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摘要:要做一名成功的班主任,就要先做一名聰明的班主任,以學生為主體,讓家長和任課教師成為輔助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只有這樣,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才會如虎添翼,將班級管理得更好。
關鍵詞:三支隊伍? ?班主任
著名教育家魏書生曾經說過:凡班主任當得苦不堪言的,多是喜歡單打獨斗、事必躬傾、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確實,小學班主任最難當,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們不但含辛茹苦地管理著整個班級的事務,而且在處理日常班級事務中擔任了多重角色,付出了辛苦的勞動:調解學生矛盾時他們是法官;查找丟失物品時他們是警察;學生病了他們是醫生;思想教育時他們又親如家人。可是,班主任的辛苦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其實,要想當好班主任,是有章可循的,班主任是一個組織者,組織者的主要任務就是抓好管理,搞好協調。我們何不做一個聰明的班主任,把學生、家長、老師這三支隊伍組織起來,協助班主任做好各項工作呢?要想達到這個效果,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首先,帶好學生這支隊伍
要想帶好學生必須先帶好優生和學困生,因為他們不但是班級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抓兩頭,帶中間”講的就是這個道理。表面上看,優生思想比較純正,行為舉止文明,自我控制能力強,一般沒有重大違紀現象;求知欲較強,知識接受能力強,學習態度端正,學習方法科學有效,成績優異;課外知識豐富,知識面較廣,智力狀況比較好,但是這并代表優生就不需要老師的培養了,相反,衡量一個班主任工作成績優劣,優生的表現最不可忽視。因此,我認為帶好優生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
(一)指導“優生”樹立遠大的目標。 “優生”智商較高,學習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這就往往使一些“優生”容易滿足現狀,老師應該在教學之余,給他們推薦一些偉人、名人的傳記讀物以及有利于拓寬知識面的書籍,讓他們通過對比偉人的成就確定更高遠的志向,進而轉化成學習的動力,向著更高遠的目標前進。
(二)激勵“優生”超越自我。優生在各個方面都具有一定的自覺性,但是,要想使他們出類拔萃,對他們就得從嚴要求,恰當評價。要遵循追求完美的原則,一點小錯誤都不能放過,無論是學習上的還是生活習慣上的,都要嚴格要求,不可懈怠。
(三)訓練“優生”受挫心理。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然而“優生”們通常受到老師和同學的青睞,少有機會品嘗失敗和被冷落的滋味,這就使他們對受挫的心理承受力相對較弱,一旦遇到各種“打擊”,往往情緒低落、悲觀失望。作為老師,要故意多給“優生”創設一些品嘗失敗的機會磨煉“優生”,盡可能多地在不同方面摸索、嘗試,當他們學會了從失敗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他們就不怕失敗了。
(四)培養“優生”卓越創造力。未來社會對人才創造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絕不能滿足于“優生”名列前茅的考試分數,而應有意識地培養其創造性思維,要教育“優生”敢于讓思想沖破牢籠。指導他們學習的時候多思考、多總結規律然后靈活運用,長期堅持良好的思維習慣就可以不斷增強自己的創造力,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優生。
(五)重視學困生的培養。聰明的班主任是不會忽略這個弱勢群體的,因為他們更需要老師的關愛與引導。對學困生有針對性的進行幫扶,最主要的是要找準切入點并長期堅持。幫扶學困生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幫助學困生克服自卑感。小學生總希望得到老師的鼓勵和信任。學困生卻很少受到來自老師家長和同學的肯定與鼓勵,天長日久在他們內心漸漸滋生的自卑感讓他們不能把精力集中在學習上,偶爾有表現的機會,不去關注對錯,反而更多關注的是別人對他表現的評價。因此我經常在課堂上故意多叫學困生回答問題,并及時給予鼓勵與肯定。讓他們體會到被認可的幸福感,克服自卑心理。
2.提高授課水平。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習內容多增加趣味性環節,注意動作表情和語言的啟迪性、生動性,會更加吸引和喚起學困生學習的興趣。比如,講個故事,說個笑話,適當開些無傷大雅的玩笑等,教學中教師的幽默感不但可以增加教師本人的個人魅力,更會使課堂教學更有吸引力,使學生產生“愛屋及烏”的思想傾向。
3.開展有趣的學習活動。班主任要利用學科教學的特點,從學生心理特點出發,在豐富多彩的學習競賽活動中適當降低難度,激發學困生學習的興趣,多給學困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讓他們體驗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習的信心。
4.及時糾正不良習慣。學困生之所以后進,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習習慣,他們的智力并不比優生差,可是大多習慣很不好,有的不寫作業,有的不講衛生,有的不會聽講,有的偏科嚴重,這些問題要想解決,必須要把壞習慣改過來。班主任要多注意觀察他們的言行舉止,及時糾正不良行為,等他們養成了好習慣,自然就不后進了。記得我帶一年級的時候,有個男孩子家庭父母離異,學習成績一般,每天都臟兮兮地來上學,我看了很心疼,就把他帶到宿舍里,給他洗了個澡,還給他換上干凈的衣服。從那以后,他的學習成績就像芝麻開花-----節節高,在那個學期的期末考試中,成績有了很大進步!
二、其次,帶好家長這支隊伍
家長是學校工作的監督者,也是學校工作的參與者。俗話說“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家長在學校工作中的作用是不可輕視的。因此,班主任要學會調動家長積極性,利用家長的潛在資源來輔助完成班級工作。
(一)班主任要尊重家長
首先要尊重學生家長的人格,禮貌待人,請家長到校,應主動給家長讓座、倒水,要有為人師表的風度和人格魅力;要善于管理情緒。對于犯錯誤的學生,學生家長到校時更應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出現“恨屋及烏”的連帶效應;要講求談話的方法和策略。盡可能先說、多說孩子的優點,不應該當著學生家長的面訓斥他的孩子。可先把家長叫出辦公室,單獨向學生家長說明情況,形成一致意見,取得家長的配合來合力教育學生;要虛心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經常征求并尊重學生家長的意見,會讓家長覺得我們當班主任的比較民主、誠實可信,有利于班主任和家長的有效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