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厲派講究的是美,身段俏美,工架大方,在劇中所有十式都不能為技巧而賣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符合當時劇中人物的處境、心情,要表現得輕巧、隨和、穩重,“令南北梨園、戲迷知音刮目相看”這應該是對厲派藝術的評價。
【關鍵詞】厲派;傳承;厲派傳人;厲派藝術
中圖分類號:J82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5-0027-01
本人于1986年考入重慶市藝術學校京劇班,習武生,1993年畢業后分配到重慶市京劇團,先后向張志凌、韓福俊、田中玉、朱福俠、溫福堂、厲慧桐、蘇德貴、劉慧鑫、鄒福金、趙福慶、童志良、隗慧虎、趙師華、聶玉凌、李慧來、曾凡強等老師學戲。
從到劇團至今,我常年在舞臺上演出的劇目有《一箭仇》《洗浮山》《魂斷巴丘》《鬧天宮》《錘震金蟬子》《潞安洲》《秦瓊觀陣》《八大錘》《石秀探莊》等三十余出。
從我分配到重慶京劇團后,就常聽到厲家班的厲慧敏、李慧來、王慧群等前輩老先生們談論厲慧良先生的厲派藝術,從那時開始,我的心中就有了學習厲派藝術的強烈愿望。
2012年,團里請天津蘇德貴老師來團教我《潞安洲》,在這段學習期間,蘇德貴老師和中國京劇院著名演員李莉演出了《長坂坡·漢津口》中的“抓帔掩井”,這是我第一次在舞臺的演出上看到厲派的演出。蘇德貴老師從厲慧良先生17年,深得厲先生的鐘愛和培養,親授其全部“厲八出”《長坂坡·漢津口》《挑滑車》《艷陽樓》《一箭仇》《鐘馗嫁妹》《雅觀樓》《鬧天宮》《鐵籠山》各劇,是公認的厲派傳人,蘇德貴老師在舞臺上對厲派藝術的精彩表演,更加激發了我學習厲派的決心,就在這一年的年底,我便到天津請蘇德貴老師傳授我厲派的《長坂坡·漢津口》。在天津三個多月里,在蘇老師的教導下,我終于走進了厲派的藝術大門,
學厲派功底必須扎實,蘇老師安排我從趙云十式(亮相)學起,在學戲的過程中,蘇老師教導我:厲派講究的是美,身段俏美,工架大方。也因此,在學戲的過程中,我每學一式,都要琢磨蘇老師說的厲派的“份兒”,經常是一個動作一學就是數十遍的練習,有些動作看似簡單,但要達到蘇老師要求的體現出厲派的穩、美,卻實在是很不容易,更重要的是在劇中所有十式都不能為技巧而賣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符合當時劇中人物的處境、心情,要表現得輕巧、隨和、穩重。
由于《長坂坡·漢津口》不單要求演員要有過硬的武功基礎,而且必須有扎實的文戲底子,必須有長期文戲武戲的舞臺實踐,在該劇中,厲派的趙云上場就是七個鷂子翻身,在這里的唱和表演既要符合趙云的大將身份,也要表現出此時趙云急切催促身受箭傷的主母及小主人上馬的急切與復雜心情,如劇中厲派在處理糜夫人交孩子給趙云時,趙云不接,糜夫人為保護兒子,同時也為了不再給趙云增加負擔,便把懷中兒子放在地上,同時謊稱“曹兵他……他……殺來了……”就在趙云因此而回頭時,在“掃頭”鑼鼓點中,糜夫人跳井,趙云急救抓帔、上椅子走“倒扎虎”,劇中這個“倒扎虎”技巧的運用,把這場文戲推向了高潮。
在該劇中的“大戰”是表現武功的重頭戲,唱武生的需要有“大戰”的功夫才能勝任趙云這個角色。厲派的“大戰”特別強調飾演曹八將的演員,一定要配合趙云出入曹營如無人之境的表演,戰后的桌上摔叉、“下場花”都是極其考驗演員功力的。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年輕時的厲先生只用4分鐘左右就完成了兩個不同角色形象的轉換,晚年時厲先生也只用了七分鐘左右完成角色的轉換。我演此劇時,得以有經驗的二衣箱、三衣箱、盔箱、勾臉等師傅和老師們的全力協助,確實體會到了“一棵菜”的精神,同時又提高了劇的觀賞性。
在該劇中從武生——趙云極快地改換為紅生——關羽,之后我又得王錦聲(厲慧良先生曾親授其《漢津口》關羽)的大力幫助,之后在給團里匯報《長坂坡·漢津口》時,請了厲家班厲慧敏、厲慧森、李慧福、王慧群、沈福存、朱福俠等老前輩來觀看,戲匯報完后,厲慧敏老師說:“你可以正式歸為厲派,你可以作為厲派再傳弟子代表重慶京劇團演出了。”在得到厲慧敏老師的肯定后,我便更進一步的努力,先后在重慶、香港、貴陽、上海等地演出了《長坂坡·漢津口》,有時只演其中的“抓帔掩井”片段。
我在隨重慶市京劇團赴港演出《長坂坡·漢津口》后,2009年12月14日《中國京劇論壇》一篇文章評價:“弘揚慧良絕藝張虎彪,長坂坡前再現雄風,喜見第四代青年武生張虎彪,前趙云之扮相英俊,身段敏捷;后關羽之功架穩重,氣勢恢宏,再現東方武王當年雄風,湘江菊壇難得一見!令南北梨園、戲迷知音刮目相看。”這應該是對厲派藝術的評價,是對蘇德貴老師及前輩先生栽培的肯定。我永遠不會忘記前輩老先生的教誨,為宣傳和繼承厲派藝術做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