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芬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面向全體學生,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也就是說,我們的教育教學要為了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一個也不能掉隊。而在現代教育體制下,總有一些基礎比較薄弱、數學素質相對較差的學生,他們便是被人們稱為“學困生”的孩子。學困生是我們教師較為敏感的話題,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我相信大家都有相同的煩惱,那就是如何來轉化這些“學困生”。下面,就談談我在教學工作中轉化學困生的一些做法。
一、傾注愛心,樹立自信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要“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里抬起頭來走路”。作為教師的我們,應當把更多的愛傾注在學困生身上,以真情的愛,喚醒沉睡的心,要像春風化雨一樣,諄諄教導,循循善誘。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多與他們進行思想交流,用愛心來感化,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我曾經教過這樣一名學困生,由于單親家庭的影響造成紀律差、學習差,在校期間經常與同學發生口角或打架事件,課堂上愁眉苦臉、萎靡不振,從他的臉上看不到一般孩子的天真的笑容。通過了解,原來因父母離異而得不到家庭的溫暖,從而對學習失去了信心。一天放學,我把他叫到辦公室和他推心置腹地談了起來,引導他從自己身上找到閃光點,鼓勵他發揮自己的優勢,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是個堅強、懂事的孩子,長大能為單親媽媽撐起一片天。之后經常利用課余時間和他聊天,并給予他生活上的幫助,通過一段時間的接觸,事情出現了轉機,這位同學上課不再走神,稚氣的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學習成績也大大提高了。我知道,是師愛讓他增強了對自己的信心,有了進步的勇氣。我相信,只要教師對他們伸出一雙友愛之手,關心愛護他們,支持信任他們,給予他們無私的幫助和鼓勵,一定能使他們很快地趕上學習的隊伍。
二、教師引導,提高興趣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發現,大部分的學困生對數學都有抵觸、厭倦、毫無興趣的傾向,這種消極情態,往往會阻礙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而要想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就需要教師進行精心誘導,尋找有效的途徑,才能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首先,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如果教師照本宣科,勢必會使學生產生疲勞感,讓他們對數學學習感到枯燥無味,失去興趣。針對他們的這種心理特征,我精心設計新穎有趣的,能讓學生親身實踐與自主探索的教學模式,這樣讓數學課堂變得生動形象,激發學困生的求知欲。同時,還可運用風趣幽默、童話般的語言,恰當引用生動形象的故事、新奇的例子、有趣真實的情境等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從而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
其次,讓學困生體驗成功,引發興趣。對于學困生來說,一次成功的學習能夠帶給他們很大的愉悅,這樣他們才能有動力繼續學習,逐步消除他們對數學的畏懼感。在每節課上,我總是把容易的問題留給這些學生回答,當回答正確或有進步時,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從而消除他們的自卑感,獲得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在課外,我會根據學困生的實際特點,進行補缺補漏,依據學困生的基礎狀態,創設一個個小目標,使學困生通過一定的努力能達到,體驗成功的喜悅。
三、用心培養,習慣養成
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重要條件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一部分學困生,就是因為態度不端正、習慣未養成、常常犯課堂走神、審題馬虎、作業分心的毛病。針對這種情況,我著重培養兩方面的習慣。首先是課堂上認真聽講,用心參與課堂的習慣,學困生由于基礎較差,所以在平時的備課中,特別注意學困生的學習起點和認知水平,放慢教學速度。課堂上,關注學困生的學習過程,盡可能的使學困生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上,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不過這個過程很漫長,需要我們一如既往的堅持。
其次是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使其用心學習的習慣。書面作業是考查學生學習成果的一種方式,在平時的作業中發現,學困生經常犯數字抄錯、計算算錯、題目看錯等低級錯誤。因此,可重點培養學生的審題習慣,要求他們讀題要像讀課文一樣,做“四讀”習慣,既眼睛看題目(眼讀),輕聲讀出(口讀),用筆劃出重點字詞(手讀),用心理解相關的數量關系(心讀)。還要培養學生用心計算的習慣,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會教給他們一些快捷的速算方法,讓他們在實踐中總結規律,形成一定的計算能力。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轉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學生的學習態度、行為習慣,也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我們要時時抓、反復抓、耐心抓,并針對不同類型的學困生采用不同的轉化方式。
四、分析原因,常抓不懈
對于班內的學困生,我先進行全面調查,因為每個學困生都有著各不相同的因素。通過了解他們的學習習慣、興趣愛好、道德品質、行為習慣、交往情況、家庭情況等等,然后客觀地加以分析,診斷原因,找準切入口,對癥施治,持之以恒。比如,班上一個叫蔡彩茹的女孩子,她不喜歡數學,做數學作業很隨便,我觀察了一段時間后,找她聊心事,才知道是因為“討厭”以前的數學教師兇她,而“討厭”學習數學。知道原因后,我對她的態度特別友好,時常以朋友的身份接觸她,再耐心的教育她?!肮Ψ虿回撚行娜恕保谖业哪托妮o導與關心愛護下,她的學習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雖說離優秀還有一段距離,但是她的點滴進步,正說明了我轉化工作的成功。所以說學困生的幫扶不僅需要老師的愛心與耐心,更需要老師的智慧與堅持。
總之,學困生的轉化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教育過程,不可能一勞永逸、一蹴而就。對于他們的教育,需要我們一線教師滿懷熱情,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進行耐心、細致的教育,給予他們學習的信心和力量,讓他們逐步向優秀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