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數學教學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從初中數學教材入手,分別從概念知識教學、復習教學、方法規律梳理、問題分析教學等方面闡述思維導圖在數學教學中應用。
關鍵詞:思維導圖;數學教學;應用
思維導圖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思維模式,把主題關鍵詞、圖畫、顏色等以圖文并重的方式方法創建記憶鏈接,打開了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思維導圖優化了每一名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為他們創建了思考的空間,提供了學習的架構,是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策略。
從初中數學教材中我發現,數學知識概念性、邏輯性、抽象性較強。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的數學基礎與理解能力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部分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借助思維導圖優化數學課堂,改善學生的思維方法及學習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構建知識網絡、梳理清晰的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思維認知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達到提高學習數學能力、學會學習的目的。
一、巧借思維導圖進行概念知識教學,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學習和理解數學概念是學好數學的第一步。在引領學生學習新知識點的教學中引入思維導圖,采用小組學習與師友學習、個人學習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學會主動探究、主動合作,互幫互助。促使全體學生能夠明晰本節課所學知識點與原有知識的聯系,從而增進數學知識點之間的交融,使學生在頭腦中有條有理地認知結構的框架。
例如,我在教授“有理數”一節時,我運用了概念思維導圖教學方式。先找出關鍵詞“有理數”,其次放手教給學生,學生先自學,分組找出主干部分及分枝部分。主干部分:有理數的定義、有理數的分類以及相關知識點(正數、負數、數軸、相反數、絕對值、有理數比較大小等),主干又分出許多小分枝,這些小分枝都與關鍵詞“有理數”形成相關聯系。教師在引領學生探討過程中,將各小分枝的知識點與“有理數”產生的聯系進行詳細講解,再與主干部分充分聯系起來再次講解,學生個人、師友間再次理解消化。通過運用概念思維導圖教學方式,使學生對抽象的數學概念的理解和記憶都由此提升了一定的高度,加深理解和鞏固了有理數的相關概念,使抽象概念具體化了。
二、巧借思維導圖進行復習教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復習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學會梳理知識的能力,提升學生自主研習的能力,進而使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以提升、達到舉一反三。為達到這一目標,教師運用思維導圖法進行章節復習教學,進一步識記和理解各章節所學內容,幫助學生系統全面地掌握所學的基礎知識。學生通過整體把握各知識點及相關聯系,有助于培養他們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了學生數學核心素養,課堂教學達到有效、高效。
在復習“不等式”一課教學時,課前留預習作業——讓每名學生制作一張本單元所學內容的思維導圖。課上學生分組先展示自己的作品,然后教師引領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從基礎知識入手理清思路,明確知識要點,對復習內容進行分類總結,學生在自己已畫出的思維導圖上補充、完善。通過學生課前自主學習和課上教師點撥指導,加深了對與不等式相關聯知識的理解、鞏固。通過運用思維導圖來上復習課,提高學生總結歸納能力,同學們準確清晰地理清每一個單元的知識點,進一步提高學生解決實踐問題能力,在今后有更多更好解決問題的策略。
三、巧借思維導圖進行方法規律梳理,培養學生思維技巧
數學不僅僅是計算、測量、應用公式,其實質是一種思維方式。數學思維是數學的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考形式,每道數學題在命題的過程中,都會從不同的問題中反映出一定的思維技巧和思維方法。
學習完《三角形全等》這一章后,歸納總結了全等中常見的基本圖形便于學生掌握。有垂直型、x型、M型、對稱型、旋轉型等,熟練運用基礎圖形及判定方法,有助于學生對判定三角形全等方法的理解和記憶及鞏固,運用圖形變換進行思維訓練,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四、巧借思維導圖進行問題分析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運用思維導圖分析解決問題時思路清晰、化難為易,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一般分析問題有兩種思考方式:一是從結論推向已知。也就是看結論思考需要的已知條件,逐步向已知靠攏;二是從已知推向結論。也就是要“發展”已知,從已知條件想還需要的條件,逐步推向未知,這樣解題的路徑清晰易懂。這樣學的輕松、高效。
總而言之,在數學教學中巧借思維導圖有效地增進了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熱情,把學生的思維可視化、具體化,將各個零散知識點形成知識體系,用主題的形式表達出來,提升了梳理知識的能力,提高了學習效益及數學素養,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英]東尼·博贊,巴利·博贊著.思維導圖[D].中信出版社,2011(9).
[2]王燕.Mind
Manger思維導圖在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7(3):67-70.
[3]朱敏龍.思維導圖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研究[J].江蘇教育研究,2014(11).
作者簡介:
譚鳳,黑龍江省雞西市,雞西市恒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