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晶菁
[摘要]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大數據在教育教學的影響越來越深遠,傳統日語閱讀教學模式以無法滿足當代學生的日語閱讀需求及人才培養需求。為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強化日語閱讀課程教學效果,加快日語閱讀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已迫在眉睫。因此,文章對混合式教學進行了介紹,闡述了大數據背景下構建日語閱讀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勢與教學模式,以供參考。
[關鍵詞]大數據;日語閱讀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6-0109-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6.049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日語閱讀課程對提升學生的日語基礎語言知識與讀解能力,進一步深入了解日本文化、語言習慣、思維方式等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大數據背景下,教育教學由以往的封閉式課堂逐步向開放式教學發展,使課堂教學的各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方法發生了根本性改變。而混合式教學模式給傳統教學和學習帶來了巨大變革,下文對大數據背景下日語閱讀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探索。
一、混合式教學
混合式教學指的是將傳統教學方式與網絡化教學或者數字化教學的優勢有機結合在一起,從而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也就是說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發揮教師的引導、組織、監控等作用,而且要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激發其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混合式日語閱讀教學模式則是日語教學理念的轉變,由以往的填鴨式、被動式教學模式轉為自主探究式、主動學習模式。混合式日語閱讀教學模式通過綜合運用現代教學軟件、互聯網、新媒體等,利用圖像、聲音、視頻與文字等立體化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大數據與互聯網的教學資源收集、整合與分析的優勢,讓日語閱讀教學變得更加生動、形象。
二、大數據背景下構建日語閱讀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勢
首先,閱讀課程教學資源不局限在日語教材中,教師可通過互聯網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更豐富的日語學習資源。其次,日語閱讀課程教學更立體化。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將傳統課堂教學與線上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通過綜合運用各種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更有利于閱讀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積極主動且有創造性地運用日語知識進行交際,提升他們對日語的認知水平。再次,使閱讀教學與學生學習管理更加規范,更加合理,更加科學。借助各種教育技術與信息交流平臺等,可讓學生按照教師制定的計劃科學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學生也可結合自身定制的學習計劃進行自主學習。另外,教師也可結合學生下載資料、發帖數量、登陸時間與次數等對學生進行客觀評價。最后,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合作能力與交際能力,這也是構建日語閱讀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最主要目的。
三、大數據背景下日語閱讀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
(一)傳統課堂教學與移動終端教學相結合
當代大學生是伴隨互聯網與各種智能移動終端而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強,對各類現代軟件的應用得心應手等。日語閱讀課程教學也應貼近學生變化,與時俱進地創新教學理念與方式,以強化教學效果,這是大數據時代教師所需完成的必要蛻變。在大數據時代,借助智能移動終端可將日語閱讀教學從以往單一課堂擴展到即時教學、隨時答疑與溝通,可不受地點的限制,可實現碎片化學習與移動式學習,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1.課前設計
在日語閱讀材料的選擇上,應難易適宜,符合學生的學習水平,且兼顧趣味性和可讀性。在備課時,教師應精選閱讀內容,結合教學內容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計劃,對關鍵知識點在課前就梳理好,并注重相關聯的文化背景知識的整理,預先厘清教學重難點,事先做好相應的應對措施。在對閱讀課教學內容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出預習要求,如:布置閱讀任務、資料搜索任務等。然后通過QQ、微信等方式將預習要求推送給學生,讓他們在課前就對將要學習的內容與相關背景知識有一定了解,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2.智能移動終端輔助傳統課堂教學
在日語閱讀課程教學的導入環節與具體過程中均可利用移動終端進行輔助教學。第一,導入環節。導入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關系到后續教學能否順利進行,后續教學效果的好壞。因此,在教學開始之初,教師就可通過有效的導入,引起學生對閱讀材料與教學知識點的關注,從而激發學習興趣與積極性,促進教學順利開展。在課前教師布置了預習任務,在導人時就可利用個別發表或者分組討論方式將其呈現出來,實現自然導入。第二,在具體教學中,教師需改變以往單一講授方式,借助移動技術或者多媒體技術,采用“和線上結合”形式進行教學。日語閱讀課堂教學可精選日語學習公眾號相關內容,將學生的注意力放在閱讀材料上,引導其主動參與教學,或者圍繞閱讀材料選擇和教學相關的網絡新聞、有聲圖片等,在多媒體上循環播放,幫助學生理解與掌握有效知識點。此外,還可采取線下互動教學方式,完成知識內化。針對課前學生學習情況,在線下教學是,根據學生的差異,進行科學分組,每組6人左右,給每一個小組主旨相應的學習任務,小組成員間通過討論、交流、探究,完成學習任務,并輪流向教師匯報。然后教師再進行總結。
3.課后延伸與拓展
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無法完成大量閱讀教學任務,而通過移動終端,可實現課外延伸與拓展。在完成課堂教學之后,教師鼓勵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如積極完成課后作業,并將作業發送給教師,教師能在微信平臺上及時批改作業,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給予反饋。針對那些對所學知識理解不足的學生,可進行針對性輔導。同時,教師可向學生推送閱讀材料,擴大其知識面,提升他們的閱讀興趣。如:結合學生不同閱讀興趣與閱讀需求等,可推薦一些淺顯原著、長篇簡易讀物;訂閱“無聲人語”“日語閱讀”等公眾號,使其堅持每日閱讀。每一位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內容,也是課堂教學之外的有益補充。
4.學習評價
傳統日語閱讀教學評價大多是以教師評價為主,單純地考察學生語言知識結構,難以讓學生通過評價強化閱讀學習能力,提升學習興趣,改進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對此,教師可利用“QQ”“微信”“郵件”等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出客觀評價。如:通過追蹤學生的互動聊天記錄、過程性文檔等,將其作為學生學習態度、學習進步評價的重要參數,并通過移動終端隨時隨地讓學生獲得反饋信息。相比傳統測驗、小考試等評價方法,這種評價方式更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進步與發展,更貼近學生學習,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
(二)依托藍墨云班課軟件開展混合式日語閱讀教學
藍墨云班課包括移動App與web網頁版兩種操作途徑。其中移動終端App能在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進行操作,具有教學互動、監控、學生管理、評價與資源共享功能。混合式教學模式則是將互聯網教學與傳統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注重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強調線上與線下互相配合。混合式教學模式不僅能發揮大數據在教學中的資源收集與整合優勢,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激發學習主動性,增強教學效果。
1.構建基于藍墨云班課的日語閱讀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
以智能手機移動終端藍墨云班課軟件為混合式教學的媒介,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構建日語閱讀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其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線上課前準備與預習階段,主要用于上傳課前預習任務,學生完成預習與自測;第二階段是線下課堂教學階段,主要是在課堂中針對重難點部分進行重點講解,并展開課堂互動與討論,以解決問題;第三階段是線上反饋階段,在課堂教學完成之后學生完成課后作業、相關測試等,達到鞏固復習的目的。整個日語閱讀課程混合式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在教師引導下,激發他們主觀能動性,完成預習與課后復習任務,而教師根據線上線下的反饋信息,有效調整與改進教學方法。
2.具體教學實踐過程
(1)線上課前準備與預習階段
在創建并邀請學生加入藍墨云班課后,在每一次上日語閱讀課之前,教師應針對教學內容制定教案與課件,將學生難以掌握的副詞、擬聲擬態詞等知識點以視頻、音頻等形式展現給學生,然后將教案、課件與視頻等和教學相關的資料上傳至資源庫中。學生就可隨時隨地進行課前預習。比如在閱讀《雨傘》這一內容時,教師將和文章相關的課件、視頻、圖片、預習任務與測試題等上傳藍墨云班課,布置任務:學生自主學習,了解文章背景知識,如作者川端康成、寫作背景與相關的背景知識;提示重難點,如:擬聲擬態詞、單詞動詞、重點語法等,要求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重點掌握。然后預設測試題,設計一些關于小說梗概、文中重點語法知識、復雜詞匯用法相關聯的選擇題和翻譯題,在完成測試題后進行答疑討論。另外,教師可在該平臺上設定相應經驗值,只要學生學習過資源,就可獲得一定經驗值,以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2)線下課堂教學階段
課堂教學過程中是整個日語閱讀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中的核心環節。教師應根據上一階段完成的學習任務,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小組合作、生生討論、意見發表、頭腦風暴等方式,實現預設的教學目標。也就是說教師通過對重點單詞與語法知識、重要句型進行重點講解,并對文中出現的難句、長句等進行分析解讀。通過分組合作討論方式,讓學生自行嘗試翻譯復雜句子,以提升他們的理解能力與語言運用能力。然后針對段落結構、創作特點以及細節描寫等展開討論,以培養學生對文章的鑒賞能力;針對文章的主旨、寫作背景、中心思想等進行討論,以提升他們對文章的整體把握能力,使其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討論后,有各小組代表發言,而學生則可通過投票問卷功能進行完善、補充、互評。教師再結合學生所發表的意見與看法,根據學生討論情況,進行點撥與指導。這種教學模式極大提高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3)線上反饋階段
課后反饋也是混合式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它是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并進行查缺補漏的重要階段,也是吸收與內化課堂所學知識的重要階段。在課堂教學完成后,教師結合課堂教學實際情況,通過藍墨云班課平臺發布該教學內容相關的課后練習作業,也設定相應的經驗值。對于積極完成練習作業與練習作業完成較好的學生,給予其一定經驗值,或者通過點評獎勵與點贊獎勵等激勵手段,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后練習的激情與主動性。如:課后練習作業可圍繞所教文章主旨讓學生寫一篇300字左右的感想。而教師則結合學生回答情況,和學生進行實時互動交流,并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概括能力。最后,通過利用藍墨云班課軟件統計的相關學習數據,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狀況、學習效果、復習情況與課后作業完成情況等,以有效彌補傳統日語閱讀課程教學模式中老師無法實時掌握學生學習動態的缺陷。
四、結語
綜上所述,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日語閱讀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帶來巨大變化,也為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順利開展的提供了有效資源支持與技術支持。大數據背景下日語閱讀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并不是說完全摒棄傳統教學模式,而是和其有機融合,以學生更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教學。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特點,利用各種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方法,不斷改革教學模式,通過構建傳統課堂教學與移動終端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依托藍墨云班課軟件開展混合式日語閱讀教學兩種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培養學生日語閱讀能力,提升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