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利英


摘? 要:課程資源建設是混合式教學的基礎,資源建設得是否科學直接影響教學成效。該文從泛在學習、OBE理念(基于產出的教育理念)、建構主義理念等多教學理念混合出發,結合高職的特點,探索了工課類型混合式教學課程資源的組成要素、建設思路、建設流程,根據該思路,建設了《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的課程資源并應用于教學。實踐證明,該課程資源相較于傳統的教學資源更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有效提高學習效果。
關鍵詞:課程資源? 混合式教學? 高職? 研究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434?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2(c)-0137-04
混合式教學是互聯網+教育的產物,主要是針對MOOCs高注冊率、低完成率,缺少教學的互動、不利于學生社會能力的培養,公平性、真實性、實踐操作技能的缺失等一系列問題而提出的解決方案,它將實體課堂和在線教育有效地融合,在國內外得到了迅速的推廣[1]。在我國,這種教學理論得到教育部門及大量學者的支持和探索,2015年4月出臺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重點提出“促進在線開放課程廣泛應用,鼓勵高校結合本校人才培養目標和需求,通過在線學習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等多種方式應用在線開放課程[2]”。2017年8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強調了到2020年要實現“網絡學習空間全面普及,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廣泛應用,自主、泛在、個性化的學習普遍開展[3]”。教育部于2017年12月公布2017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認定結果,推出490門“國家精品在線課程”,其中本科教育468門,專科高等職業教育課程22門[4]。在知網,截至2018年11月21日,用“混合式教學”作為主題詞進行搜索共有3429篇文獻,在此基礎上加入“課程資源”作為主題,共有275篇文獻,其中大部分是基于混合式的教學模式的研究。關于課程資源建設的課題主要側重于課程資源設計、課程資源開發及其標準、課程資源推送、課程資源評價等方面[5],但仍存在課程資源重復開發、結構單一、未能形成有機整體、缺乏科學的課程規劃,缺乏先進的課程理念,缺乏合理的課程設計,缺乏優質的課程資源,缺乏有效的課程評價等現實問題[6],真正具有普適性與操作性強、滿足適合于高職工科類的混合式教學的課程較少[7]。因此,基于混合式教學的課程資源建設仍然是一線教師探索的方向。
1? 混合式教學視角下的課程資源分析
課程資源是混合式教學的基礎,是為實現教學目標而設計的課程要素來源以及實施課程必要而直接的條件,包括了目標資源、教學活動資源、組織教學活動的資源3個方面[8-9], 這些資源相輔相成,互相起作用。混合式教學是傳統教學(實體教學)和線上教學的結合體,因此,在混合教學資源可分為線上資源和線下資源,該課題主要討論線上資源。混合式教學的模式通常包括了課前、課中、課后3個環節,其中課前是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進行診斷評價、設計課堂教學的階段;課中,教師與學生共同解決問題,進行知識、技能內化的階段;課后,是教學內容拓展延伸的階段。教學資源的設計應該緊扣各教學環節的任務、教學資源的設計與知識點要高度一致、資源形式多樣而不重復,在適當的時間進行資源的推送。依據以上分析,基于混合式的課程資源如圖1所示。
2? 課程資源設計思路
課程資源的開發設計圍繞課程目標、課程設計、教學模式開展,其中課程目標具有綱領性的指導作用,貫穿于始終;課程資源的意義和價值的大小在于課程設計的合理性,教學模式決定的課程資源的媒體形式和組織活動,課程資源的建設的好環,又直接影響課程目標的達成。
基于對泛在學習、OBE(基于產出的教育理念)、建構主義理念等多教學理念的混合,混合式課程資源從利于傳播,利于學習的角度考量,盡量微型化、顆粒化。從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角度出發,進行反向設計,圍繞學習產出來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和教學的資源,設計學習情景,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協作等學習環境,擴大機會,提高期望等方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及創造精神,進行個性化的教學,課程資源的銜接要注重學生自身經驗對當前知識進行意義的構建。
資源開發采用的方法包括自建、引進和改造。改造原來的教學文本案例,結合項目特點重新構思。引進網絡公開的優秀的微課,如全國微課大賽網優秀作品,通過外部鏈接形式引進優秀的動畫視頻。大部分的教學資源均采用自建形式,微課利用Camtasia Studio 8.5及微課交互式設計軟件Adobe Presenter制作。
3? 課程資源設計的流程
課程資源設計的流程包括前端分析、課程設計、課程資源開發、實踐反饋改進4個方面[9],如圖2所示。
4? 高職《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混合式教學課程資源開發實踐
4.1 教學前端分析
4.1.1 教學內容分析
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是電子相關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前續課程為電子技術、C語言程序設計。該課程的主要教學任務是根據硬件電路、編寫C51程序實現相應的功能要求,綜合性強,內容抽象,大部分同學特別是前續課程掌握得較弱的同學覺得很難學,在課程設置上,由于高職的學制時間短,沒有開設微機原理課程。
4.1.2 學習者分析
教學對象是專科層次一年級學生,他們理論基礎比較弱,喜歡實踐性的教學內容,討厭純理論性的教學。自我學習能力、自我約束能力相較本科生弱,但大部分同學都善于表現自己,在教師的引導和約束下可以較好地完成任務,各學生的基礎知識、接受能力參差不齊。
4.1.3 學習環境分析
授課環境是理實一體化的網絡環境實訓室,學生每人配備一臺計算機及相關的實訓設備,在這個教學環境中完成實踐練習。每個學生均備有智能化手機和宿舍均有計算機,根據調查,大部分同學的手機流量均能滿足課程學習需要。學習平臺選用得實信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開發的學習平臺,該平臺提供完全自主學習、在線同步學習和混合課堂教學3種教學模式,為教師實現混合式教學提供了很好的支架。
4.1.4 教學任務分析
該課程任務是培養學生單片機的應用能力,會用51系列單片機設計一些簡單的應用電路及程序,培養學生學習其他類型單片機的能力、團結合作的能力、表達能力、積極參與班級活動的能力、與他人良好的溝通能力。為后續從事單片機開發、電子產品的設計應用等相關崗位打下基礎。
4.2 課程設計
基于學習產出的教育理念(OBE),根據課程的學習成果進行反向設計,將本課程的產出分解到各個學習項目中,依據實用性、典型性、趣味性、挑戰性、可行性等5個要素,從簡單到復雜、從單一到綜合這一原則,設計學習情景。學生學習成果產出,以作品的形式展現,充分體現該課程的實踐性和應用性。高職培養的是應用技能型人才,通過開設企業課堂,與企業工程師零距離接觸,為更快地適應崗位工作做好準備。
4.3 課程資源設計
混合式教學通常可分為課前、課中、課后3個教學環節。課前進行知識的傳遞、課中是實現內化實踐的過程、課后進行知識和技能的延升和拓展。根據這3個環節的目的和特征設置教學資源,并按照相應的環節進行推送。為了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學習評價包括學習時長、學習行為、考核評價3個方面,其中學習時長、學習行為融入到各個環節,進行迭代運算獲取每個項目的成績。
4.4 課程資源實踐應用
將該課程資源先后在11個班級進行了二輪的教學實踐,在平臺反饋的學習資源評價中,認為有幫助的占99.5%。挑選了部分項目在5個班級進行了混合式教學的初探,下面以單片機循環彩燈子項目為例進行介紹。混合式的教學設計如表1所示。
以學習平臺統計的數據及學生的作業完成的效果為統計依據,傳統教學班只有極少數同學進行預習,混合式教學班的同學因為有課前的學習任務,預習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由于學生課前進行了微視頻學習并進行了在線練習鞏固,課堂教學時數大幅度地減少,混合式教學模式更好地實現了分層教學,教學目標的達成率更高,兩者的情況對比如圖3所示。
整門課程的教學目標的達成率有較大提高。期末考核,使用難度相當的試卷,使用在線課程資源進行教學班的班級平均分提高了近10分。在同一個班級,先后擔任《數字電子技術》《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兩門課程的教學任務,《數字電子技術》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利用建設的在線資源采用半混合式教學(部分內容實現混合式教學),在學期評教中,后者的評教分相較前者高出2分。
5? 結語
混合式教學是教育的發展趨勢,課程資源的建設是混合教學的基礎,只有科學合理的課程資源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該文從混合式的教學視角出發,研究混合式教學的課程資源特點,梳理混合式課程資源建設的流程,并選用適合于混合式教學的課程《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進行了實踐,從前端分析、課程設計、資源設計到實踐應用進行了探索,為工科類的課程的混合式教學的資源建設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和依據。
參考文獻
[1] 孟祥宇,全江濤.在線學習的方法與實踐[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7:99-101.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的通知[EB/OL].(2016-06-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0622_269367.html.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國務院公報《關于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指導意見》[EB/OL].(2017-08-31).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8/content_5254321.htm.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公布2017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認定結果的通知》[EB/OL].(2017-12-2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64/moe_1623/s3843/201801/t20180112_324478.html.
[5] 柏晶,謝幼如,李偉,等.“互聯網+”時代基于OBE理念的在線開放課程資源結構模型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7(1):64-70.
[6] 張郭軍,楊方琦.高校精品開放在線課程建設策略研究[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6(5):29-34.
[7] 謝幼如,張惠顏.基于ARCS的在線開放課程自組織學習模式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7(7):44-50.
[8] 顧明遠.教育大辭典[M].上海:上海出版社,1992:21-41.
[9] 孟令杰.高職教育課程資源開發研究——基于微型移動學習視角[D].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