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碧瑩
摘 要:三農問題一直是黨和政府工作的關注重點,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下國家實現鄉村治理現代化的主要目標和方向,鄉村振興政策的實施需要在鄉村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 ,公共法律服務是鄉村公共體系的分支,其完善對鄉村各方面的建設至關重要。實現農村人口法治素養的整體提升是推進鄉村法治建設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方式,然而,由于在實踐中城市和鄉村基層法律服務供應的不平衡,導致我國以鄉村法治推動鄉村振興的目標難以實現。基于此,本文通過探究公共法律服務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分析目前我國在鄉村法治建設中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以構建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為基礎的鄉村法治,促進鄉村振興。
關鍵詞:公共法律服務;鄉村振興;作用;對策
鄉村法治建設是我國法治國家建設工作中的重要分支,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方式,而鄉村法治建設的實現必須以鄉村公共法律服務的構建為主要路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當下黨基于我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和鄉村建設的現狀而做出的新的戰略決策,公共法律服務是政府基礎法律服務的內容之一,對于鄉村振興工作的落實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公共法律服務的完善可以最大程度上滿足鄉民的法律需求,可以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法治基礎。
一、公共法律服務概述
鄉村轉型下人們生產生活的過程中產生的矛盾更加多樣化,相應地,對法律幫助的需求也日趨增加,這使鄉村法律服務在新時代面臨新的問題。關注公共法律服務的基本理論及體系建設意義深遠。
(一)公共法律服務建設的基本內涵
新時代公共法律服務的基本內涵也在不斷地擴大,不再僅僅是指政府法律服務的一部分,更加具有包容性和針對性,具有新的內涵。所謂公共法律服務主要是指由政府或者社會成員組織所提供的、由法律專業人士組成,面向公眾法律需求,為公眾提供法律援助、代理訴訟、提供咨詢及針對性的普法工作的服務體系。
(二)鄉村公共法律服務建設的特點
鄉村公共法律服務作為公共法律服務的重要組成內容,具有公共法律服務的基本屬性和鄉村地域下的獨有特征。首先,鄉村公共法律服務具有正義、公平等基本的法律屬性,這是法律本身所具備的內在價值,同時,當公共法律服務針對相對弱勢的鄉村群體時,這種正義屬性的價值更加光輝。其次,具有公益性,這是基于政府服務工作的特征和農村法律服務市場的非競爭性所共同成就的。
二、公共法律服務在鄉村振興中的價值
(一)公共法律服務建設中促進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
基于黨和政府對鄉村振興工作的具體指標,實現現代化要求的產業興旺,鄉村不僅要堅持綠色的發展方向、創新發展方式、實現技術更新,更要以法治思維作為產業選擇和產業發展的基礎思維。在產業選擇發展的過程中,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可以引導實現持續性的發展,對產業本身及發展方式的合法性加以甄別,保證鄉村產業興旺中的產業的合法性。基于此,公共法律服務的完善工作在鄉村振興和鄉村法治建設的過程中必須加以保證。
在進行鄉村建設的過程中,鄉村環境污染是值得關注的重要問題。要想成功解決鄉村建設中出現的垃圾圍村、排污污染等一系列環境問題,建設生態宜居的家園,必須依靠公共法律服務建設,依托法治生態觀。鄉村的公共法律服務建設能夠位生態普法工作和環境問責的落實提供基礎,公共法律服務機構通過與當地環保監督機構聯合宣傳執法,并組織相關基層人員參與到環境保護行動,能夠有效為鄉村生態宜居環境構建提供法治保障。
(二)有利于鄉村振興中滿足鄉村主體的法律服務需求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村在管理體制和發展方式創新的過程中滋生出許多新的矛盾,急需法律加以解決;其次,鄉村居民逐漸認識到法律在當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對于在生活生產中的矛盾更加具有維權意識和法律思維,對法律服務的需求急速增長。此外,在鄉村轉型過程中,城鎮一體化帶來的土地使用糾紛、集體財產、環境污染、債務糾紛等法律案件數量呈跳躍式增長。這些矛盾糾紛迫切需要完善鄉村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來解決。
(三)公共法律服務為鄉村振興工作提供法治基礎
通過在鄉村建立完備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為鄉村主體提供充足的法律資訊、進行法律代理幫扶和法治宣傳工作,化解鄉村主體生活中的民事糾紛,能夠在農村樹立良好的法治權威,改善鄉村風氣,推動鄉村法治建設。同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建立能夠將法治理念引入鄉村建設,通過公共法律服務機構的公益性活動,將法治作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的前置性標桿,為鄉村振興中的各項工作提供法治基礎,使鄉村振興工作在合法背景下得以實現。
三、公共法律服務促進鄉村振興中的問題
鄉村公共法律服務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義重大,為了更好地進行鄉村現代化建設,必須對目前公共法律服務建設中的問題進行分析,為探索解決策略提供基礎依據。
(一)鄉村公共法律服務資源投入不足
雖然我國很多地方的鄉村已經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并且對我國鄉村建設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促進作用,但是實踐中,基于國家和當地政府對鄉村公共法律服務方面司法資源投入上的匱乏,公共法律服務在基層法治建設中的作用發揮不盡人意。國家和基層政府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中資源投入的匱乏,使得鄉村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中缺乏足夠的司法資源加以支撐,比如鄉村法律援助機構、鄉村法庭、宣傳組織、律師援助組織等建設因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在基礎設施和人力設置方面不能滿足鄉村主體日益擴大的法律需求。
(二)鄉村建設中缺乏對法律的信仰
公共法律服務在鄉村工作中的作用無法得到最大化發揮的重要原因在于服務主體法律信仰的缺失,這和長久以來城鄉在法律體系建設上的差距息息相關。根據調查研究表明,即使在建立了相關的法律服務體系的背景下,鄉村人口每年的信訪數量仍然在不斷的增長,這可以從側面反映出鄉村公共法律服務的價值并未在農村發揮基本價值。在農村人民的傳統觀念中,采用法律的方式解決矛盾意味著浪費時間、耗費金錢,不如信訪方式便利。法治權威和法律信仰在農村的缺失導致鄉村大背景下,如果公共法律服務不注重對法律適用的宣傳工作和對人們法治思維的培養,公共法律服務在鄉村振興工作中只能形同虛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