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林玲
【摘 要】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高中地理教學模式與信息技術也逐漸的融合起來。本文以信息技術為基礎,構建了“互聯網+”高中地理教學資源平臺,從豐富教學資源、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學反饋為基礎,促進高中地理課堂“精準教學”實踐活動的有效分析。
【關鍵詞】 精準教學 高中地理 信息技術
引言
高中地理教學中應以“精準教學”為教學理論基礎,同時結合現有的教學模式,不斷的激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促進教學知識點的有效分析與利用。由于地理學科知識點豐富、包羅萬象,而且隨著社會的進步,其教學內容和知識點也在不斷更新,具有一定的時代性,因此容易導致教學內容的渙散,不集中,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制定有效 的“精準教學”的相關措施。
一、信息技術背景下高中地理“精準教學”意義
1. 豐富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是高中地理教師教學過程中應主動搜集的內容,也是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的基礎性內容。另外,信息技術技術能夠實現對地理知識點的收集,從而形成對比,因為在我國教育教學資源中,各科的教材版本有多種,因此不同地區、不同時間段,教材的教學資源呈現出了多樣化,給“精準教學”教學理念的提出提供了條件和機遇。
2. 為精準教學的實現提供契機
在信息化時代的發展中,結合現有的教學資源,通過信息技術的利用與結合為高中地理教學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及教學條件,成為精準教學的實現主要途徑。另外,能夠有效的滿足學生間高效的互動教學,使得教學資源能夠得到共享體驗。此外,信息技術環境背景下,使得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程度不斷加深,學生對高中地理學科的學習興趣不斷提升,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二、信息技術背景下高中地理“精準教學”的整體思路分析
作為教師,應制定相應的活動教學表,將信息技術技術的優勢、地理教學資源的相關內容關聯起來,形成有效的信息資源的對比分析,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到相應的互聯網教學資源的有效性分析,因此應結合現有的教學計劃、 教學目的實現教學流程及環節中教師活動的詳細化對比教學。
例如,以《工業區位因素與工業地域聯系》一課的教學設計中,首先需要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合理分析教學任務,主要分析了工業區位因素的影響,舉例說明了工業地域形成的相關因素及條件,進而通過實際教學內容的分析,總結了本課程的教學特點;其次應結合實際的生活經歷,舉例分析或者說明農業或者工業活動在相應的地理環境中的影響因素。在明確了以上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應學會分析工業區位的影響因素,進而體現整個教學環節的有效性。其次,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按照教學內容及教學目的,制定一定數量的填空或者判斷題,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其中,并且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工業區位指的是(〓)經濟地理位置,以及工業企業在生產過程中與相關事物的連續。一般來說,(〓)、(〓)和(〓)是影響工業區位變化的三大主要因素。在利用信息技術技術的過程中,將地理教學資源的有效性進行相應分析,以實現整個教學目的及教學計劃的有效分析,實現整個教學過程的有效性。
三、信息技術背景下高中地理“精準教學”措施分析
1. 制定合理的教學反饋計劃
由于課堂的有效時間為45分鐘,因此如何合理的規劃教學內容及課堂教學目標,是實現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學任務及教學目標有效性的關鍵環節。要想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獲得有效的教學反饋信息,就需要教師能夠準確的把握相應的教學內容。在教學資源獲取的過程中,要充分的結合學生的學習欲望及學習理念,通過實踐教學實現對整體教學內容的有效分析,才能夠結合高中地理教學的主體內容,將反饋計劃與反饋信息有效整合,促進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2. 多途徑分析“精準教學”反饋信息
在“精準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首先將收集到的相應反饋信息進行分析,在相應的教學途徑中,將平時地理教學的相關實踐內容進行不斷的總結,一般情況下,需要對常見的相關教學信息反饋機制及途徑進行相應分析。
通過對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文字、圖表的交流信息等進行有效的匯總,才能夠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將教師對課堂教學過程的相應掌控進行合理化分析,如教師的板書、書面答案的信息采集等,從而形成穩定有序的教學信息的多樣化分析。
四、結束語
高中地理學科的學習應以實踐為基礎,結合生活實際,在多讀、多思考的基礎上,創新學習模式,同時教師應做好“精準教學”。因此,明確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及對相應知識點的學習要求,就能夠有效的實現對整個“精準教學”思路的整合,進而分析有效的高中地理教學的內容的連貫性、有效性及教學思路的有效整合,以保證學生能夠按照相應的學習習慣進行分析。
參考文獻
[1] 劉國營.例談“精準教學”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8(13):48-50.
[2] 楊峰.地理教育國際憲章指引下的高中地理精準教學探究——以“晝夜長短的變化”一課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8(07):156.
[3] 史剛鋒.核心素養理念下地理精準教學策略探索[J].中學課程資源,2017(06):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