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娜 韋林珍
摘 ?要:從2002年,陜西省首次“西咸一體化”的設想,并初步形成發展規劃,再到2014年,西咸新區獲批第七個國家級新區,成為西部重點建設的城市,一共經歷了十幾年的長足發展。自新區建設以來,不斷調整并明確發展方向,逐漸建立了以“核心板塊支撐、快捷交通聯接、優美小鎮點綴、都市農業襯托”為理念的新型城鎮化、宜居的田園都市。本文通過對西咸新區“核心區”的優勢及劣勢分析,以期充分發揮西咸地區的區位、經濟、人文科技、資源等優勢條件,同時克服劣勢和不足,使西咸新區真正成為西部大開發的新引擎和增長點,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成為我國特色創新城市發展的示范。
關鍵詞:西咸新區;核心區建設;新型城鎮化
課題項目:陜西國際商貿學院校級課題,《西咸新區核心區建設研究》(課題編號:SMXY201603)。
一、西咸新區“核心區”的概念與建設狀況
西咸新區自建設以來,不僅肩負著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更擔負著創新型城市建設的重任,幾年來,新區嚴格按照國家、省級和地區的各項規劃及政策方針,追趕超越,致力于大西安建設的這一中心目標,多舉措、多方向、持續發力為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宜居環境建設努力,新區的綜合競爭力和社會影響力也在不斷地得到提升。西咸新區規劃面積882平方公里,規劃內人口總量272萬,在新區設立了空港新城、灃東新城、秦漢新城、灃西新城、徑河新城共五個區域,五個新城互相補充,利用自身優勢形成錯位發展的城市格局。數據顯示,2018年西咸新區生產總值(GDP)達到381.94億元,同比增長13.3%,增速在全省各地市中穩居第一。其中,第一產業增長43億元,同比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158億元,同比上漲15.5%;第三產業增加180.62億元,增長14.4%,可以看出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潛力巨大。
二、西咸新區核心區建設的優勢分析
(一)相關政策優勢
西咸新區是國務院批準的,全國第一個,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是西部大開發戰略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大西安建設的重要戰略部署。而西安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其持續、穩定發展對“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關天經濟區、西部大開發等也具有深遠的意義。自西咸新區獲批國家級新區以來,收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設立西咸新區建設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導西咸發展事宜。新區充分利用西安與咸陽的歷史文化優勢和生態環境優勢,將新區打造成一個西安市的“主城功能新區”和“生態田園新城”的示范性現代田園城市格局。同時,將綠色發展理念納入到城市建設中去,二期濕地公園、昆明池、灃河濕地、詩經里等環境優美、歷史文化氛圍濃厚的自然景區,將新區建設為田園宜居城市。
(二)資源優勢
西咸新區科教資源豐富,周邊擁有基本涵蓋所有學科專業的近百所高校,可為新區企業的校企合作、企業與科研院所的合作提供優越條件,百萬的在校大學生,也為新區產業發展提供具備技術型及應用性需求的大企業和創業公司提供高質量、低成本的人才儲備。陜西作為全國第一油氣大省,建設成本也遠低于東部沿海地區。2018年,新區在招商引資和創新創業的雙重驅動下,加快打造先進制造、電子信息、航空服務、科技研發、文化旅游和總部經濟六大千億級主導產業集群,現代化產業體系雛形初現。
(三)環境優勢
西咸新區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擁有眾多周、秦時期的重要歷史遺址和文化底蘊,人文氛圍濃厚。西咸新區交通物流便捷,咸陽國際機場作為西部地區唯一的國際化機場,共開設了通向國內外77個城市的近兩百條國內及國際航線,每年的旅客吞吐量超過6000萬人次,為旅游游客和入駐新區的企業提供了便捷的空中交通樞紐。新區周邊的醫療、教育資源豐富,氣候適宜,環境優美,人口密度相較于西安等大都市明顯較小,是適合人民享受城市生活的好選擇。
(四)創業企業的優勢
政府對國內外人才在新區的創業給予了非常優惠的政策傾斜。如:對進園的重點項目、優秀項目給予資金貸款優惠;為高端人才優先辦理落戶,并在職稱評定、職務晉升、子女入學方面給予支持;提供配套齊全的公租房,讓人才可以做到“拎包入住”,解決住宿、醫療等后顧之憂。
三、西咸新區核心區建設的劣勢分析
(一)五個新城的統籌發展難以協調
新區共布局空港新城、洋東新城、秦漢新城、洋西新城、徑河新城五個區域,五個新城抱團成長、相互競爭、相互補充,錯位發展,但目前為止,五大新城之間的交通、產業及經濟聯系不夠緊密,甚至出現間斷,共同發展還未形成。有專家認為,在如何統籌五個新城的共同發展、如何統籌城鄉一體化、如何統籌西咸新區與西安的協同發展等問題上,存在比較大的困難,這也成為制約西咸新區發展的一大難點。以旅游資源開發為例,新區主推秦漢歷史文化,旅游產業鏈中涉及多個環節,需要互相協調,投資巨大,一旦決策失誤,可能會難以盈利甚至面臨虧損,更有甚者,還會傷及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源,所以在發展模式上需要謹慎對待,深入研究,形成有創意、可持續的開發思路。
(二)區位劣勢與配套基礎設施不夠成熟
相對浦東、濱海和兩江,西咸新區并不位于直轄市,導致政策支持和自己支持并不能夠直接來源于中央,而要依托于咸陽市和西安市,故在銀行貸款、關鍵核心領域的投資和公共實施的投資都遠不及其它幾個新區。西咸新區在科技水平、管理水平上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才的回流。與位置接近的西安高新區而言,其名氣及在商務會展等方面的表現也遠遠不如前者,所以對于許多企業來說,若非必要,很有可能傾向與選擇入駐其他新區。對于剛剛起步的西咸新區來說,基礎配套設施不夠成熟,條件也不完善,對入駐到西咸新區的企業來說,缺乏一個成熟的成長環境。
(三)完善的管理體制還未建成。
雖然從2017年開始,西安咸新區全面交接于西安市統一管理,涉及到的57萬居民享受西安市同等戶籍制度,但在長期兩城共建的管理體制中,使得西咸新區相比于上海、天津等發達地區,在總體執行力上沒有優勢。兩個地區之間的管理權限劃分尚不明確,政權、事權、財權、人權等關系必然存在利益沖突、相互矛盾的地方,所以在某些工作的執行上會存在較多問題,如何將管委會建成真正的園區建設的指揮者和責任承擔者,協調管委會與地方政府的關系,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四)城鄉一體化與農民安置問題突出
西咸新區有近一半以上的農村鄉鎮,涉及幾十萬的農業人口,新區的建設,使得眾多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失去了主要收入來源,如何安撫失地農民、幫扶農戶再就業以及農民安置等諸多問題,關乎農民生計,成為后續發展一大難題。新區的建設,也使得耕地面積減少,如何充分利用珍貴的土地資源,加快現代農業生產方式建設、農業工業化發展,提高生產力水平,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是第二大要解決的問題。另外,對空港新城、秦漢新城內一些較為偏遠的地區,目前,基礎設施建設嚴重落后,甚至完全就是一片荒地,這對于房地產開發商或者想要入駐的企業來說,土地指標完全沒有競爭力,土地的開發利用陷入困境,這也影響了城鄉融合、城鄉一體化的發展進程。
(五)招商引資模式有待創新
新區的建設需要巨大的資金。資金從哪來?靠政府是不行的,主要應靠招商。偌大新區招商任務很重,而且目前的招商競爭已經異常激烈。優惠政策普及化,自己難有多少絕招。你想招的人家不來,你不想招的偏來了。要價太高無法答應,承諾了的又可能無法兌現。新區建設事多人少,不可能有大批人去搞招商。所以,用什么辦法勝過別人?用什么東西吸引投資者?采取何種方式招商興業?急待創新。
參考文獻:
[1] 陳釗.發展西部經濟核心區的對策[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西部經濟論壇,2004,01:10-14.
[2] 王志軍.長株潭核心區與省域腹地經濟互動發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
[3] 廖元和.長江上游經濟帶的范圍及其經濟核心區研究[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西部論壇),2009,05:1-8.
[4] 王新安,李曉燕,王曦.基于SWOT模型的西咸新區空港新城發展戰略探析[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4(1)
作者簡介:
李夢娜(1990.12-),女,漢族,陜西西安,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學。
韋林珍(1950.12-),女,漢族,陜西國際商貿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區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