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煒
[摘要]文章以提高高校審計人員的職業素養為目的,分析了間接、可控、客觀的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現階段所面臨風險的主要成因,并提出建設內部審計部門和審計“承諾制度”,以此來預防和減少高校審計面臨的一些風險,同時可以在完善內部審計規則條例的同時讓高校審計更加公開有效。
[關鍵詞]內部控制 高校審計風險 探討
目前,我國高校積極開展各類社會經濟活動,然而這些經濟活動需要投入大量的經費,這使得有關教育單位開始重視各高校的經費用途。同時,許多教職工和學生也注意到高校在逐步擴大教學規模,高校的教學事業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噴涌發展,但是高校的教育經費用到了哪些地方呢?這引發了廣泛的討論。為了規范高校經費的用途,讓高校內部貪污腐敗人員露出馬腳,高校內部審計工作了解了校內大量經濟活動的財務管理機制,同時讓高校得到了長久的經濟利益,大大促進了高校財務管理的發展,也使得審計工作受到人們的喜愛,審計工作得到長期發展。
一、導致高校審計風險的重要因素
(一)高校內審工作沒有效率,不被大眾信任
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沒有按照《教育部關于加強直屬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意見》一文來設立審計部門,這樣導致審計工作無法獨立、高效的開展。此外,國家2015年頒布的這一文書旨在增強高校財務審計的規范性,然而省部屬高校不僅沒有設置學校領導直屬的審計部門,反而將審計工作歸到財務管理工作中,并由紀檢監察署聯合監督。這種不規范的做法讓審計工作不被人信任,審計人員的不專業導致審計部門的信譽、作用大大降低,審計人員也沒有獨立的權利和強大的信心干好本職工作,這就導致了財務審計風險的發生。
(二)高校審計工作要求審計人員專業性強,涉及的管理部門增多
高校審計工作在國家的重視下,涉及到了更多的部門,比如工程建設施工單位、科研經費支配部門等,還涉及到了經濟責任和效益審核部門,不再只涉及審計部門。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然而審計人員數量不多,無法安排足夠的人員來全程審計經濟活動的相關財務支出,經濟活動項目前、中、后期以及一些重點項目的審計工作讓審計人員的工作壓力增大,這些困難導致審計工作面臨更大的風險,審計“免疫功能”也無法起作用。
(三)高校內審工作人員沒有較高的專業水平
目前,高校審計人員沒有足夠的能力完成本職工作,而且審計知識僵化,審計專業水平低下,不足以應對項目工程的審計要求。其次,盡管高校審計人員數量不斷增多,但是其中只有少數審計人員學習了工程、管理、或者法律方面的相關知識,大部分審計人員只學習了財務會計相關知識,這就導致審計部門缺乏復合型人才,審計工作質量較低。此外,我國當前審計人員質量不斷提高,部分高校審計部門發展進程加快,但是一些審計人員忽視道德法律標準,不負責任,不會正確的評估審計中可能出現的風險,一味的看人情,導致審計工作不公平公正,審計行業也受到了較大影響,這種專業能力差的審計人員導致審計工作面臨風險的可能性增大。
(四)僵化的審計思想和低效的審計工作
現代審計工作要求審計從控制和治理問題的角度出發,運用信息化的財務審計系統來高效的開展審計工作。但是大部分高校沒有適應這種現代化的要求,仍拘泥于審計財務收入支出是否一致和財務相關數據是否精準這兩方面,落后的審計觀念讓高校內審工作變得低效。此外,使用手工現場審計的高校很多,這種僵化的方法讓審計工作質量大大降低。
二、提出預防高校內部審計相關風險的手段
(一)組建校內審計部門
《教育部關于加強直屬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意見》一文中提到各高校應該及時組建獨立的校內審計部門,非省部屬的高校應當以獨立為基礎,為相關審計人員創造公平、安全的審計環境,通過學校領導獨立管理審計部門,減少審計工作可能面臨的風險,同時讓審計行業更干凈、透明,審計人員可以認真的工作、做出審計判斷并提出意見,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審計工作中。
(二)重視內審人員的道德修養
首先,開展講座等活動提高審計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提供學習法律、工程建設等其他方面知識的機會,讓審計人員能夠充實自己,加強自身專業能力,同時培養掌握其他方面知識的審計行業復合型人才,讓審計人員在不斷地教育學習中突破自我。其次,降低審計風險要通過提高審計人員的道德修養水平來實現,可以設立高校審計資格或國家審計資格考試,通過考察員工審計知識高低來判斷審計人員是否可以從事審計工作,合格后方可工作。此外,加強審計人員道德、法律知識的培養,只有具備了正確的三觀和清醒的頭腦,審計人員才可以謹慎的工作,審計工作質量才會提高。最后,審計人員要學會評估分析可能面臨的風險,并及時提出解決風險措施,要有感知風險能力,以減少審計面臨的風險為目標,制定預防風險的各種預案,這樣才可以真正做好本職工作。
(三)完善審計的“承諾制度”
為了讓審計人員工作時更加認真仔細負責,應該要求相關審計人員同被審計單位和對象建立“承諾制度”,通過簽署有關書面協議,保證審計資料和相關會計財務文件完整并得到妥善保存,且被審計單位要提供真實可信的審計材料,以便審計人員得出準確真實的結論。這一法律文件保護審計人員不受到牽連,也從另一個角度防止了可能出現的造假情況,避免了可能面臨的風險。
(四)完善內審相關制度準則
首先,頒布相關法律法規,通過強有力的法律約束高校審計部門的行為,同時實行《內部審計師法》這一法規,在健全的法律體系中提高審計工作的質量,減少了可能面臨的審計風險。其次,通過學習計算機輔助審計和制度基礎審計等方面的知識,讓高校審計教育工作得到長遠的發展,其中風險審計是最重要的課程,這一科目讓相關審計人員的知識體系得到完善。此外,通過現代化的高科技手段來避免可能出現的審計風險,加快研究高科技審計技術的步伐,審計部門也要廣泛的使用審計信息軟件。最后,為了減少審計風險,高校審計部門要分級審查核對審計底稿,及時糾正審計人員工作報告中的錯誤,通過這些內控措施來增強審計人員的責任感,合理避免不必要的失誤。
結語:
總而言之,不可忽視高校內部的審計風險,要分析高校社會經濟活動增多的同時帶來的法律風險,明確在拓展相關審計業務時風險的成因,清楚優秀的審計工作中包含的風險,讓內部審計風險的特點和規律浮出水面,并輔以有效的降低風險手段。只有這樣,高校內部審計風險才會減少,審計部門“免疫系統”的功能才會得到大眾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