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葦杭
摘要:網絡流行語作為新穎、幽默的語言,為學生構建了更加輕松的交流環境,是學生語言能力培養的主要工具,但是網絡流行語在語言表述方面的隨意性較大,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因此如何更好地將網絡流行語應用到學生語言環境當中,是語文教學關注的課題。基于此,本文從社會、家庭、學校三個方面提出優化對策,規范網絡流行語在學校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環境。
關鍵詞:網絡流行語;中小學;語文教學;影響
一、引言
網絡流行語誕生之后,一直受到國內外研究學者的廣泛關注,通過相關文獻搜集整理可以看出,在網絡流行語對中小學生語言學習的影響已經受到廣泛關注,但是在實踐調研方面的研究還不是很充分[1]。基于此,本研究在新課標的基礎上,對網絡流行語對中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進行研究,以期解決實際問題,為網絡流行語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與發展提供基礎。
二、網絡流行語對中小學生語文教學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1.有助于學生積累社會素材
中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重要時期,對外界知識有更多的渴求,通過網絡流行語,能夠幫助學生積累到更多的社會素材,如“洪荒之力”“真香”等,這些詞語不僅是一句網絡調侃,更代表著一種社會現象,能夠提高中小學生的社會參與度,拓寬知識視野,為語文學習打下良好基礎[2]。
2.有助于學生積累語言素材
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里不來語言素材的積累,通過網絡流行語的文字應用方式,打破了常規的語言應用方法,對于正處于語言學習高峰期的中小學生來說,這是豐富語言和積累語言的機會,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字詞[4],如“囧”“給力”等,都使得中小學生語言得到有效擴展,獲得了積累語言素材的途徑。
3.有助于學生提高閱讀興趣
網絡流行語能夠在校園中得到普及應用,主要在于學生的好奇心,同時學生的好奇心理也會促使他們有更多的閱讀需求,據調查,學生在看網絡小說、漫畫等方面占用了較多的時間和金錢[3],而很多網絡小說都改編成立了電視劇,如《斗破蒼穹》、《香蜜沉沉燼如霜》等,很多學生因為迷戀這些小說而對書籍閱讀的關注程度有所提高。
4.有助于學生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中小學生正處于建立人際關系和表現自我的重要時期,需要一個適合的交際方式來幫助他們提升交際能力。網絡流行語中的“童鞋”(同學)、“打醬油”等,都創造了更加活躍的交際環境,為學生口語交際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臺,能夠更好地為語文學習服務[6]。
(二)消極影響
1.不利于學生識字寫字能力的培養
對于中小學生來說,識字、寫字的積累對于以后的語文學習來說非常重要,而網絡流行語的不規范特點,嚴重制約了學生識字寫字能力的培養,如“囧”,在《康熙字典》字典中的含義為光明、明亮,而在網絡中卻將其賦予上尷尬、無語等含義,再如“亞歷山大”“神馬都是浮云”……等網絡流行語,都在文字本質上進行了顛覆,使得學生不能掌握正確的字詞寫法,對于文化傳承是非常不利的[7]。
2.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通過問卷調查可以看出,學生上網時間比較多,在網上閱讀時間,也會關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爆笑校園》等“網絡著作”,使得學生進入到“淺閱讀”氛圍中,也就是不思考的、跳躍式的閱讀,這種直接簡單的閱讀方式,對于學生來說的確更具有親和力,也很好地迎合了學生的娛樂需求。長期的“淺閱讀”熏陶,使得學生的欣賞習慣和審美趣味都受到影響,對于經典文學著作的趣味性明顯下降。學生閱讀方式、閱讀習慣的變化,直接導致學生閱讀能力的下降,因此可以說,網絡流行語的存在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具有一定的消極作用。
3.不利于學生寫作和語法規范能力的培養
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是重要組成部分,文字書寫的規范性對于語文學習非常重要。網絡流行語的盛行,使得中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受到影響,同時也對中小學生的語言積累能力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到他們的寫作與語法規范能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在語句邏輯上,存在較為嚴重的隨意散漫現象,“有木有!究竟有木有!!”等重復的法語伴隨著錯別字,想要糾正是非常困難的。其次在思想內容方面,中小學生對網絡流行語的甄別能力不強,使得很多學生的作文理解能力下降,也就無法展示樂觀、積極的語法表現方式,對于學生的語言表述與寫作都是非常不利的[8]。
三、網絡流行語影響中小學生語文教學的優化對策
(一)社會方面
網絡流行語本身就是一種社會現象、社會發展形勢的體現,因此,想要發展積極的、具有正能量的網絡流行語,就一定要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語言環境。首先要依托文化自信,加強優秀傳統文化的建設,要利用各種實踐活動,來提高傳統文化的吸引力,使得優秀文化能夠與人們“血肉相連”,成為社會文化的主流。其次要注重使用文明語言,主動摒棄粗俗、骯臟的語言表述方式,從自我做起,并能夠感染身邊的人,最終建立一個“干凈”的社會語言環境。
(二)家庭方面
家長對待網絡流行語的態度與行為對學生學習影響很大,因此家長要引導子女進行綠色上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首先家長要經常瀏覽一些貼吧、微博等網絡媒介,了解學生日常使用的網絡流行語。其次家長要杜絕子女瀏覽抖音、快手等傳播負能量比較多的平臺[4]。再次要注重積累一些比較好的網絡流行語,能夠使用這些流行語與子女進行溝通,從而創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最后家長要多與學校進行交流溝通,一起幫助學生進行網絡流行語的正確使用。
(三)學校方面
在語文教學中合理使用網絡流行語,不僅能夠起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還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語文素養。首先將網絡流行語應用到口語交際訓練中去,恰當的使用網絡流行語幫助學生鍛煉口語能力,摒棄網絡流行語在語法上的不規范情況,在利用網絡流行語豐富語言的同時,培養學生普通話應用能力,使得學生的口語口語交際更加豐富多彩[5]。其次要在課堂教學中適當使用網絡流行語,以此來提高語文課堂的生動性,如在《陳太丘與友期》(七年級上冊)一課中,應用“元芳,你怎么看”使得課堂更加生動活潑,以此來增加學生的注意力。最后可以在閱讀教學中應用網絡流行語,要甄選出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制定閱讀推薦表,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且能夠采用寫閱讀感受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語感,同時有助于提升學生識字能力。
四、結論
網絡流行語被廣泛使用以后,在中小學生之間得到廣泛普及,使其成為學生日常語言的一部分,因此作為培養學生語言素養的主要渠道——語文教學來說,合理應用網絡流行語已經成為必然趨勢。但是在實際應用中我們發現,網絡流行語對學生產生了積極與消極的雙面影響,因此本研究提出從社會、家庭、學校三個方面優化網絡流行語對中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通過優化社會語言環境、加強網絡管理、充分發揮家長榜樣作用、引導子女進行綠色上網等一系列措施來為網絡流行語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構建良好環境。
參考文獻:
[1]李慧穎.網絡環境下對網絡流行語的依賴研究[J].新聞傳播,2018(1):72-73.
[2]李宛陽.網絡流行語的來源及其特征[J].戲劇之家,2017(14):267-267.
[3]郭玉梅.新媒體視域下網絡流行語生成傳播機制[J].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7(4):142-144.
[4]楊喆俊.網絡流行語對小學生語言使用的影響[J].北方文學旬刊,2017(9):204-204.
[5]汪麗蕾.網絡流行語在中學生中使用情況調查[D].華中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