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峰
摘 要: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打開了共青團工作的新格局。團的十八大明確指出共青團要著力進軍網絡新媒體,要努力形成覆蓋面廣、影響力強的新媒體矩陣。想要深入開展好共青團工作,就必須創新團建載體、形式,找準團工作的切入點你,努力開創新形勢下共青團工作新局面。
關鍵詞:共青團;新媒體時代;青年
一、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共青團工作優勢
一是工作資源更豐富。新媒體較傳統媒體有無法逾越的資訊量優勢,大量信息可以隨時隨地以多種形式呈現在青年眼前,吸納了更多的焦點,其擁有的強大數據資源可以供共青團在工作時使用。二是組織和宣傳更便捷。新媒體情況下組織工作可以線上進行,直接依托“智慧團建”、微信等載體可以在線安排工作。三是在宣傳上更快捷,利用各種媒體使共青團工作的報道更加快捷,更有時效性。四是提供了強大的交流平臺,例如微信平臺,微信群等目前可支持500人的在線互動,同時也可以建立共青團微信公眾號,微博等,而且新媒體提供的平臺大多數是免費的,較線下活動而言節省了大筆活動經費。
二、運用新媒體做好共青團工作新規劃
(一)把新媒體作為青年思想引導新的突破口
推進共青團新媒體建設,一是要在運用微博開展工作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推動共青團和團干部微博運用,擴大共青團微博的覆蓋面和影響力,積極開展主題微博活動,進一步提升活躍度。二是要加強和社會新媒體機構的合作。各級團組織要發揮社會性功能,積極主動與大型網站合作,包括共青團重點活動都可以與網站聯合開展,借助他們的專業力量和影響力宣傳,推廣團的工作,擴大團的活動的影響力。三是著力推動共青團新媒體建設的“基層化、小型化、分散化”。推進新媒體陣地建設,長期持久的運用手機報、公眾號等靈活多樣的新媒體工具開展工作,為青年提供信息和溝通、交流服務。
(二)發揮新媒體的優勢推進共青團工作
一是利用網絡廣泛傳播的優勢,通過微博、微信平臺等新媒體工具,加強基層團組織規范化建設,切實解決基層團組織底數不清、責任不明、要求不嚴等相關問題。廣泛開展時效性強、聲勢性大的網絡主題活動,積極探索“互聯網+”意識形態教育模式,運用新媒體創新工作形式,打造與時俱進的“指尖上”的共青團。二是利用網絡平臺廣泛組織開展“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等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廣大團員青年以思想覺醒和開拓進取的精神,展現新時代下青年新擔當新作為新貢獻。三是利用網絡人人可參與的優勢,開展網絡推薦、網絡評選、投票等活動,擴大先進典型的宣傳教育,通過“微電影”制作、“創新聯盟”征集、“青春微課堂”等大型網絡活動,激發青年參與活動的熱情。三是利用好時下最潮最熱的“抖音”短視頻平臺,以團員青年喜聞樂見的素材為主要內容引領青年新思潮,確保不定期的推出原創作品,切實使共青團新媒體工作取得實效。四是組建網絡志愿者服務團隊,在線注冊網絡志愿者,并發布相關活動內容,實現線上報名線下活動的完美結合。
(三)組建共青團“網軍”隊伍。共青團依托新媒體開展工作,急需建立共青團網絡隊伍。目前,各級團組織普遍缺少既熟悉共青團工作,又精通互聯網技術的相關人員。共青團要組建自己的網絡隊伍,人員構成應分三類:網絡評論員、網絡宣傳員和網絡青年志愿者。一是培養一批優質網絡引導內容的提供者,使共青團網絡宣傳工作既有思想、有深度,又有青年味、網絡味,增強內容的吸引力、親和力和感染力。二是建設、管理、培訓和使用共青團網絡宣傳員隊伍,有組織地在網上掀起輿論引導聲勢。加快培養網宣傳員隊伍骨干,組建專業化隊伍,為做好網絡宣傳引導工作提供可靠保障。三是動員廣大共青團員將青春正能量和擔當精神延伸到網絡空間,成立網絡青年文明志愿者服務隊伍,發起“網絡青年文明志愿行動”,倡導共青團員和各領域青年骨干在網上積極弘揚青春正能量。
(四)建立長效機制。由于團干部隊伍流動性快,在客觀上導致了一些團干部往往只注重短期效果,而忽略了日常性的基礎工作。同時對于團組織來說,它沒有特別明確的公共服務目標,更側重通過組織建設逐步加強共青團對青年的價值引領和組織領導這也導致了各種團屬陣地往往追求舉辦影響力大的活動,而沒有動力做長期的基礎性工作。共青團只有通過長期堅持深入青年,反映和回應青年的訴求,才能夠真正的與青年人交朋友,才能夠得到青年人的一致認同。于此同時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網絡開展好團干部與青年“1+100”活動,及時了解青年所思、所想、所盼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真正做到融入青年。同時將與青年溝通交流這些基礎性工作納入到共青團的考核評價標準中去,建立好長效機制。
三、結語
做好新時代下共青團新媒體工作任重而道遠,要努力探究新媒體在各個領域的各種技能及各種應用,并將其充分發揮運用到共青團工作中去,更好地為廣大團員青年服務,為構建清朗網絡空間貢獻青春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