習外,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微課讓學生及時回顧所學知識,進行有效復習。此外,教師還應當積極拓展知識[3],利用教學資源的類似性和關聯性,大量引進課外知識,緊密聯系教材文本,讓學生除了學習課本知識外,加強課外知識學習,拓寬視野。在傳統教學中,拓寬文本外延十分難做到,現在利用技術便利性拓寬學生知識面十分快捷有效。
4.課外閱讀引領學生學習成長
閱讀對于語文來說十分關鍵,也是提升分數的重要環節,要實現學生在語文上的成長,必須利用微課培養學生閱讀能力。閱讀習慣越小養成,學生受到的有利影響就越深遠,因此,首先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利用微課推廣閱讀是學生養成閱讀習慣的第一步。微課制作技術可以有效篩選教師們的推薦書籍,避免書目重復。此外,教師還需要對推薦書籍進行細致研讀,撰寫出個性化腳本,通過集體研究討論,完善腳本內容,最后完成閱讀微課的制作,并在平臺上推送。這樣,學生可以接觸到適合的閱讀書目,并在其中自由挑選,實現個性化閱讀。微課閱讀主題在此基礎上可以變化出不同風格,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從而讓學生享受閱讀,養成閱讀習慣。
五、結語
微課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對小學語文教學來說起著積極作用。內容新穎、課程精簡,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并且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因此,當下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開展微課教學,立足于語文教學內容,構建高效語文課堂。將語文知識形象化、具體化,為學生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發揮信息化教育優勢[4],實現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黃麗華.小學語文教學中微課設計應用初探[J].青海教育,2018(Z1):46.
[2]王麗新.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優勢分析[J].基礎教育論壇,2018(31):31-32.
[3]王大力.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教育論壇,2018(31):28-29.
[4]沈艷芹.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微課資源的開發及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8(28):10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