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倩 孫連勇 牛敏
【摘 要】目的:分析分娩鎮痛中實施硬膜外自控鎮痛規律間斷注入聯合右美托咪定靜注的效果。方法:隨機從我院選取52例分娩鎮痛初產婦參與實驗,就診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抽簽法分組,26例實驗組初產婦實施硬膜外自控鎮痛規律間斷注入聯合右美托咪定靜注鎮痛,26例對照組初產婦實施硬膜外自控鎮痛規律間斷注入鎮痛。結果:對比對照組初產婦,實驗組初產婦VAS評分、第二產程、第三產程、硬膜外藥物用量、鎮痛分娩后凝血功能及血漿兒茶酚胺水平均明顯改善(P<0.05);對比2組初產婦第一產程,差異不顯著(P>0.05)。結論:分娩鎮痛中實施硬膜外自控鎮痛規律間斷注入聯合右美托咪定靜注,效果確切。
【關鍵詞】分娩鎮痛;硬膜外自控鎮痛規律間斷注入;右美托咪定靜注
【中圖分類號】R61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1-0-02
PCEA(硬膜外自控鎮痛)在臨床上運用頻繁[1],是分娩鎮痛辦法。本組課題是分析分娩鎮痛中實施硬膜外自控鎮痛規律間斷注入聯合右美托咪定靜注的效果,入組52例初產婦,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自我院臨床診斷、治療的分娩鎮痛初產婦中抽取52例,知情同意,根據抽簽法將初產婦均分,每組26例初產婦。實驗組初產婦中,年齡22歲至33歲,中位年齡25.4歲,孕周38周至42周,中位孕周39.5周;對照組初產婦中,年齡23歲至34歲,中位年齡25.5歲,孕周39周至41周,中位孕周39.2周。對比分析2組初產婦性別、年齡及病情等數據,差異不明顯(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初產婦實施硬膜外自控鎮痛規律間斷注入鎮痛:將10ml濃度0.75%羅哌卡因、50ug舒芬太尼混合生理鹽水,制成混合液,含0.4ug/ml舒芬太尼、0.08%羅哌卡因,為標準液。給予進入第一產程初產婦(宮口開大至2cm)送至待產室,監測初產婦體征,將上肢靜脈通路開放,左側臥位,硬膜外穿刺,間隙是L2~3,穿刺成功后留置導管,長度3.5cm,固定,擺放平臥位。將3ml濃度1.5%利多卡因注入,為試驗量,觀察5min,確定未出現局麻藥中毒及全脊髓麻醉癥狀,麻醉阻滯平面T10以下,將硬膜外YG-B-3型電子鎮痛泵連接硬膜外導管上,設置每次給藥總量8ml,給藥速度是每分鐘4ml,2min內給藥完畢,最大追加藥量16ml/h,初產婦自控藥量8ml/次,給藥速度是每分鐘4ml,鎮痛時間0.5h。
實驗組初產婦實施硬膜外自控鎮痛規律間斷注入聯合右美托咪定靜注鎮痛,在對照組初產婦鎮痛基礎上,增加以下處理:測試麻醉阻滯平面后,為初產婦每小時靜脈持續泵入0.4ug/kg右美托咪定[2],初產婦宮口開大至10cm時停止泵入。
1.3 效果分析[3] 使用視覺模擬評分表評估初產婦VAS評分。
1.4 統計學辦法 使用SPSS19.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包括t檢驗、X2檢驗,分別用于計量資料、計數資料計算中,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實驗組初產婦對比對照組初產婦,VAS評分、第二產程、第三產程、硬膜外藥物用量、鎮痛分娩后凝血功能及血漿兒茶酚胺水平均明顯改善(P<0.05);對比2組初產婦第一產程,差異不顯著(P>0.05)。
3 討論
PCEA規律間斷注入模式鎮痛效果顯著,可對產婦產力起到有效維持作用,可下降剖宮產率及器械助產率,但是,鎮痛藥物所需劑量較大,可影響產婦產程及子宮收縮,因此,臨床上提出了聯合右美托咪定靜注鎮痛,效果理想。右美托咪定可對初產婦腦組織內藍斑受體產生作用[4],鎮靜效果理想,可促使機體應激反應減輕,不會對初產婦呼吸系統造成干擾,可刺激神經細胞釋放膽堿樣物質,對機體疼痛閾值起到擴大作用,從而發揮有效鎮痛作用。另外,右美托咪定可促使初產婦子宮層收縮頻率強度增強,可促使產程加快,可明顯減少初產婦子宮出血[5],適用于初產婦分娩鎮痛。
本組結果:實驗組初產婦VAS評分、第二產程、第三產程、硬膜外藥物用量、鎮痛分娩后凝血功能及血漿兒茶酚胺水平均明顯改善。
綜上,分娩鎮痛中實施硬膜外自控鎮痛規律間斷注入聯合右美托咪定靜注可獲得理想鎮痛效果,值得臨床推薦。
參考文獻
關正, 劉琳, 官彬, et al.靜脈輸注右美托咪定聯合規律性問斷硬膜外注射分娩鎮痛療效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
許長紅.右美托咪定(靜脈輸注)、規律性間斷硬膜外注射聯合應用對分娩鎮痛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7(56):73-74.
劉超群, 曹剛.靜脈輸注右美托咪定聯合規律性間斷硬膜外注射分娩鎮痛療效分析[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 2017(6).
董一鳴, 王朋朋, 王耀岐.靜脈輸注右美托咪定聯合規律性間斷硬膜外注射分娩鎮痛療效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 4(85).
張素芹, 任銘, 錢興華, et al.右美托咪定復合羅哌卡因硬膜外規律間斷注射用于分娩鎮痛效果評價[J].中國鄉村醫藥, 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