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
【摘要】興趣是調動學生思維,積極探求知識的動力。教育心理學也認為:疑問和求知欲能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的狀態。而“情景串”的教學就是創設具體生動的場景,形成“情景串”,將數學知識融入到生動有趣的生活場境中。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選擇有關的具體情景,引發系列問題,形成“問題串”,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關鍵詞】“情景串” ?數學教學 ?數學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6-0119-02
一、“情景串”教學模式
我覺得“情景串”教學的實施大致可以如下進行:創設情景串、由情景串引出問題串、解決問題、鞏固拓展所學知識。下面就以青島版一年級上冊的《分類和比較》為例進行說明。教材中對分類這一部分知識是通過創設一幅家庭臥室圖來呈現的。但是在教學時我發現,像這樣的家務事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我把“小明的一天”設計為本節課的一條主線,由“情境串”引出“問題串”。使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再把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
情景一:媽媽要帶明明出去玩,把要帶的東西衣服、日用品、吃的等羅列出來,讓學生分類打包。
導入后教師問學生:你能幫媽媽分分類嗎?選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感受分類的必要性,引導學生體驗分類的意義。
情景二:到了動物園,小明看到許多動物,請你幫他分分類。
請學生嘗試著找出這些動物中哪些是我們的朋友。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培養學生識圖、提取相關信息的能力,加深學生對如何進行分類的鞏固理解。
情景三:他們來到沙灘,看見沙灘上有許多動物的腳印,請你分類。
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問“問什么會有不同的分法呢?” 引導學生分析方法,體會不同標準分類,結果就不一樣。
情景四:回來的路上他們又去商店買了些東西,請你把他們買的東西分類。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整個分類的過程都在小明玩的情景串中,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了分類知識,還了解了自然、社會常識。學生通過解決現實情境中的問題引發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又運用學到的新知識解決新情境中的問題,這正是情境串教學的核心內涵。
二、用一連串的情境串連一個單元的內容
不管是什么版本的教材差不多都在每個單元的后面,以半頁或一頁的形式安排了主題圖。我們就可以在進行單元復習時讓學生在這些相關聯的“情境串”中發現并提出一系列問題,形成“問題串”,在解決一連串現實的、有挑戰性的問題中復習本單元的知識。
如蘇教版三年級下冊《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復習時我設計了以“美化花卉基地”為主題的情境串。創設了以下幾個情景,將正方形和長方形周長與面積的復習融入這一大情境中。
情景一:參觀花卉基地
在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對周長、面積的計算很容易混淆。為此我對情境圖略加改變:出示了兩個漂亮畫壇,加強對比性。 通過引導學生想辦法解決問題,使學生明確計算正方形和長方形周長和面積的方法,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情景二:擴建郁金香園
算算哪種方案擴建后占地面積最大?周長呢?有以下幾種方案:
第一種方案:每條邊長擴大5米;第二種方案:只把一條邊擴大10米。
學生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用公式,同時了解到邊長的不同變化與引起的面積和周長的變化,進一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景三:小小設計師
為了方便參觀,要在花卉園的小路上鋪大理石地面,有兩種大理石,請同學們當設計師,選擇哪一種大理石最合適?應該怎樣鋪?
第一種 ? ?長 4米寬3米 ? ?價格每塊100元
第二種 ? ?長4米寬2米 ? ? 價格每塊65元
這樣通過對教材的有效整合,把整個單元的知識點變為情境串,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了數學知識。
三、總復習時用一連串的情境串連多個單元的內容
小學數學復習課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有一定的份量。但是在復習時一切由教師說了算,復習內容、方法、作業量、考試與評價等都是由教師單方面決定,致使學生的復習處于被動、不情愿或強制的學習情緒之中。學生只有主動學習,才能得到主動發展。
鑒于這種情況我們就可以在教學時用一個能涵蓋整冊知識的綜合活動情景來進行復習。通過自主解決“情境串”中的一系列數學問題,引導學生經歷“復習-整理-提升”的復習過程。如青島版一年級上冊98-102頁的總復習,復習的知識面廣,涉及到數數、圖形與位置、觀察物體、統計、分類、計算等多個內容。教材利用“雪山樂園”這個大情景來呈現,借助學生感興趣的一系列生動有趣的情景串、問題串,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和興趣,讓孩子在探索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情景串”的創設,較之單個的情境創設來講,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使學生主動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當然“情景串”教學中,要注意不要讓牽強附會的“問題”情境充斥于課堂。而要讓“情景串”教學要著眼于實效,真正為課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