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加超
[摘要]高職院校畢業生往往由于社會閱歷不足,就業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在就業過程中容易碰壁。本文將從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心理對策方面進行分析,希望能為畢業生順利就業提供指導。
[關鍵詞]高職院校 畢業生 就業心理 對策分析
高職院校畢業生在求職就業過程中,碰到各種困難、打擊和矛盾是難以避免的,只有讓高職畢業生意識到怎么去調適自己的心態,才能減輕心理障礙,用積極的心態去就業。高職畢業生對社會認知較少,加上就業信息不對稱,找工作、創業等就像“霧里看花一樣”,朦朦朧朧,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社會、學校、家庭必須加強對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創業引導,進行就業創業教育,更新就業創業理念,幫助高職畢業生正確認識自己,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擇業觀。政府、學校要為畢業生營造良好的就業創業氛圍,給畢業生就業創業創造條件。具體對策如下:
一、為高職畢業生提供良好的就業創業環境
就業是民生之本、財富之源。國家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于宏觀政策層面,多管齊下穩定和擴大就業,支持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堅決防止和糾正就業中的性別和身份歧視。不斷完善高職院校考試招生辦法,2019年擴招100萬人。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就業機制,為敢于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給予嘗試的機會,使高職畢業生能夠實現其人生價值。
二、高職畢業生應提前做好就業的心理準備
高職畢業生應提前做好就業心理準備。首先,要及時轉換角色,學會主動推銷自己,敢于投入就業競爭,端正態度,積極地去適應社會的需求,全身心地工作,踏實肯干。其次,正確認識自我,全面衡量自己,理性地認識自身的能力、特長等,才能在求職場上得心應手。再次,不斷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勇于面對挫折和失敗。不管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開始是一帆風順的,總會碰到很多彎路、坎坷,這是很正常的。找工作是雙向選擇的過程,用人單位想盡辦法找到自己中意的人才,高職畢業生期望找到合適自己的、有發展空間的崗位,有些時候會處于兩難的境地。在這人生的十字路口,該何去何從呢?你只有直面困難和挫折,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經歷一次次的磨煉,才能鍛煉堅強的意志。要相信困難和挫折是暫時的,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靜下心來分析挫折的原因,找出詳盡的對策,調節好心態,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后。
三、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影響高職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因素包括:個人因素和環境要素。只有社會、
家庭、學校、學生等聯動起來,高職畢業生才能在“合理區間”游刃有余。有的高職畢業生認為找工作靠的是各種證書、關系等,以為職業生涯規劃是無稽之談,而事實恰恰相反。高職畢業生預先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計劃好現在和未來要做什么。制定好職業生涯路線,因為發展路線不同,對其要求也就不同。所以要樹立好適合自己的人生目標,目標選擇對了,后面要走的路會順利些;目標選擇錯了,將會舉步維艱。只有確立了目標,我們做事情、工作的時候才有動力,并為之奮斗。
四、不斷深化教育改革
面對新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市場化的崗位需求,高職院校必須深化教育改革,培養學生的就業素質,才能使學生更加充分就業、高質量就業。深化校企合作,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把深化創新創業教育作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教學改革全面發力,開發創新創業課程,彈性學制、學分轉換、休學創業多點突破,著力增強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活力。推行學分獎勵制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通過各種等級考試或者職業資格證書的學生獎勵學分。比如:有的高職院校推出一系列套餐,拿到駕照,通過教師資格證、助理會計師、英語四級等,分別加不同級別的學分。
五、提升就業創業指導與服務水平
高職院校要不斷豐富和細化就業創業指導服務內容,加強就業創業師資隊伍實戰培訓,積極與各市區聯動,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將困難畢業生幫扶貫穿整個培養過程,分析具體情況,加強分類指導。完善就業創業指導內容,在新生入學教育中開設職業生涯規劃、就業創業指導課程,宣傳國家的就業創業政策,讓學生從一進校門開始,意識到自己今后要達到的目標;針對大二年級學生,將校內實踐與校外實踐、培訓指導與模擬實戰融合起來,不斷總結、升華;到了大三上學期,定期組織學生召開主題班會,開設“簡歷門診”,為有志報考全日制專升本、公務員等畢業生分類別組織專門培訓。加快就業創業信息系統現代化建設,多渠道開闊就業創業門路,收集就業創業信息。鼓勵高職畢業生到基層就業,例如:農村教師特崗計劃、“三支一扶”計劃、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大學生村官等。
六、提供自由發展的空間
今年的高職院校畢業生一般都是“95后”,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父母要加強與子女的溝通,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不把自己的觀念強加于子女身上,給他們一些空間。如果子女碰到一些棘手的事情,父母要及時給予點撥,不要急于給出答案,幫助他們認真分析就業創業過程中碰到的各種問題,引導子女形成自力更生的能力,鼓勵孩子在哪里跌倒了,就在哪里爬起來,砥礪前進,從而緩解他們的就業創業壓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七、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一帶一路”包括“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充分
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推進跨境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發等領域合作。高職畢業生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比如: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高鐵、公路、電站等,都有高職畢業生的身影,他們為了國家利益,默默地奉獻自己的青春,用自己勤勞的汗水,高水準的業務水平,贏得各國政府的好評。高職院校應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校企、校政合作,不搞“孤島效應”,層層聯動,乘勢而為,為“一帶一路”建設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高職畢業生。
總之,高職院校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出現很多心理問題,有些是非常棘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就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等通力合作,乘勢而為,及時處理,加強對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創業引導,進行就業創業教育,更新就業創業理念,幫助高職院校畢業生正確認識自己,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擇業觀。學校要把政府制定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和就業政策以各種形式讓畢業生知曉,畢業生在就業創業過程中才能游刃有余。政府,學校要為畢業生營造良好的就業創業氛圍,給畢業生就業創業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