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的改革已經成為新時期思政課程教學活動組織開展的必然趨勢,是社會與時代對學校現代化建設與人才培養提出的客觀需求。本文以獨立學院“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實踐教學為例,進行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踐教學改革,以期提升思政課程教學質量與效率。
【關鍵詞】以學生為中心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012-02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指出:“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之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因此,作為近年來辦學模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等被關注和熱點研究的獨立學院,在組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時,應明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對提升學生素質,健全學生人格,發展學生能力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礎上,依托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機遇,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教學理念,并以此為指導進行實踐教學改革,從而促進課程構建與開展作用的充分發揮,為學生的“可持續競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一、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實踐教學理念改革
理念是促使行為產生的驅動力,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實踐教學改革過程中,首先應做好教學理念的改革工作,以理念促進實踐教學模式與方法的創新。
首先,學校以及思政教師應將“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先進教學理念滲透到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實踐教學的整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從而突破傳統“以教師為主體”、“以理論知識灌溉為主要形式”教學理念與模式對學生個性化、全面化發展的禁錮。對此,可利用多種方法,包括討論分析法、案例教學法、專題研討法、辯論法等,引導與鼓勵學生參與到實踐教學活動設計、組織與開展中,提升學生教學活動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發揮學生自主學習作用。
其次,學校以及思政教師應將當代中國精神引入到實踐教學中。從而能夠在課程教學環境、課堂教學內容以及課程教學方式設置、設計與選用過程中,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滲透,為學生營造輕松、自由、開放的實踐教學氛圍,增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平等、自由、尊敬、誠信對話,便于學生健全人格,高尚品質的構建[1]。
此外,學校以及思政教師應將“知行合一”理念引入到課程實踐教學中。形成多維度課程實踐教學目標,在知識與基礎傳遞的同時,培養品德與情操。實現“知”與“行”的相統一、相協調,讓學生既要做思想上的巨人,也要做行動上的巨人。
二、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實踐教學模式改革
學生健全人格與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形成,是一個“知、意、情、行”互動的過程中。對此,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實踐教學中,基于“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當代中國精神”、“知行合一”等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應構建“理論+實踐”、“讀書+研討+實踐”的教學模式。例如,教師根據課程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主題社會實踐任務,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使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行動目標。如針對大一新生,以“掌舵青春之帆,起航絢麗人生”為實踐教學主題,要求學生制定一份“大學學習生涯發展規劃書”。在此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相互討論確定學習與發展目標,鼓勵學生通過圖書閱讀、相關影視作品鑒賞等獲取思路,完成規劃書內容與形式的編制。并以“演講”的形式進行“自我展示”。
三、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實踐教學方法改革
教學方法作為教學活動組織開展的重要載體,其應用的準確性與科學性對提升教學質量與效率存在重要影響。在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實踐教學中,能夠應用的教學方法有很多,包括案例分析法、任務驅動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法、專題討論法、社會調查與實踐等。以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法為例,教師可根據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涉及到的法律知識,聯系學生生活實踐,為學生構建“模擬法庭”,學生通過扮演法官、原告、被告、法警、律師等角色進行案例剖析,從而在情境體驗中認知法律,領悟法治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以更好利用法律規范自己,保護自己[2]。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高等院校德育教育的基礎課程,是基于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上,滲透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思想,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念、思想情感、自我管控與保護能力的重要手段。傳統以教師為中心,以理論知識灌溉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實際需求。對此,針對課程特征與教學要求,學校應注重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在實踐教學活動中的全面滲透,指導課程教學進行全方位、多維度改革,以實現課程實踐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有效提升,促進課程實施作用的有效發揮。
參考文獻:
[1]潘麗琴.淺談“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教學改革——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為例[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7(05):32-33.
[2]向前.教學體系到能力體系——《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實踐性教學探索——以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法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6(26):162-163.
作者簡介:
李丹(1985.04-),女,陜西人,漢族,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