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為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高校青年教師隊伍逐漸發展壯大,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素質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國培育高等人才的質量與素質。增強青年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是近年來我國不能輕忽不能避免的重要環節,本文就進步青年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存在的一些問題,對青年教師隊伍建設進行思考。
[關鍵詞]青年教師 職業道德 思考
三尺講臺教書育人,一支粉筆兩袖清風。教知識、培育人是老師不變的初心,也是老師永恒的職責。
在2012年,國家對于如何全面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創新教師管理體制、加強教師工作薄弱等環節進行了重點指導。預計在2020年,我們能變成專業并素質高、具有動力與活力的教師團體。教師的建設團隊要以雙師型和雙素質型教師為學習的目標與重點,高等學校老師團體要促進年輕教師的成長與發展,多培養年輕的教師和團隊的創新,多進行年輕教師的培訓,這樣就會有一個完善的制度。
可見,青年教師隊伍的不斷壯大,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刻不容緩,高校教師所承擔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更是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以及良好的個人素質,也是學生步入社會、面向未來的引導者。所以,教師更應加強自身素質品德,給予學生良好的道德模范作用。高校教師的總體水平是好的,思維活躍、學歷高、知識面廣,大部分人愛崗敬業,盡職盡責,給學生樹立了良好的形象,但隨著高校教師的年輕化,不妨有些不好的價值取向、思想觀念、行為舉止和心理狀態發生變化,有些青年教師的職業道德意識淺薄,違背了高校教師師德標準及原則,產生了違反職業道德和行為的思想。
前一段時間網上流傳,一位大學教師參加網絡選秀,教師不把心思放在課堂上,“不務正業”則很“用心”。有些教師忙著評職稱,多把時間花在寫論文、出書和爭取科研項目這些方面,或多或少的“冷淡”了教學。
現如今,有很多教師不夠愛自己的職業,對于自己的工作投入的熱情和心血還不夠多,這樣就會忽視了對學生的引導,使學生沒有辦法形成正確的“三觀”。青年教師最應注重師風師德,高校應把師德考核作為教師考核的重要內容,加強青年教師師德修養是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應從以下幾點進行思考:
一、青年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基本特征
每個教師都應該有師德,但什么是師德?所謂師德,就是讓教師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形成比較穩定的道德思想、行為舉止和道德規范的總稱。它是調節師生關系、教師關系、單位關系以及社會相互關系的行為標準,是對高校教師行為的基本準則。教師師德具有如以下基本特征:
1、先進性:
師者,以是傳道受業解惑也。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份職業不光要教知識、育學生,它承擔著比其他人多一份的責任,當然高校教師道德修養有著更高、更先進、更完善的要求。教師這份職業不僅僅是要語言與自身豐富的知識來教人更是要用自己良好的師德和內心深處的品德來影響、感化大學生的內心。
2、時代性:
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秀傳統美德,長期積淀、繼承、發展的結果。從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到今天的“誨人不倦”、“兢兢業業”、“為人師表”、“園丁”精神,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已成為偉大的道德財富。
3、示范性:
教師示范性特點是指教師的學識、思想、情感、性格、意志、言行等,都對學生產生影響并受到學生嚴格監督的特性。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師者人之楷模”。高校教師所面對的正是涉世未深,朝氣蓬勃的年輕大學生。我們教師所說的話、做事的習慣、甚至是個人氣質、脾氣等都對學生有著或多或少的感染甚至模仿的作用。青年教師更是如此,年齡相差不大,思想相對相同,更容易與學生打入一片,所以,青年教師更應牢記,為人師表,將自己的身份擺在合理的位置!
4:奉獻性
高校教師更應有無私的奉獻性,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行業,我們就要終生獻身教育,甘為人梯。古人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無私奉獻是最根本的要求,這樣也能檢驗我們的日常工作有沒有先進的理念。并且,大學的教師教育的對象并不是年紀小的孩子,而是對未來生活無限期待的青年人,教育的工作是最為艱巨的。我們選擇了教師這一份職業,就要熱愛它,我們要具有奉獻的精神,不管自己愿不愿意,選擇了就要堅持實現完成。
二、青年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所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青年教師加入了各大高校,為教育教學事業加入了新鮮的血液,青年教師干勁足、教學模式新穎、思維活躍,使教育教學更加生動、靈活。雖然年輕活躍,但與老教師對比還是存在著許多問題,比如:年輕教師思想激進,自我意識強、團隊意識差,追求個人主義、功利名利,教學方法單一,政治學習思想薄弱,師德師風不注重,與學生關系不正確等因素,都是現今青年教師所存在的問題。
三、要推動青年教師師德教育培訓的發展
高校青年教師入職培訓應重點開展師德師風教育,學校應把培養良好師德師風作為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應將師德師風教育普及到每位教師的身上,對于高校師德師風教育中出現的重點、難點問題,要及時進行指導與解答,要展現出當代高校教師的良好精神面貌,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與三觀,更是要不斷學習別人,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思想與素質。
四、加強青年師德考評制度的建設
師德考核的方式有很多種,有互評、學院考評、自評、學生評價等。考核成績應進行更為分明的獎懲制度,對于優秀的教師應宣傳表彰,對于不合格的應了解情況,進行再教育。在職稱評審時應將師德審核納入評判內容中。教育部門應將師德師風作為高校評估重要內容,學校應按時舉辦年度評審會議、師德師風狀態調查、師德師風重大問題解決辦法,及時改進加強制度,應建立追責制度,對師德師風問題做到有訴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復。
五、建立青年教師師德師風自律約束制度
近幾年,教育部出臺《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中指出,劃出針對高校教師具有警示教育意義的師德禁行行為“紅七條”:
1、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有違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言行;
2、在科研工作中弄虛作假、抄襲剽竊、竄改吞并他人學術成果、違規使用科研經費以及濫用學術資源和學術影響;
3、影響正常教育教學工作的兼職兼薪行為;
4、在招生、考試、學生推優、保研等工作中徇私舞弊;
5、索要或收受學生及家長的禮物、禮金、有價證券、付出憑據等財物;
6、對學生實施性騷擾或與學生發生不正當關系;
7、其他違反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行為。
“紅七條”是高校教師的高壓線,這是我們每名教師不可逾越的底線。青年教師要自覺的按照職業道德修養才能實現提高師德師風的作用。所以,提高教師師德師風的關鍵就是從教師本質做起,建立自我約束制度,將教師將職業道德規范轉化為自身的行為準則,把約束轉化為自身師德修養的過程,自律是讓教師在無外界約束和監督的情況下自覺、自愿的遵守教師師德師風,不觸犯“紅七條”的高壓線,自律制度的建立,可以讓青年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自覺遵守,以此提高自我的職業道德修養!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作為青年高校教師,我們要承擔起建設培養高等人才的任務,教書育人的過程。高校教師不僅要向大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而且要自覺擔負起育人的重任,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我們必須從我做起,給學生樹立其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道德觀,新的時期,新的發展,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建設,即是時代發展的新要求,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的新需要,我們要努力為教學事業發展而奮斗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