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新課標的推廣實施,小學數學學科教學要求顯著提高,由此,教師以往所秉承的教學思想自然就展現出了一定的局限性,而同時如何建設高效課堂成了他們需要面臨的一大課題。具體教學過程中,每一個小學數學教師都需要在平時教學之余不間斷地進行經驗總結,優化實際教學工作,建設高效數學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優質教學
從一直以來各小學數學教師所進行的學科教學工作情況來看,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較低的原因是顯而易見的,如對于小學生而言,數學知識學習活動本來就具有一定的枯燥性,而教師還往往采用較為刻板的語言灌輸方式。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就需要借助相關研究工作著力改善上述不足,提高自身教學能力,打造高效數學課堂。
一、建設高效數學課堂必要性分析
詳細了解分析當前小學階段數學學科教學實際狀況可以得知,建設高效課堂是十分有必要的。首先,現階段依然有一部分教師想要通過增加學生做題量來完成既定教學任務,但這樣不僅難以獲得預期效果,同時還會為學生帶來較大的心理、生理負擔與壓力,影響他們的積極學習動力,不利于學生長遠學習發展。其次,實際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經常出現一種情況,即在數學課堂結束時,任課教師依然沒有停止講授活動,甚至直到下節課上課才勉強結束,不僅影響了學生課間休息,還對學生下節課學習活動造成了不利影響,而究其原因,主要為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較低,這就需要教師予以足夠重視。除了上述內容,其他還有很多原因都對高效教學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而每一個教師都需要在研究優質教學策略,打造高效課堂方面投注更多精力。
二、建設高效數學課堂優質策略闡述
綜合分析研究小學數學學科各任課教師實際教學活動經驗,眾多優質教學策略慢慢顯現出了一定的科學有效性,為高效課堂建設提供了強大助力。下文即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詳細闡述。
(一)設計趣味導入,激發學生數學知識學習興趣
平時以建設高效課堂為目的展開教學活動的時候,每一個小學數學教師都需要明確認知導入環節的重要性,并且對其善加利用,有益于接下來教學活動的展開。具體而言,小學數學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極具趣味性的導入教學活動,有效激發學生數學知識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有效教學奠定良好基礎。
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小數乘法和除法》部分數學知識的課堂上,一開始的導入環節,我放棄了以往所用的復習舊知方法,而融合現實生活元素和即將要傳授的知識內容,向學生提出了一些具有一定趣味性的問題,如“同學小王家經營著一家玩具店,上午賣出去了18個玩具布偶,下午又賣出去了32個,下午比上午多賣了128.8元。那么請問每個玩具布偶的價錢是多少?”等等,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解答,但是我最終也沒有將答案告訴學生,而是鼓勵他們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中自行探尋。上述數學問題與學生們的現實生活緊密相連,可以很容易地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與此同時,問題所具有的未知性以及懸念性可以進一步挖掘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由此,他們自然就對接下來即將要學習的相關數學知識產生了強烈興趣,為高效教學增添了助力。
(二)革新師生關系,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的積極配合極為關鍵,需要教師予以足夠重視,否則教師必將難以高效率完成既定教學任務。因此,平時開展教學工作的時候,小學數學教師就需要有意識地轉變自己以往所堅持的師生關系,重點強調突出學生的中心地位與主體作用,益于學生切實感受到自身學習主人翁身份的同時,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當中去,助力高效教學。
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部分數學知識的時候,我就給予了學生充分的自主權利,鼓勵他們主動積極參與學科教學。首先,在正式上課之前,我為學生布置了一定的預習學習任務,要求他們提前自行努力掌握相關基礎知識,在此基礎上,等到具體課堂教學過程中,我還從中選擇了幾名同學,要求他們以“老師”的身份就自己預習所得為大家講解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特征等相關知識點,使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極大的發揮。其次,在課堂教學活動進行中,我不僅隨時向學生提問,同時還專門預留出了一定的時間,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獨立探索研究相關學科題目等等。通過上述基于師生關系革新所進行的教學活動,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了被尊重的感覺,大大提高了課堂參與積極性,有力推動了高效課堂打造目標的實現。
(三)巧用現代技術,降低數學課堂知識教授難度
眾所周知,小學階段很多數學學科知識都因為抽象性特點而展現出了一定的難度,這不僅對學生學習提出了一定的挑戰,同時也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鑒于此,平時開展知識講授活動的時候,小學數學教師就需要打破自己固守的單一教學模式,而靈活融入一定的現代技術,充分利用其輔助作用大大降低課堂知識教授難度,提高學生理解效率,益于優質教學目標達成。
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圓柱和圓錐》部分知識內容的時候,為了幫助學生順利了解圓柱和圓錐底面、側面、高的含義,掌握兩種幾何體的主要特征,我即借助現代技術進行了形象解說。首先,我通過計算機向學生們展示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圓柱形與圓錐形真實物體,使學生們有了一個初步印象。接著,我就借助計算機、大屏幕等技術設備向學生展示了一小段動畫,具體內容為圓柱與圓錐立體圖形的繪制過程,以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建立形象認知。最后,我一邊借助投影儀展示圓錐體與圓柱體模型,一邊進行了深一步詳細解說,以強化學生理解。在以上借助現代技術所展開的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幾乎每一環節的知識講解難度都得以降低,大大提升了教學效率,益于學生數學綜合素養迅速提升。
(四)承認個體差異,優化班級學生整體學習效果
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每個班級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由于不同的學習經歷而形成了不同的學習習慣、學習特點,而數學綜合能力更是顯現出了一定的差異性。鑒于此種情況,平時以小學生為對象展開教學活動的時候,數學教師就需要承認上述學生差異并著力展開相關研究活動,從而應用科學適用的策略優化班級學生整體學習效果,益于高效教學。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分數除法》部分數學知識的時候,經過詳細了解,我發現班里學生在數學知識理解能力以及思維敏捷性等各個方面都展現出了一定的差異,因此,在鼓勵他們進行課堂練習的過程中,我就出了系列難易相間的練習題目,如“A石塊重5/6噸,相當于B石塊的5/12,那么B石塊有多重?”“45的5/9是多少?”等,讓他們進行選擇性鍛煉。由此,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得到針對有效的訓練,其數學能力自然也就在原有基礎上得以大幅度提升。
總之,在當前新課程改革教育教學背景下,建設高效課堂漸漸成為每一個小學數學學科教師需要擔負的重任,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他們不可避免地面臨著諸多問題與阻礙,由此,教師就有必要加強相關研究探索活動,以逐步優化自身教學行為,助力既定教學目標達成。
參考文獻:
[1]趙源.淺談如何打造小學數學教學的高效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2019(10):135.
[2]吳安錦.運用有效策略,構建高效數學課堂[J].亞太教育,2019(02):118.
【作者簡介:黃光生(1969—),男 ,籍貫: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單位: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長春中心小學、職稱:小學數學高級、學歷:大專、研究方向:小學數學課堂自主探究問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