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佳

摘 要:積極心理學興起于20 世紀末,重點關注人各種積極的心理特質,探索積極心理對于美好生活的推動和影響,對當代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具有相當重要的借鑒價值。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對大學生自主學習的現狀進行分析,從積極心理學角度思考高校應如何培養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教育部2012年出臺了《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4號),提出需改革教學管理,探索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選擇專業、自主選擇課程等自主學習模式,為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要求。
各高校也在積極探求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模式,尋找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途徑。而20世紀末興起的積極心理學,主張利用積極的情緒體驗以及積極的個人特質來解決人們所面臨的疑難雜癥,進而積極地適應所在生活環境的主張,這些積極心理學的理念,與高等教育“以人為主”的理念契合,為我國高校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考角度,對高校教育育人工作具有借鑒作用。
一、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調查
(一)研究對象基本情況
為了了解當前大學生自主學習的現狀,本次調研對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三個年級共345名在校大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其中,收回有效問卷319份,有效率為92.5%。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如下表:
(二)研究方法
利用學校組織的英語大嘴巴等活動以及課間時間,采取隨機抽樣的方式對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
二、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現狀分析
在調查問卷中,研究者主要關注了在校大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自主學習態度和自主學習意志力等幾方面要素,調查結果顯示了以下幾點問題:
(一)認識不足,自主學習意識淡薄
在進入大學之后,學習在內容、方法、目的等方面與應試教育出現了很大的變化, 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及自我規劃,而大學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對于這些變化認識不足,造成自主學習的意識淡薄。比如在問及大學有無課前主動預習時,只有24.7%的學生表示養成了課前主動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而其他75.3%的大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仍然來自于課堂、教師和教材,學習的方式仍然是被動接受知識。而在問及“有無學習目標和學業規劃時”,有高達40.5%的學生表示“與能力培養相比更關心考試結果”,甚至有學生只要“不掛科”就已心滿意足,其中大一新生對自己學業目標缺乏合理的規劃表現的尤為突出,只有5.8%的學生做過學業規劃。而如何及時幫助大學尤其是大一新生認識到大學學習的新變化,盡快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成為我們日常思想工作中亟待解決的難題。
(二)缺乏專業興趣,自主學習態度消極
專業興趣是學好專業知識“最好的老師”,然而現實中大學生在填寫志愿選擇專業時具有盲目性,對所選專業缺乏深度了解,甚至部分同學因成績不理想未能進入自己感興趣的專業,而進入大學之后初期的教育大多是通識教育,對專業的知識構成、特點、就業前景等方面的專業認知教育不足,容易造成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認同度不夠,失去學好專業的興趣,因而在自主學習的一開始就失去了起碼的動力,態度消極。調查顯示,只有3.8%的學生高考填寫志愿時對所報專業進行了充分了解,30.6%的學生表示對所學專業的知識結構較了解,25.3%的學生對專業前景充滿希望,這些也都制約了學生形成一個積極的自主學習態度。
(三)易受影響,自主學習意志薄弱
意志力是決定自主學習能否取得預期效果的重要影響因素。
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會受到各種各樣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的影響,需要學生堅定意志,克服困難,以實現既定目標。而在實際自主學習中,大學生的自主學習意志較為薄弱,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易受外部因素的影響。比如說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網絡為大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有利條件,大學生可以便捷的從網絡上獲取自己需要的知識;但是當學生在利用網絡進行學習時,會發現網絡同時也有著各種各樣與學習無關的信息,如游戲、電影,學生的注意力往往會被這些信息給吸引過去,導致自主學習的中斷。
另一方面,易受自身情緒的影響。經過刻苦努力進入大學之后,由于大學學習生活與中學迥異,隨著時間的推移,部分學生的自信心降低,自我效能感下降,甚至出現了習得性無助之所以如此,一是各地教育水平不一致,進入大學之后,競爭激烈,高中時成績位居前列在大學里很可能成為班級里的倒數。這種情況會使學生有越來越強的挫折感,從而無法樹立起應有的自信。二是,由于學習方法的不得當,沒有取得預期的學習效果,容易產生沮喪的心情。而這些情緒往往會給學生帶來極大影響,導致學生放棄自主學習。
三、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幾點思考
目前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已受到各個高校的普遍重視,也是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主要任務,積極心理學為高校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帶來了更多新的思考:
(一)引導學生正確面對變化,積極融入大學學習
目前各高校都會在新生入學之初開展新生入學教育,旨在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它是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課,同時也是高校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陣地,我們要充分把握住這一關鍵時間節點。
在開展大學新生進行入學教育時,可以運用積極心理學幫助引導大學新生積極正確認識自己的過去,了解自己的現在以及規劃自己的未來。可以通過開展諸如“我的大學我做主”,“大學生活九宮格”,“我的大學夢”等主題的班會、討論、演講比賽,以達到運用積極心理學原理引導大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樹立積極主動的學習觀的目的。這些活動能夠引起學生的主動思考:大學在生活、學習等發面與中學時代的不同之處,上大學是為了什么樣的目標,自己需要以什么樣的態度來面對接下來的大學學習生活當中,為學生樹立正確的自主學習意識提供了土壤。
(二)拓展教育途徑,注重學生積極情緒的體驗
積極心理學認為增進個體的積極體驗是發展個體積極人格、積極力量和積極品質的一條最有效的途徑。對大學生來說積極的情緒體驗能夠促進個體進行自主學習,而良好的自主學習成果又會重復帶來積極的情緒體驗,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反之亦然。所以高校在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時可以考慮通過多種途徑激發學生積極情緒的體驗,同時也要注意培養學生如何正確的應對消極情緒。
加強學業規劃和職業規劃指導,幫助學生對自己的大學以及職業生涯做好規劃,并能夠將大目標分散成大學四年中一系列相關聯的小目標,讓學生充分了解實現這些目標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和技能,而通過一個個小目標的實現,也能樹立樂觀向上的學習態度,挖掘學生自我管理的潛能,產生學習傾向。
可以依托專業實驗室的建設,邀請知名教授進行專業指導,加強專業前景介紹,增進專業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同時也能促進不同年級學生之間的交流,樹立榜樣,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產生學習動機。
(三)加強班級和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自主學習的良好環境
根據積極心理學的啟示,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自主學習中,所以高校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時候除了要關注學生自身這個“點”外,還需要加強“線”(寢室、班級)和“面”(校園)層次上的外部環境建設。
1.注重寢室,班級建設,營造良好學風
寢室、班集體是學生活動的重要場所,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重要單位,也是高校教育管理學生的重要載體。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時,與寢室、班級同學之間的交流較多,相互之間影響的也較大,同時和諧的同學關系有助于學生積極情緒的體驗,因此需要加強對寢室以及集體的引導,構建一個積極向上的寢室學習氛圍和班級學風,形成同學之間相互督促、相互合作、相互學習的良好自主學習環境。
2.豐富校園文化,建設自主學習良好環境
從學校的角度,在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要提高良好的硬件設施,還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一方面加快課堂教學創新,堅持樹立自主學習的教育觀念;另一方面,為學生提供多種展示自主學習成果的平臺,如各類學科競賽、主題活動,同時擴大獎勵范圍,營造一個“百花齊放,你追我趕”良性競爭的校園環境,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07:210-233.
[2](美)Sheldon M,King L. 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J].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56( 3) :216 -217
[3]王文旭,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