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緯
[摘要]本文針對傳統體育教學的弊端,用新體育課程下的發展性評價體系的評價內容、評價怎樣操作和評價應遵循的原則等三方面來闡述通過發展性評價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運動習慣,奠定學生終身體育的基礎。
[關鍵詞]培養;運動興趣;運動習慣;發展性評價;終生體育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體系中,普遍存在著這樣幾種現象:體育課程設置沒有完全考慮到學生的身心全方位發展的特征及體育學習的主動興趣,學生被強迫學習不感興趣的內容;學生喜歡體育活動,但變得不愛上體育課;學生對運動興趣索然,完全被動的學和練,等等。所以傳統的體育教學的學習效果就顯然易見了,長期的教學累積事實也已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我們要讓學生對體育有濃厚的學習興趣,要讓學生自覺參加體育鍛煉,要讓學生有自主的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這些都有賴于合理評價系統與正確的考核系統。所以,適合“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中的體育運動考核與評價,應該以培養學生自主喜愛運動習慣為目的,從而體現對學生運動的激勵作用。下面就發展性評價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從內容上來分,學生體育成績的評定有以下四項
(一)體能
相對于不同的學習內容,測試相關水平體能的項目。
(二)知識與技能
對體育運動與身體健康的認識、有效鍛煉的方法、運動技術知識與體育活動的運用能力,Xf:運動健康知識的了解掌握與熟悉運用;與不同運動學習水平相關的運動技能水平及運用情況。
(三)學習態度
學生對待體育的學習與體育練習的態度,以及在課堂上及課外的體育活動中的行為表現。
(四)運動情感的表現與團隊合作的精神
學生在體育運動學習中所顯示出了個人情緒、個人自信和個人的意志,以及跟同學的互動,跟同學的合作精神,還有理解及尊重的表現。
二、由操作特點上講,可將其分為三項內容
(一)對學生的評價是客觀與主觀相結合
一切評價不能脫離主觀與客觀這兩個方面。客觀評價是一種量化評價的方式,是表面上的結果。它用通有的尺子衡量每一個學生。但對于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習習慣、學習意志、個人自信、個人自尊和團隊意識等,必須用到主觀的評價。教師在教學中,主觀的評價要參考相關的未來體育課程定位目標,旨在增強學生身心全方面健康發展。從每一課程目標出發,客觀與主觀相結合,以制定學生身心健康水平為主的評價表系,對每一位學生的運動能力、運動技能、運動心態、運動表現與團隊合作精神等等,一一做出評價。
(二)評價的終結性與過程性相結合
過程性評價主要采用各種不同的評價工具及各種不同的評價方法,時常對同學的學習的全方位進行評價,并將評價結果及時反饋回每一位同學,讓同學及早地了解到自己的問題根源,讓同學盡早地改正問題,這樣,同學就有效地提高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就在學習中不斷地進步。相對于目前的還著重于終結性評價,對過程性評價的不重視,對于應采用什么方法去促進學生更有效的學習作為標準。所以我主張,未來的體育課程應將終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向一同發展。
(三)評價的單一內容向多元內容相結合,由單一的老師評價轉變為老師與學生綜合一起評價結合
未來體育課程評價包括以下內容1.學生學習的主觀性、積極運動的良好行為、體育運動的好習慣等:2.學生的身心發育情況;3.學生的各項體能測試;4.學生體能與身心健康知識及運動技能技巧;5.意志方面的狀態、個人自信等;6.社會性能力、團隊合作精神等。
這評價體系將競技體系淡化了,著重了學生學習主動性、進取性的培養,把教與學融合一體,教學內容做出最低的技術標準要求,從中鼓勵了學生結合自身從而更直觀地提高了學生成績。一種鼓勵性的改變,不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積極性,相對于運動技術水平一般,卻很刻苦用心學習的這類學生也是一種激勵。強者更強,弱者也進步。它弱化了評價的篩選、鑒定、選拔功能,讓每個學生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自我的提升。
同時,所有的評價應遵循如下內容:
第一,著重評價與教學過程相關的學習態度、學習行為等。對學生的知識、技能、體能進行考試評定外,還要把學生平時的上課態度,學習狀態,練習的嚴謹性態度一并納人考核評價之中。第二,強調評價學生對健康知識與體育活動理解和運用的情況。尤其應強調其理解、運用和實際操作的狀況,注重學生能力和體育文化素養的培養。第三,強調評價學生對運動技術的運用水平和運動參與程度,而不單是注重運動技術水平掌握的高低。第四,強調既評價最終成績,又評價學習過程和進步幅度。只有將終結評價與過程評價結合起來,對學生的評價才能做到客觀公正,并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第五,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互相評價與教師的評價相結合,使評價更加民主、客觀、公正、合理,更有利于學生樹立良好的學風。
新體育課程是強調簡化評價方法,我們不能期望獲得一個完美無缺、面面俱到地評價方案,這樣反而會束縛住自己的手腳,只要能體現新的評價思想,有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我們就可以大膽去做,在實踐中不斷地完善體育學習評價,這才是我們現在最應該去做的,也必須要做的。
參考文獻:
[1]季瀏.我國《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J].體育科學,2018,38(02):3-20.
[2]季瀏.《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6(04):76-79+91.
[3]李玉坤.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和習慣[J].都市家教月刊,2012(2):27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