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洪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1-021-02
摘 要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軟實力,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企業競爭的焦點已經從傳統的資源、人才、信息,轉移到企業文化的競爭上。對企業文化重要性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我們更好的認識現代企業核心競爭力體系。本篇論文對巨化集團企業文化的特點進行分析,嘗試提出進一步提高企業文化創建水平的有效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企業文化 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
企業文化是一個舶來品,最初來源于歐洲發達國家,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日益開放,我國企業和西方國家企業之間的往來更加密切,越來越多的企業在西方先進的企業管理模式下,更加注重企業文化的重要作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文化特性均不相同,但是從學理角度來看,比較一致的提法是“企業文化是企業核心價值觀的集中體現”。而企業文化和價值觀則是企業員工整體認知的統一概括,體現在企業的日常經營行為中和企業員工的精神狀態中。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現代企業制度從國外流入國內,國內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將其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在實踐發展中逐步探索和形成了一整套適合企業發展的優勢文化。對于這些優勢文化構建路徑的分析,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企業文化的現實意義和實現路徑。
一、企業文化的特點
(一)特色性
特色性是企業文化最顯著的特征,不同行業、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企業,都有著不同于其他的獨特企業文化,這是企業在長期發展過程中的文化沉淀,是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特色、企業傳統、企業目標、企業員工素質以及內外環境不同所決定的。正是企業文化的特色性,才讓各種類型的企業綻放出各異的光芒,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彰顯出不同類型企業源源不斷的發展潛力,極大的活躍了市場經濟。從實際情況來看,一般服務類企業和生產類企業在企業文化構建上就存在較大的不足,這是由于企業所肩負的任務和發展職責來決定的。因此,我們判斷企業文化的類型和特色,可以從企業自身所肩負的職責入手觀察。
(二)延續性
企業文化不是一種短暫性的現象,而是一種持續性的概念,往往伴隨著企業發展的整個過程,是一個歷史性的產物。對于企業文化的起始發展動力來看,主要是來自三方面:中國傳統文化、傳統企業優良經營文化和對外來優秀企業文化的借鑒。這種延續性還體現在企業人文精神的傳承,即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文化底蘊,就是要更加注重人的主觀感受、道德認同、行為規范在企業規范化管理過程中所占的地位,以及這種地位帶給企業巨大的提升功效。以巨化企業為例,企業現存的企業文化,最早是由第一批創始人和建設者所探索、形成的,在后續漫長的、不同的發展階段,盡管企業文化在內涵和外延等方面發生了不同的變化,但是本質卻沒有改變,這正是體現了企業文化的延續性,他跟隨企業自身發展而逐步形成和完善。同時,以人為本還要求企業最終的發展成果必須要讓全體員工來享用,如果成果無法被共享,那么只能說明發展是劣質的發展。
(三)動態性
企業文化具有整體性和延續性,但是并不代表是一成不變的,相反,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的發展規模層次,其對于企業文化的需求是不同的。這種不變性正好又為企業的發展匯聚起強大的合力和動力,因為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企業所需要的人才類型和生產力種類是不同的,只有精確的掌握這種不同,才能從根本上推動企業經營狀況的改善。但是這種企業文化一旦形成之后,就具有長期的穩定性,這里所說的長期性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并沒有絕對化的概念。這也就保證了企業即便存續了很長時間,依然能夠有豐富和多元的文化予以其必要的支持。如果單從企業縱向發展脈絡來看,企業文化的這種動態性就比較鮮明,與企業不同階段發展態勢密切相關,始終隨著宏觀經濟社會發展和客觀經濟規律相適應,對于這種規律的精準把握,促使企業充滿更大的競爭力。
二、巨化集團企業文化建設現狀
巨化集團在漫長的發展和演變過程中,已經逐步形成了以“自強、自信、聚力、聚合”為核心的企業價值觀和企業文化,這種精神最初體現在建設成浙江第一個大型化工企業,大力發展化肥和有機化工。巨化創業者篳路藍縷,以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勇氣和魄力,靠著“兩只肩膀兩個手,一條扁擔一把鍬”,實現了巨化集團從無到有的誕生。這種源自第一代創業者的艱苦奮斗的精神,也順勢成為歷代巨化人精神血脈的組成部分,成為企業最寶貴的文化理念和人文精神。尤其是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巨化集團從來都沒有忘記初心和使命,以建設中國氟化工先進制造業基地為己任,開啟了以高新技術為主導的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并將建設資源利用率高、經濟效益好、環境友好型可持續發展的現代企業為目標,這正是長期以來企業價值的再現和反映。
在后續幾十年的風雨歷程中,伴隨著全國范圍內經濟結構調整速度的加快,巨化集團也展開了全面的轉型,這是對時代發展潮流的順應,也是馬克思唯物主義觀點的體現。巨化集團主動順應市場變化,積極調整發展方向和產業結構,提出了“再創業、再出發”的口號:在第二次創業中,巨化建成了以氟化工為核心,煤化工和鹽化工并舉的我國最大的氟化工基地,支撐了巨化的發展和巨化的再次騰飛;在第三次創業中,巨化以建設中國氟化工先進制造業基地為己任,啟動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將巨化建成一個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友好型的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新型企業。
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巨化集團經歷了三次重大的轉型發展,這是企業對市場的主動適應,是一種自發性的行為,彰顯了巨化人義無反顧、矢志不渝謀求發展的精神品格。從外在層面來看,規模在擴大,產業結構在調整,主營方向在變化,而始終不變的則是從第一代創業者身上提煉和形成的企業文化和艱苦奮斗、敢為人先的價值觀,這成為支持巨化集團不斷發展的最重要力量之一。有理由相信,隨著巨化集團再次揚帆起航,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發展中,企業價值和文化將會繼續發揮應有作用,推動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三、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方法和路徑分析
隨著市場經濟的日已確立和市場競爭的日益劇烈,企業之間的競爭趨于白熱化,企業要想獲得長遠發展,必須努力尋求企業獨特競爭力,而加強企業文化構建則成為實現這種特殊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結合企業文化的特征和優勢,立足巨化的發展成就,筆者認為新時期加強企業文化建設,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文化建設要以思想為基本指引
將員工的愿景凝聚和統一起來,將企業文化建設貫穿發展始終,比如巨化集團領導人就提出,“打造受人尊重企業”的戰略觀、“創新與發展 安全與效率 環保與健康 尊重與和諧”的企業價值觀、“藍天碧水 造氟社會”的巨化宗旨、“團結求實 誠信 創新”的巨化精神、“誠實守信 恪盡職守”的企業道德、“學習 盡職 精業 奉獻”的員工信條。對于這些文化、理念和價值觀的弘揚和宣傳,最終促成了巨化人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
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企業文化具有多變性,只能在一定的時期保持相對的穩定,因為企業文化往往都是與企業發展階段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比如在企業發展的初期階段,企業精神和文化基因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創始人或是創立者的個人品格、氣質,這是一種由個人向企業的精神蔓延,這時的企業文化更核心的是奮斗和爭創。而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其市場占有率、產品或是服務競爭力開始彰顯,這時的企業文化就開始轉向開放、包容等比較虛化的精神實質。而從巨化集團的發展脈絡來看,也契合這種思路和路徑。因此,當我們對于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進行分析時,應該以一種與時俱進的眼光去看待,而非一成不變的理念。換而言之,企業文化具有一脈相傳性,其中的文化精神和宗旨貫穿始終。
(二)企業文化要體現對人的重視
企業的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在不同的階段和過程中,人的價值和作用始終處于基礎性的地位,一個企業想要活得長久的發展,就必須要將人才建設和鍛造放在最核心的位置上。從一定程度上看,一個企業是否能夠留住人才、激發人才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是否有長遠的發展空間。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才的需求也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企業想要更好的服務人才,就必須要多措并舉,在留住人才、激發人才作用等方面想辦法、出實招。具體而言,企業要樹立先進典型,傳遞正能量,著力培養和發現身邊的典型,發揮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帶動更多的人加入到“學先進、比先進、當先進”的氛圍中。每年評選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巨化十佳,最美巨化人,職工小家等等。樹立榜樣,可以把企業的精神文明建設引向深入。職工中隱藏著企業精神文明建設的積極性,要使這種積極性發揮出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通過評選優秀、樹立典型活動,激發了員工自我加壓、拼搏進取、開拓創新、無私奉獻的精神,弘揚了正氣,振奮了精神,鼓舞了人心。
(三)企業文化要注重對人發展
良性的競爭是企業保持永久活力的重要手段,要在和諧、優越的企業文化基礎之上,進一步引入競爭文化,通過競爭手段,激發員工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在崗位競賽、技能比拼等常規活動中,展現員工隊伍的能力素養。企業應該引入競爭文化,通過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引導更多的員工在本職崗位上創先爭優,勇當先鋒,開展良性的競爭,在企業內部營造出氛圍。同時,還應該針對不同類型、不同崗位的員工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幫助他們明確職業輸出的方向,從而增強他們對于企業和組織的歸屬感。在員工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對普通員工開展理想、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對企業的責任感和歸屬感。
四、結語
企業文化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關系著企業競爭力的提升和員工作用的發揮,隨著巨化集團發展進入新的階段,對于企業文化的追求也呈現出多元化的需求。本篇立足巨化集團發展歷史和現狀,淺析其構建完整企業文化的途徑,從更長遠角度看,想要實現巨化集團順利發展、弘揚企業文化價值,還需要秉持與時俱進的理念,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和提煉,才能形成最適合企業發展的文化。
參考文獻:
[1] 陳春花,楊忠,曹洲濤.組織行為學[M].上海: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25).
[2] 樊慶德.企業文化一決定企業興衰的一把利器[J].商業文化,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