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恩寧
摘 要:對于廣大青少年來說,在青年時期應該多多參與社會活動,在實踐活動中擴展知識量。同時,實踐也是能夠將個體潛在能力轉化為現(xiàn)實的動力因素。在青年階段應鼓勵學生們多多參與。在實踐參與的過程中提高主觀能動性,同時也有利于人際關系的交往。在校外活動的參與的過程中,有利于對學生特質進行分析,能夠更好發(fā)揮學生的時間優(yōu)勢,提高青少年的綜合素質,為今后的學習做準備。有利于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思考習慣。同時也為今后步入社會做打算。本文在實踐視角下分析青少年校外活動教育特質,并希望能夠對廣大老師起到參考借鑒作用。
關鍵詞:實踐;青少年;校外活動;教育特質
對于大部分青少年來說,學校在組織課堂學習的過程中也會會議安排給向校外活動,使青少年走出學校,更好地接觸社會,接觸大自然,有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為接下來的學習做準備。同時,在參加實踐的過程中,也需要老師對學生進行專門的指導,指出錯誤并及時糾正。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開展群體活動,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通過校外活動的參與,青少年可以更好的發(fā)展個性,有利于體會實踐的作用及意義,在實踐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所以說對于廣大青少年來說,實踐具有無可代替行使青少年在實踐活動中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對于學校來說,也應該加強實踐教育,在理論學習的過程中,也應該注重實踐活動,共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實踐是促進青少年發(fā)展的內(nèi)在因素
基于青少年個體發(fā)展的意義來講,實踐內(nèi)容主要包括人基本生存的方式,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去思考生存的意義,青少年可以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積累學習工作經(jīng)驗[1]。獲得更多想要的知識,提升自己的能力。社會上任何一個人都離不開實踐,對于青少年來說,應該多多參與實踐活動,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
從傳統(tǒng)教育學的理論來講,影響人發(fā)展主要有三因素,分別是遺傳因素,學校因素及家庭因素。遺傳因素主要是指人在實踐活動中的可能性,指出青少年在實踐過程中具有較大的潛力。雖然說是具有較大的潛力,但許多因素影響了學生潛力的發(fā)揮,導致學生在學習成績上出現(xiàn)不同的等級。環(huán)境因素對學生也會起到影響作用,因此學校教育也可以劃分為環(huán)境因素一個重要部分。從環(huán)境因素上來講學校主要在學生學習階段起到重要的作用。環(huán)境的好壞決定了學生水平的高低。同時,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的發(fā)展起到引導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培養(yǎng)的學生的質量較高。但是這也不是影響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之一。
從三因素理論來看,他忽視了主體發(fā)展的主觀能動性,認為環(huán)境直接可以影響到學生的發(fā)展。無論是先天條件或者外部環(huán)境,都能夠直接影響到人的發(fā)展。但是并不能起到?jīng)Q定作用,其主要是靠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實踐是促進青少年的內(nèi)在因素,是因為通過實踐可以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隨著青少年的逐漸成長,主體意識會越來越成熟,環(huán)境對青少年的影響也越來越小。較為成熟的青少年會將環(huán)境限制性轉化為促進性。讓學生慢慢去適應它,利用它。所以對青少年來說,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要廣泛參與社會活動,促進自我意識的覺醒。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二、實踐能夠體現(xiàn)青少年的發(fā)展價值
對于廣大青少年來說,他們是實踐過程的主體,在實踐過程中,可以充分考察學生適應能力以及學習能力。對于大部分學校來說,在選擇實踐項目時,也應該充分考慮這三個方面,是學生在實踐和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能力。實踐是腳下青少年校外活動的成效在于青少年自身實踐感受,這也是影響青少年發(fā)展內(nèi)部驅動力形成的主要因素。青少年在參加實踐活動中也應該大膽去挑戰(zhàn)自己,嘗試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實踐過程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各種涌現(xiàn)的問題會使青少年感到措手不及,這對他們來說也是一個能力提高的過程。有利于青少年在參與校外活動時思維保持興奮狀態(tài),并持續(xù)不斷進行思考與反思。
例如,學生在參加校外活動中,往往會感到僅靠自己的力量,不能獲得良好的實踐感受。需要尋求他人的合作與幫助。大多數(shù)學生會認為在實踐活動中,團體往往是取勝的關鍵。所以,在實踐過程中,在團體合作中學生可以進一步將人際交往,人際溝通能力展現(xiàn)。實踐活動就是對學生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在實踐過程中,有利于教學生能力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使他們能夠掌握在現(xiàn)代社會中所需要的技能。同時在參與實踐活動中有利于讓學生在心理產(chǎn)生滿足感與成就感。在反復過程中,進一步提升了學生參與實踐的熱情。有利于樹立良好的自信心,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有所收獲。
在校外實踐過程中,青少年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會積極主動去探索,盡全力去解決問題。在解決過程中積極尋求他人的幫助。同時也會對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進行一個制定[2]。需要對當前活動進行適當?shù)恼{整與優(yōu)化。對結果與目標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青少年在參與實踐過程中,能力將會得到大大的提升。這些是學生在課本中所學不到的,只有在世界的過程中,學生才能夠逐步掌握知識。同時也可以產(chǎn)生深刻的印象。所以對于學校來說,在尋找實踐項目時,也應該考慮這幾方面的因素,是對學生能力起到一種提升作用。
三、青少年校外活動具備的特質
校外活動屬于社會實踐的活動,在實踐過程中,使學生進一步去思考人生的價值,對于學生來說,通過實踐,可以使學生成熟。實踐活動與理論學習在本質上有著較為明顯的區(qū)別。理論知識只是僅僅局限于課本上,對于學生他人合作思考能力考查不高。但是實踐活動卻不同,當學生一旦進入實踐活動中。各方面的缺點將會暴露出來,學生也可以更好地思考自己在哪方面存在不足,在哪方面是自己的強項。在活動的過程中積累更多的實踐經(jīng)驗,為學生步入社會提供更好的經(jīng)驗,在校外實踐活動中,給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叫段,學生沒有必要去按照老師的步驟去體驗,學生自我意識開始增強,這是實踐的前提因素。通過實踐,使學生主觀能動意識加強。但在目前傳統(tǒng)教育現(xiàn)狀下,無論是校內(nèi)教育還是校外活動,大多追求結果,從而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就失去了校外活動的本質與內(nèi)涵。
四、校外活動應具備的教育特質
校外活動屬于實踐活動,他承擔著生命形態(tài)飽滿豐富與獨特的使命。并在傳統(tǒng)教育中,與理論學習,相互補充,相互影響。同時想教育理論學習,校外活動豐富多彩,一事達成,使青少年擴展事業(yè),培養(yǎng)興趣,發(fā)展特長,豐富體驗等個性化發(fā)展的目的。同時,校內(nèi)與校外教育在促進青少年健康全面發(fā)展目標上高度一致,但在達成目標的方式上卻存在著差異。校內(nèi)教育主要集中在課堂內(nèi),老師是課程的講述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學生可以將不懂的問題傳達老師,尋求老師的幫助,但是在校外教育中卻不同,老師沒有教規(guī)定的好的東西,告訴學生,學生需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計劃,去組織,從而達成實踐目標。真因為如此,校外教育需要清晰的教育形式,充分發(fā)揮活動對青少年的教育價值。是校外教育真正成為學校教育必不可少的支撐。
同時在校外實踐活動中,老師要放手讓青少年自己去嘗試。不是讓他們按照老師所給定的方法步驟,亦步亦趨的照著做,而是需要他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在許多實踐活動中學生不敢去嘗試,不敢放手走出第一步。在幼兒階段,正是因為家長的放手,我們才能勇敢的走出第一步,所以在實踐活動中,學生要努力去嘗試,老師也要放手。
但是在我們傳統(tǒng)教育理念中老師是教育活動的主體,對學生發(fā)展起主導作用,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在傳統(tǒng)的教育中,老師會直接告知學生正確的結果,并通過大量練習來提高知識的運用能力[3]。這目前成為教育中所追捧的方式。在這種教育方式下學生只會成為被動的集約受制,不能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的主體作用。但是,在這種教育方式下,迎合了社會對教育的需求,因而也具有其合理性。這種合理性卻不能教學生的能力發(fā)揮極致。所以在校外教育中應該彌補理論教學的不足,在實踐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我思考能力,主動去安排組織,從而達到實踐目標。
青少年在校外活動中嘗試自己做,是需要學校和老師做出三方面的改變。第一是學校和老師要對學生抱以充分的信心。相信學生可以用自己的能力,自己的雙手,從而達到實踐的目標。消息學生具備完成實踐目標的能力和潛力,這是第一步。只有從心理上去消息,信任每個學生,學生才會有動力去完成實踐目標,去大膽的嘗試,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老師也不應該去指責學生,任何人都會犯錯誤,重要的是學生能否接納錯誤,并進行改正。第二,老師要改變對工作的認知方式,要有開放的心態(tài)。轉變傳統(tǒng)高高在上的教學模式,主動去親近學生,了解學生內(nèi)心的想法。同時也應該采用合理的方式,教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錯誤指出來,加深學生的印象,對學生進行鼓勵。第三,教師還要改變對活動的價值追求。所謂教育之外的目的,簡單來說就是結果取向的追求技藝,展示精彩的活動成果為主要目的。更強調通過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操作能力。在實踐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同時獲得自信,提升自我效能感,提升處理問題的能力。
五、結語
上所述實踐活動于理論教學互為補充,共同組成了青少年在學習階段的主要學習方式。對于廣大學校和老師來說,要在實踐過程中學會放手,是學生能夠嘗試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解決問題。這也是校外實踐活動開展的目標之一。同時需對于學校來說,也盡可能給予青少年更多展示的機會與平臺。在選擇實踐項目中也多多考慮,使學生的各方面能力能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曉妹.青少年校外活動在素質教育實施中的功能和開展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6(05):58-59.
[2]林玉.發(fā)揮青少年群體中性活動的作用凸顯青少年校外教育的正能量[J].大眾文藝.2013(06):71-72.
[3]趙鴻雁.青少年校外活動在素質教育中的功能及開展對策[J].求知導刊.2013(04):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