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涵琪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各個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日漸激烈。管理會計屬于企業綜合管理的重要內容,同時在中小型企業經濟管理中也發揮著一定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財務會計與管理管理兩者之間的關系,并進一步闡述兩者整合的路徑,以便為相關人士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小型企業 管理會計 財務會計 結合
時代在不斷發展,各個中小型企業會計部門也逐漸成熟完善,會計體系的兩大分支——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都是提升企業整體經濟效益的原動力,將兩者進行有效融合將是中小型企業會計發展的全新突破,也是當代經濟發展的需要。
一、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內涵與關系
財務會計主要包括企業財務報告與財務結果,以及參與企業管理的各項活動,管理會計是由美國會計學家奎因斯坦在《管理會計:財管管理入門》中提出的,這本書籍在進入到我國之后受到廣大學者的研究,管理會計主要包括管理活動與管理過程,其主要以改善企業經營管理為目標,為企業實現經濟效益,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均是從會計體系中劃分出來的內容。財務會計主要管理企業外部,對外提供財務報告,又稱“對外報告會計”,管理會計主要針對于企業內部管理,又稱“對內報告會計”。盡管服務對象有所差別,但兩者在操作和追求上的最終目標是一致的,都是基于財務數據分析企業財務狀況,從而提高企業自身經營管理效益,幫助企業管理者做出更加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決策。
二、中小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的必要性
中小型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是兩者之間取長補短的過程。對于企業經營管理而言,既需要財務會計向利益相關者反映過去一段時間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也需要管理會計預測未來一段時間企業的經濟活動對企業可能產生的影響,并且與財務管理相關知識結合以預測未來風險。若是單獨使用二者之一,企業管理者通常做出的決策不夠全面。例如,在企業面臨虧損產品是否應該停產的決策時,財務會計通常認為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均應該納入繼續生產虧損產品的成本,但實際生活中,固定成本總是存在的,因此只需考慮變動成本,即只要該產品帶來的毛利大于零就應當繼續生產,若企業管理者單獨依賴于傳統的財務會計,很可能會導向錯誤的決策方案,只有互相融合會計學的這兩大分支,才能為企業的發展注入新的生命力。
三、中小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的路徑分析
(一)樹立正確的會計觀念,培養適應企業新發展的會計人才
科學的會計觀念是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重要基礎。中小型企業需要確立正確且科學的會計管理,讓傳統的會計工作人員認識到管理會計的重要性。當前會計職能與定位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單一的核算與報告經濟業務已經不能滿足當前時代下對會計工作的要求,運用會計來進行企業管理的重要性越發明顯。中小型企業管理工作的開展需要深刻認識到這點,同時將會計工作融入到企業實際生產經營中去。以往傳統會計工作僅將職工當作賬務處理人員,只負責做分錄、登記賬簿,所以只需要具備會計基礎能力。然而,在當前經濟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下,會計工作人員必須要具備更加廣闊的知識視野與參與企業經濟決策的能力,中小型企業還需要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培訓工作,通過外部引進或是內部定期培訓來提升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使其樹立正確的會計觀念,還應當讓員工參與到企業決策中,增加主人翁意識。
(二)優化會計憑證,增設信息代碼
中小型企業在實際交易過程中,主要交易模式都是貨幣形式,無論是管理會計還是財務會計,都建立在會計憑證所反映的客觀數據上處理信息,所以,優化會計憑證記錄模式在實際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在日常的貨幣信息記錄之外,還需要對會計憑證中的備用信息目標增設信息代碼,這樣能夠對相關資金信息進行記錄和收集,保障財務會計信息管理工作的完整性,這些數據能夠為中小型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工作在融合中夯實數據基礎。換言之,就是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信息獲取都是源于會計憑證,因此,會計憑證能夠對企業資金數據進行管理,使得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兩者之間有著較好的聯系媒介,在會計電算化系統中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能共享原始憑證,使得決策更為準確,所以在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過程中,需要優化會計憑證內容,以便為企業未來發展和后續資金管理奠定基礎。
(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促進作用
現代化企業財務管理基本上實現了信息化,信息化技術能夠加強企業財務管理效率,同時還可以在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之間實現數據信息共享,將信息資源擴大到最大化。利用信息目錄以及信息庫建設,管理會計功能可以更加健全,財務會計也能夠與管理會計形成整合,不僅利于各部門及時獲取各項生產經營信息,同時也有利于企業內部各部門及時了解和掌握實際生產經營情況,進一步實現供產銷體系信息的共享。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經濟體系的不斷發展,中小型企業也發展過程中也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因為中小型企業沒有穩健的根基,在經濟快速發展下企業內部管理較為薄弱,為了減少國家對中小型企業管理的負擔,積極進行改革創新十分重要,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之間的結合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同時還能夠加強中小型企業內部凝聚力,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