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遙
摘 要: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在多元文化激蕩的新時代背景之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面臨著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偏誤、對西方文化的片面推崇和正確文化心態缺失等問題。因此,要著力于講清“中國故事”,提高文化感召力,培養文化自覺;講好“中國故事”,提升文化凝聚力,增強文化認同;傳播“中國故事”,提高文化軟實力,實現文化自強。
關鍵詞:新時代;文化自信;文化認同;文化自覺
中圖分類號:B82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09-0182-02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沒有文化的繁榮富強,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將文化自信和民族復興相聯系,說明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意義。今天,國際國內形勢發生深刻變化,我國社會發展進入新時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是講好中國故事的必然要求,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精神基礎,更是解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視角。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內涵
文化的主體是人,弗洛姆指出,文化是人的第二本能,這決定了人的社會存在實質上是一種文化存在。文化能夠潛移默化地滲透于人的思想、價值和行為之中。文化的積淀和傳承具有穩定性和長期性,它構成了一個民族的血脈和基因,也塑造了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精神氣質。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也就是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體系包含了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三個部分。
文化自信作為一種積極向上的文化心態,是對國家、民族或者政黨對自身文化稟賦的充分肯定,蘊含了對自身文化價值與生命力的堅定信心。這種自信不僅體現在在文化理念和價值的積極認同,也融入到個人的實踐之中。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來看,文化自信奠定了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基礎。一方面,任何發展道路、理論和制度,都只有通過一定的文化形式表現出來,進而浸潤到個人的日常生活中。通過這樣一個生活化的過程,才能被廣大人民群眾理解和認同,從而獲得最廣泛的社會基礎和群眾基礎。另一方面,文化自信決定了道路、理論、制度的前進方向和價值取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育共同的情感和價值基礎。當今世界,文化已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元素,文化軟實力之爭空前激烈。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講話中強調:“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
二、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面臨的問題
1.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偏誤。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燦爛文明,這些文化元素和理念,深入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成為中國人獨特的精神世界和價值追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傳統思想文化體現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在生產生活中形成和傳承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時,中華文明也包含著人類的共同價值追求,是整個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代以來,隨著中國歷次對外戰爭的失敗,國勢的衰微直接導致中華文明遭遇重創,中國人對傳統文化開始產生了懷疑。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傳統文化的轉化和使用處于邊緣化的地位。一定程度上,導致今天我們對傳統文化的全貌缺乏深入理解,導致認識上的偏誤。今天我們對傳統文化的精神價值和時代意義有所忽視,并沒有深入全面地挖掘和提煉,甚至有些人對傳承千年的民族文化和道德規范不屑一顧。“我們生而為中國人,最根本的是我們有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對任何一個國家而言,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就會喪失自身文化的特質。
2.對西方文化的片面推崇。改革開放以來,伴隨經濟全球化,文化的傳播超越了國界,中西方文化交流進一步深入,相互影響,這是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近代以來,西方社會發展一直處于世界領先的地位,憑借經濟、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優勢。在文化傳播中一直處于強勢位置,這往往導致我們國內對西方文化的片面推崇,甚至部分人對西方的價值觀念不加判斷的全盤接受。很長一段時間內,“言必稱西方”成為一種普遍現象。西方思潮中所存在的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對我國的文化自信造成了極大的沖擊。特別是一些別有用心人,在網絡上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惡意丑化中國,對人們的思想與行為造成了誤導,這些都嚴重影響了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安全。在當今全球化的浪潮中,如果我們無法在眾多思潮中掌握自己的話語權,樹立起的堅定的文化自信,掌握意識形態的主動權,世界就不會了解一個真實、完整的中國,而且這些外來思想的長驅直入會影響我們的價值觀,甚至消解我們的民族精神。
3.正確文化心態的缺失。“不讀中國歷史不知道中國的偉大,不讀西洋歷史不知道中國的落后。”一句話,這說明了樹立正確文化心態的重要性。文化心態具有穩定性,不僅會影響人們的文化選擇,甚至會影響社會的發展和變革。近代以來,飽經戰亂的中國社會一直處于文化自卑的情緒之中,這種心態導致盲目崇拜外來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西方文化的傳播,又全方位的影響著中國人的生活,形塑著中國人的價值觀念。而近些年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又出現了所謂的文化復古主義,建立在民族情感上的對本土文化價值的夸大,這實際上又落入了“文化自負”怪圈。可以說,中國人的文化心態一直處于一種失衡狀態。正確文化心態的缺失,不利于我們全面客觀認識中國文化的傳統和現實發展,也無法樹立起文化自信。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實現路徑
1.講清“中國故事”,提高文化感召力,培養文化自覺。所謂講清“中國故事”,也即厘清中華文明的理念、邏輯和表達方式,知道文化從哪里來,向哪里去,建立起公正、客觀、理性的認知。費孝通先生講:“文化自覺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即明白它的來歷、形成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發展趨勢……自知之明是為了增強對文化轉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適應新環境、新時代而進行文化選擇時的自主地位。”要培養文化自覺,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體系的歷史由來、具體內容和現實發展有系統了解,在此基礎上,才能識得其中的邏輯走向和獨特價值。要加強對中華文明發展歷史學習,通過對歷史沉淀的文化積累的系統清晰的認知,認識和了解中華文明的發展歷史、獨特氣質和發展訴求。要全面深刻了解中國革命斗爭歷史,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全部過程,領會在歷史實踐中所創造的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革命文化,準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涵和邏輯。我們應當對中華文化的全部歷史有所自覺,有清醒的認識,有自知之明,建立起對共同文化價值和文化取向上的成熟理性的自覺,才能真正建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
2.講好“中國故事”,提升文化凝聚力,增強文化認同。文化認同所回答的問題是,“我們是誰?”政治學家亨廷頓認為,“文化認同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是最有意義的東西。”對個體來說,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對國家或者民族的基本價值的認同,進而國家或者民族的共同體成為可能。此時,文化認同既承擔著精神紐帶的作用,也是共同體延續的精神基礎。所以我們說,文化認同是民族認同、國家認同的重要基礎,而且是最深層的基礎,是實現文化自信的前提和條件。一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體系,一個是中國社會的發展實踐,二者共同作用,共同塑造了我們今天中國人的文化認同,形塑了我們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構成我們中國人特有的精神家園。隨著實踐的不斷變化,文化認同的具體內涵也會相應調整。今天,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全球化和信息化不斷推進,文化認同受到各方力量的沖擊,人們的身份認同趨向多元化和差異化。所以,我們要講好“中國故事”,既要客觀對待傳統與現實,挖掘傳統文化中的精神內核,同時能夠理性地對待時代文化和外來文化,從而創造出既彰顯民族特性,又汲取人類優秀文明的共性,建構起真正的文化認同。
3.傳播“中國故事”,提高文化軟實力,實現文化自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高度,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堅定文化自信,是為了實現文化自強,也就是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而實現文化自強,會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二者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
實現文化自強,要在傳承、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基礎上,堅持守正創新,增強文化表達力,推動文化發展新形態。一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賦予中華文化新的內涵和表達方式,實現中華文化在當代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用扎實深厚的內容和鮮活生動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二要建構全方位、多層次和跨領域的文化發展范式,實現文化的跨界融合。文化是在多元互動中不斷完善和發展的。要在世界范圍內傳播“中國故事”,讓世界了解中國,提高中華文明的吸引力,建設與悠久文明歷史相匹配的文化強國。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要凝聚社會共識,促進中國社會和諧有序發展;要堅守民族精神,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與繁榮;要掌握話語主動權,展示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與價值;都仰賴高度的文化自信。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我們才能在世界多元文化激蕩的新時代穩如磐石。
參考文獻:
[1] ?陳先達.文化自信中的政治與學術[N].光明日報,2017-06-12.
[2] ?張誠.中國共產黨文化自信的歷史邏輯[J].紫光閣,2016,(8).
[3] ?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5-17.
[4]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OL].新華網,2017-10-27.
[5] ?邢美東.堅定文化自信 筑牢精神基石[J].人民論壇,2018,(7).
[6] ?榮開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4).
[7] ?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N].人民日報,2014-02-26.
[8] ?費孝通.文化與文化自覺[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