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彩花 付鵬森
摘要:新媒體時代背景下,信息傳播快,思想多元化,獨立院校后進生受網絡等多媒體的負面影響較大,轉化教育工作任務艱巨,本文以三亞學院為例,就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獨立院校后進生轉化工作進行探究。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獨立院校;后進生;轉化;教育
一、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后進生”的分類及特點
(一)學習困難型:該類型又可分為基礎不牢型、學習方法不當型、學習缺乏興趣型。學習困難型后進生較少出現遲到、早退、曠課等現象,課堂中時常因聽不懂或者不感興趣而無法專注學習,掛科率高。
(二)事務繁忙型:該類型的學生過于忙于個人事務,注重個人特長發展、兼職、社團等,學習興趣不高,學習上精力投入不足,易曠課、掛科。
(三)沉迷網絡型:這是最典型的類型之一,往往又表現為學習困難等交叉型,由于自控力差,沉迷網絡,花費大量的時間在網游上。近兩年隨著王者榮耀等游戲的興起,絕大多數學生熱衷游戲,生活作息混亂,經常曠課,學習不容樂觀。
(四)厭學型:很多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后由于人際交往、大學學習模式等不適應,產生厭學情緒,覺得上大學毫無意義可言,整天度日如年,不想繼續學業,甚至退學。此類學生如果轉化不成功,則往往造成學生流失。
二、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獨立院校“后進生”產生的原因
(一)主觀原因
大部分后進生雖然意識到自身的不足,想改變落后的現狀,但由于自控力、意志力等方面不足,存在行為習慣與意識水平、目標與行動等不一致。
(二)客觀原因
1.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教育對于大學生的成長及性格塑造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由于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方式、教育方式不當以及對子女的關注度不夠,部分家長因工作繁忙或教育理念偏差而忽視了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引導。長此以往,導致很多孩子產生叛逆、以自我為中心等。
2.社會上錯誤價值觀的影響。目前高校學生大多為 96后甚至是00后。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快,大學生接受新思想迅速,但辨別能力卻弱。部分學生受“拜金主義”、“學習無用論”影響,舍本求末,漠視學習;個別學生因接觸了微商、兼職等渠道,過于沉浸于短期利益,無視長期發展,認為即使不讀大學,照樣可以獲得成功,全身心投入個人兼職、創業等當中。
3.同輩不良影響。事實表明,后進生一般集中于一間寢室,同寢室的四個人要么集體網游,要么集體遲到,要么集體曠課,甚至因睡過頭集體缺考。同寢學生由于不良行為習慣的相互影響,相互遷移,導致集體成為后進生。
4.高校教育體制的缺陷。目前高校大多采用傳統大課教學模式,教師授課方法比較傳統,對95 后吸引力不足;多數學生在填報志愿時選擇專業服從調劑,部分學生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甚至有厭學情緒。
三、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獨立院校“后進生”教育轉化的對策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獨立院校“后進生”所占比率有逐年上升趨勢,這給高校教學和學生工作提出了極大的挑戰。本文以三亞學院為例,談談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獨立院校“后進生”教育轉化的對策。
(一)社會層面。新媒體具有傳播快、范圍廣等功能,在社會思想輿論陣地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夠通過多種方式、途徑給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多種教育素材和有效信息,影響著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社會應利用新媒體的教育功能引導學生理性接納新思想,改變“進入大學等同于放松學習”等錯誤觀念。
(二)家庭層面。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高等教育的熏陶,很多大學生和父母的關系會得到大大的改善,但是也有部分孩子和家長的關系卻因進入大學之后而變得更僵。有些家長認為給孩子賺錢花就是對孩子好,而孩子則認為家長對自己關心不夠。有些家長對孩子管教太多,有些家長對孩子太嬌慣溺愛,有些家長則對孩子不聞不問,聽之任之。因此,家長應轉變教育理念,轉變與孩子的溝通及教育方式,加強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引導及健康人格的培養。
(三)學校層面。后進生群體關乎學生的發展及校園安全及穩定,因此,高校應積極探尋有效措施,加大后進生轉化力度。本文以三亞學院為例,談談獨立院校在后進生轉化教育工作上的對策。
1.探索學生管理新模式。從2012年起三亞學院實行教學學工一體化制度。教務處、校團委、二級學院三級聯動一體化,大大加強了教學工作及學生工作的效率,更有效地把握后進生的學習狀態和思想態勢,教學、學工共同為后進生提供及時的幫助。
2.充分發揮思想導師的作用。在后進生轉化工作中,輔導員起到了極大的作用,新媒體背景下,輔導員應利用新媒體帶來的便捷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變化,善于使用網絡語言對后進生進行正確的引導。2016年,三亞學院創新實施“六師”制度,輔導員即稱為“思想導師”,職責包含“思政導師、學業指導師、生活指導師、心理導師、社會化導師及職業化導師”六個方面,“六師”制度實施以來,思想導師深入學生,結合后進生的實際和需求,因材施教,在轉后后進生工作方面,頗有成效。此外,三亞學院還實施思想導師員下社區辦公制度,更有利于思想導師對后進生學生的管理、教育和幫助。
3.加大教學改革,創新課堂教學方式。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三亞學院實施小班教學,開設慕課平臺、英語課增加英語平臺學習、實施“三度建設”(課程飽和度、課程深度、學業緊張度)等教學改革新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課堂用心度,近幾年來后進生比率有所減少。
4.實行學業警告制度。三亞學院“學業警告制度”已經持續了7年多,學院每個學年度會給不及格學分達到總學分的二分之一及以上的學生及家長下達“學業警告通知書”,以此提醒學生關注學業,同時也讓家長督促學生。學業警告制度實施以來頗有成效、畢業率、學位率均呈現逐年上升或者持平趨勢。
5.因人而異,分類轉化。摸清學生的情況,建立后進生檔案,動態跟蹤,因材施教,開展有針對的教育幫扶活動。
6.充分發揮朋輩教育的力量。充分發揮朋輩教育的力量,以先進帶后進。后進生轉化的成功案例中,有一部分學生的進步與朋輩教育分不開。學生在遇到困難問題時,更愿意請教同學,和同學一起去教室、圖書館自習更有效果。
7.注重后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導。三亞學院重視心理健康問題,開設各類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充分發揮心理健康疏導中心——康馨心理咨詢中心的職能作用。重視學生尤其是后進生的心理疏導,定期對學生開展素質拓展活動、團體輔導活動等等。各二級學院不定期召開后進學生思想座談會,及時聆聽學生的心聲。此外學校開設學業協調發展中心,為學業有困難學生提供專門服務。
(四)學生個人層面
1.樹立信心。有些學生時候會因為家庭、人際關系、學業等方面出現挫折等而影響了學習,大多能夠自我調節,個別則選擇逃避,例如沉迷網絡,問題沒解決卻耽誤了學業。學生自身要樹立信心,加強自身心理調適能力及意志品格。
2.培養積極的態度。由于大學的學習模式和高中大有區別,大學以主動學習為主,而且已經沒有升學的壓力,很多大學生過于放松,尤其是獨立院校大學生,由于個人學習基礎、學習模式、學習習慣等的影響,進入大學之后,放松的環境讓學習更加松懈。后進生大多表現得懶散,學習上缺乏目標。因此后進生群體應注重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以學業為主,此外通過課外活動、學習興趣小組等激發學習興趣。
四、結語
新媒體時代下獨立院校后進生轉化工作需要學生個人、學校、家庭及社會多方面努力。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為獨立院校的后進生轉化工作提供借鑒和幫助,幫助獨立院校后進生群體走出困境。
參考文獻:
[1]李小蕓.高校“后進生”思想轉化工作探微[J].成都中醫藥科大學學報,2015(1):96.
[2]湯為,夏丹妮.高校后進生轉化工作對象探析[J].科教文匯,2016(2):40.
[3]黃永明,賀志軍,凌春雨.基于多平臺協作高校后進生轉化培養方式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