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漢光
【摘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增強閱讀教學實踐的有效性,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與閱讀技巧,從根本上提升學生對于閱讀知識的積累能力以及運用能力,培養閱讀興趣。文章對此進行了探究,提出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小學閱讀教學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綜合素養
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需要以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根本任務來開展閱讀教學。事實上閱讀教學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與思維成長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不僅體現在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掌握、運用方面,而且體現在思維以及對于事物的理解方面。所以要在正確認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發展現狀的基礎之上,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發展現狀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與深化,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開始重視素質教育以及能力培養。在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過程之中,閱讀教學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良性推動學生向差異化方向發展,幫助學生對事物產生初步的認知。
但是在小學閱讀教學中還普遍存在不足,學生存在閱讀面狹窄,積累不足,對于閱讀缺乏興趣等相應的問題,這都是因為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日常的學習之中缺乏獨立思考的過程[1]。所以,如何有效通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提高學生多個方面的素養,是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所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二、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具體措施
(一)細化課內閱讀教學內容,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最為基礎、最為主要的就是課內閱讀教學。在課內閱讀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對學生進行主流價值觀與審美的引導,以基礎字詞學習為核心,對整篇文章進行品讀與欣賞,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2]。
以四年級下冊《走,我們去植樹》這一課為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利用詩歌朗誦的方式,初步讓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然后針對閱讀中所出現的生字生詞進行講解,并結合課文內容進行提問。比如,“你從哪里可以體會到少先隊員們去植樹時的心情是愉快的?”學生就可以從“迎著和煦的春風,邁開輕快的腳步”以及“到處回蕩著紅領巾的歡聲笑語”等句子中找到答案。同時,每一篇文章都有其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立意,因此教師也可以結合這篇文章的內容來引導學生們進行思考。比如:“同學們還讀懂了什么?”學生就可以結合文章內容談談自己的感受:“人類只有多植樹,多愛護花草樹木,才會生活在綠色的工廠里。”另外,教師還可以借鑒群文閱讀教學的模式,將整個單元的課文組成群文,這種教學方式的優勢是能以統一的閱讀思路來帶動學生對多篇課文的學習,類似于“舉一反三”的道理,并且在這一過程中也會涉及很多的課外閱讀材料,能夠對目前的小學閱讀教學內容進行擴充。
由此可見,在細化課內閱讀教學的過程之中,需要分為幾個階段。首先是基礎字詞的積累,這是閱讀教學進行的基礎與前提;其次是對文章理解能力的培養,這是技能方面的訓練;而文章的思想感情、價值取向的掌握與表達則是學生思想以及情感的表達體現。傳統的閱讀教學往往更加注重前兩個階段的教學,而忽視了第三個階段的教學,所以應該在此基礎之上改進教學方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在閱讀與學習之后獨立思考的時間與空間,并且讓學生能夠進一步地表達自我。
(二)強化小學閱讀教學中的課外閱讀部分,擴大學生的視野面
課外閱讀是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重要方式,能夠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進一步擴大學生的視野面,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根據實際調查研究,經常進行課外閱讀的孩子往往對事物更加具有自己的看法,而思維的成熟與變化也會直接影響其行為方式。所以教師要重視課外閱讀的部分,通過在教室設置圖書角,舉辦閱讀交流會等多種方式,鼓勵孩子們進行課外閱讀。在課外閱讀方面,一是要考慮學生的閱讀興趣,二是要考慮學生的閱讀成長需求。在不破壞學生閱讀趣味性的基礎之上,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書目,比如《西游記》《葉圣陶童話》《女生日記》《小王子》《湯姆·索亞歷險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華當代少年小說叢書》《三國演義(少兒版)》《魯賓遜漂流記》《格列佛游記》等,這些都有利于提升學生文學素養,擴大學生的視野面,同時又具有趣味性,給予了學生充足的選擇權。
為了讓學生能夠提升課外閱讀效率,教師也可以針對閱讀中的一些知識內容進行講解,比如在文學作品中常使用的說明方法、修辭手法、記敘方法、表達方法、寫作順序、中心句、內容結構、思想感情類型等,在講解的過程之中,能夠使學生初步產生印象。“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等到學生的閱讀量達到一定程度了,就自然能夠進一步理解教師所講的閱讀知識內容[3]。
(三)注重小學閱讀教學中的基礎知識練習
想要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綜合閱讀素養,僅僅進行理論教學是不夠的,還需要借助閱讀練習來提升學生的閱讀技巧。在閱讀方法應用上,教師平時也應該對學生進行系統化的訓練,比如讓學生默讀、大聲讀、自由度、掃讀等,使學生在閱讀時集中注意力,提高閱讀速度與閱讀效率,為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素養而打下堅實的基礎。
為了避免教學流于形式,要淡化應試教育的知識練習形式,以過程性評價來替代結果性評價。常見的練習內容有“本文某句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方法?”“文章運用表現手法的作用”“概括全文主旨”,這些閱讀練習題都有助于學生在通讀全文的過程之中把握文章的重點,掌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并且可以初步看出哪個句子比較好,好在哪里等。
綜上所述,知識練習以及閱讀技巧的訓練是提升學生語文閱讀核心素養的基礎,教師要結合教學任務,有針對性地選擇練習題,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深化小學閱讀教學的基礎內容,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與認知能力。
三、結語
目前的小學閱讀教學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明確小學閱讀教學結構以及教學內容的基礎之上,結合教學現狀,進行閱讀教學的全新設計,注重小學閱讀教學中的基礎知識訓練與技能訓練,將課內教學與課外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從而實現學生綜合素養與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姜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速讀(上旬),2018(12):210.
[2]劉地秀.小學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策略[J].散文百家(下),2018(12):54.
[3]方小莉.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策略性教學[J].散文百家(下),2018(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