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利元
【摘要】英語作為國際上通用的語言之一,不僅是溝通交流的工具,而且是中職學生走向職場的一項重要技能。文章在分析民族地區地域語言特點及中職英語口語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探索了新時代下提升中職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中職英語口語;教學現狀;提升途徑
【基金項目】2018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提升民族地區中職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研究與實踐——以河池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為例”(GXZZJG2018B167)。
教育部2009年修訂印發的《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指出,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和職業場景中的英語應用能力;為學生的職業生涯、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課程教學的目標是要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進一步學習英語基礎知識,培養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初步形成職場英語的應用能力。
一、民族地區語言特點
地處桂西北的河池是廣西少數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區之一,境內居住著壯族、漢族、瑤族、仫佬族、毛南族、苗族、侗族、水族等民族,區域內使用多種漢語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各語言使用區域參差交錯。受地域、母語因素影響,大家在說普通話和英語時,有些語音和音標的發音不清楚,不準確。如:受壯族語影響,許多學生在說英語時分不清[b]和[p]、[t]和[d]、[k]和[g]等爆破音的發音;受桂柳系方言影響,部分學生分不清楚前鼻音和后鼻音的發音等。這使學校語言教學,尤其是英語口語教學增加了難度。
二、中職學校英語口語教學現狀
(一)從學校方面來看
首先,部分學校對英語口語教學的重視不夠。中職學校大多以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為主,普遍強調學生掌握專業技術的重要性,而忽視了英語教學,尤其是英語口語教學。
其次,英語教師的能力素質參差不齊。在中職學校,英語是一門不被重視的學科,學校在師資力量的配備上不夠重視,教師的專業培訓得不到加強,有的教師口語能力嚴重退化,這使得很多教師不能得心應手地開展英語口語教學。
(二)從學生方面來看
一是學生的英語基礎較薄弱,缺乏練習英語口語的熱情。中職學校的學生,大多數入學成績不理想,英語基礎相對薄弱。許多學生沒有明確來中職學校上學的目的,對未來很迷茫,對畢業后的職業定位也缺少規劃,英語口語練習的熱情不高。
二是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影響了英語口語的學習。許多學生學習英語,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因此在學習上比較馬虎,敷衍了事,有的是心血來潮、階段性投入,只有極少數學生能夠堅持進行英語口語訓練。
(三)從教學方面來看
一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口語示范不好。在中職學校教學過程中,多數英語教師在課堂上沒有采用英語教學,用漢語來上英語課的現象普遍存在。教師沒有做好說英語的榜樣,學生自然也懶得開口說英語。
二是英語口語教與學的模式缺乏創新突破。在傳統課堂學習中,很多時候,學生只是任務式地跟著老師完成“啞巴”式或“漢語” 式的英語課程教學任務,沒有真正實現英語的口語交際功能。加上校園內沒有形成氛圍,缺乏個性化的教材和學習途徑,他們的英語口語能力難以得到提升。
三、提升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途徑
提升中職學生英語口語的能力,需要從學校、教師、學生三個主體方面出發,從教學目標、教學模式、學習氛圍、學習途徑等方面采取措施。
(一)學校要重視英語口語教學
認識是行動的先導,學校首先要從思想上轉變英語口語對學生將來升學、職場就業等重要性的認識,明確培養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教學目標定位,統領教師開展英語教學活動,制定考試考核的標準,如口試、筆試的分值比例等,從而指導教師進行更有實效性的英語口語教學。
(二)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口語業務水平
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為目標,不斷提高自己的口語水平,保證在課堂上使用英語進行教學。教師英語口語水平的高低不僅體現了個人的能力、魅力,間接影響著學生開口說英語的欲望。倘若教師在自己的課堂上能用流暢、優美、規范的英語口語進行教學,加上情感的渲染、耐心的鼓勵,最大限度地為學生營造英語交際氛圍,學生自然會愛上聽英語,說英語,用英語。
(三)結合課內外,為學生英語口語學習搭建和開發更多平臺和資源
1.結合課堂教學,打牢學生英語口語理論基礎。教師要教授學生基本的音標知識、詞匯知識,讓學生在英語交流過程中“有詞可說”。教師還需要結合聽力、閱讀、寫作等進行系統化教學,從而促學生進口語能力的提升。
2.結合第二課堂活動,滲透口語教學,提升學生英語口語的交際能力。推進社團活動,舉辦“跟我說英語”“ 每周一角”等活動,由教師對學生進行英語口語訓練,并組織相關交流活動,不斷提升學生練習口語、用英語溝通交流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他們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在時機成熟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安排英語口語練習效果較好的學生,帶動新學員或學習效果不是太好的同學進行訓練,從而達到“以老帶新”“以強帶弱”“以點帶線”“以線帶面”的口語學習效果。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可以定期開展英語誦讀比賽或演講比賽等,激發學生練習口語的熱情,從而達到以賽促練的作用。
3.依托媒體(微信)技術,利用微信群輔助學生學習,提升學生英語口語的學習能力。首先,教師在授課班級組建班級微信群,要求班級學生都實名入群,同時選拔口語能力較好的學生擔任微信群管理員,協助管理、安排、統計相關學習情況。
其次,教師定期提前在微信公眾號發布下一周的課程聽力、口語訓練項目,要求全班學生關注學習,并截圖上傳微信群,然后采用接龍“打卡簽到”的方式,鼓勵學生進群朗讀,相互對比,相互學習,最后教師對學生的發音進行評價、糾音,并給予他們更多幫助與鼓勵。通過營造氛圍和創新學習手段,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并自覺養成簽到打卡開口說英語的習慣。通過微信提前學習,學生對即將開展的課堂教學內容已經了解。這樣,當教師在英語課堂上給大家分配任務,進行口語訓練時,學生就不會存在抵觸或不愿意參與的情緒。相反,他們更加希望能在課堂上“秀一秀”自己在微信上的學習成果,以此獲得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同。
再次,對于一些英語基礎較好、能堅持進行英語口語學習的學生,教師可向他們推薦有關英語口語早讀的微信公眾號。這些公眾號包括“每日早讀”“每日聽寫”“聽歌學英文”等欄目,這些公眾號都會更新英語早讀的內容。學生關注這些公眾號后,可以收聽、跟讀早讀內容。通過關注公眾號學習,學生能養成利用碎片時間自主學習英語的習慣,從而促進英語口語的學習。
4.整合資源,編寫教材,為提升學生英語口語學習能力提供資源保障。優化整合一線教師資源,針對學生專業特點編寫教材。教材內容分為:(1)語音訓練,以音標、單詞訓練為主;(2)句子訓練,主要內容包括專業性日常英語交際用語、職場對話等,并在句子下邊標上訓練專欄,如發音小貼士(給句子的每個單詞標上音標,標識詞與詞之間的連讀、省讀或失爆)、輕讀和重讀;(3)短文朗讀訓練,節選簡單的英文詩歌、音樂歌詞、演講朗誦等內容。教師可開發相關音頻、微視頻等資源,形成配套資源包,通過微信平臺上傳給學生,方便他們利用業余時間自主學習。
四、結語
有關第二語言習得的關鍵期和最佳年齡研究表明,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習者在智力水平、成熟程度等方面極不相同。我們可以大致將學習者分為三個階段:兒童、少年和成年。少年學習外語的優勢是認知能力、模仿能力和記憶力比較強。就情感因素而言,少年的情感屏障沒有成年人高,而情感屏障低有利于語言的學習。中職學校的學生,大多是從兒童階段上升到少年階段不久,正是第二語言學習的關鍵年齡。因此,我們應該抓住這一關鍵時期,在英語教學中不斷摸索新的教學方法,開發適合學生特點的實用資源,根據專業特點,增加課堂口語教學訓練;引導學生積極運用社團、網絡等資源進行口語學習,并進行實時跟蹤監督和管理,使他們能夠主動地進行英語口語學習,從而提升自身的口語運用能力,為將來升學、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新修訂的中等職業學校語文等七門公共基礎課程教學大綱的通知(教職成〔2009〕3號)[EB/OL].(2009-01-06)[2019-03-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s7055/200901/t20090106_79143.html.
[2]原麗香.淺談中職英語口語課堂中學生的消極參與及其應對策略[J].新校園(上旬刊),2013(07):83-84.
[3]蒙珊.淺談提高中職英語口語的途徑和方法[J].教育界,2015(09):72-73.
[4]胡藺,羅勝杰.第二語言習得的關鍵期及最佳年齡研究[J].海外英語,2016(14):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