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基于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能力和學習策略方法,圍繞學生自身發展和社會適應現況,結合具體案例分析,通過實踐活動課程設計及評價策略研究,將“課程”“教學”“學習”“評價”單一趨向整合,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對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有效提升學生責任擔當、創新實踐、學會學習等核心素養進行闡述。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實踐活動;評價策略
一、 前言
隨著課程改革在國內外的發展,對有關于“核心素養”“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開始成為教育工作者日益關注的話題。比較關注的是如何進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如何適合小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滲透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去,如何讓學生更適應于二十一世紀社會的發展,成為近期各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熱門話題。
筆者通過各文獻的研究,對關于“核心素養”、“綜合實踐活動”的概念及策略研究從2013年左右開始,便出現一大批研究成果,在文[1]論述:對核心素養概念的界定:指一個人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具體細化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及社會參與,體現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指標。
對這些素養指標如何有效滲透到綜合實踐活動去,并構建可操作評價策略的研究比較甚微。而關于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赫爾巴特和杜威。他們認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種實踐性學習方式,實踐活動的開展為學生與自然、社會、生活提供了學習平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培養有密切關系。
但現實情況下,綜合實踐活動目前存在許多問題,如:對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本質認識,多將學科實踐與綜合實踐課程混為一談,學科實踐屬于單一學科或單一領域,而綜合實踐課程打破學科壁壘,整合課程資源,展開關聯教學,推行跨學科實踐。學校安排足夠的課時,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深入社區、走向社會,扎實地開展綜合性的社會實踐活動。
又如:小學實踐活動課程設評價策略單一,評價主體、評價方法、內容沒有真正發揮評價導向、診斷、決策、選拔功能。因此,筆者將以核心素養培養為視角,論述實踐活動課程設計及評價策略的構建。
二、 基于核心素養小學實踐活動課程設計
綜合實踐活動是核心素養形成的重要途徑。但目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存在很多問題,如:活動內容較為單調、實踐活動較為形式化、活動內容缺少生活素材、活動評價體系較為單一、對學生個性化差異重視不足等。因此,如何基于核心素養對小學實踐活動課程進行有效設計,使活動更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基于表1的分析,筆者認為:小學實踐活動課程在核心素養理念上,需要教師注重做好課程資源的開發工作,深入挖掘實踐活動教學素材;注重做好師生角色定位工作,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做好信息技術的應用,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注重做好德育滲透,以德樹人。
三、 以核心素養為視角小學實踐活動評價策略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評價是非常重要有機組成部分。在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評價方面的研究,研究比較有系統性,可操作性成果的有郭元祥老師,他的論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管理與評價》中對綜合實踐的課程的管理、評價策略、資源開發和利用等做了深入的分析。再比如牛金成老師撰寫的文章《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評價研究》,論文闡述了影響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各個因素,以及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方面的評價,這些文獻資料,為我們認識綜合實踐活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基于文獻研究,筆者以核心素養為視角,從評價的內容、主體和方式三個方面來解析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評價策略。活動評價策略見表2。
下以一則《走進東莞莞香傳統文化》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為例說明評價策略運用。
1. 實踐活動背景
為了幫助學生加深對東莞寮步莞香傳統文化的理解,由筆者所在學校開展期以“走進東莞莞香傳統文化”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要求年級教師首先設計好學生喜好、可行、可評價的活動方案與形式,學生通過對東莞寮步牙香街調查、走訪;通過網絡信息化資源的收集、查閱有關莞香傳統文化書籍等,讓學生帶著問題主動開展莞香風俗、莞香料美食、以莞香為主題的服飾、民俗、古跡、審美藝術等不同主題學習,通過活動,制作具有個人特色的“東莞莞香傳統文化宣傳單”,以此提升對東莞莞香傳統文化的理解,感受莞香傳統文化的精深。
2. 實踐活動目的
(1)通過對莞香文化的理解,提升人文素養
文化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靈魂,小學生正處于身心健康發展重要時期,也是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通過“走進東莞莞香傳統文化”活動,增強學生對莞香文化的了解,促進學生莞香文化的積淀,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2)通過活動,開展自我認識與評價,提升樂學、善學習慣,增進問題反思意識
心理學家通過實證研究:小學生從中年級開始,自我意識、自信、自尊心理逐漸增強,在學習中,
教師有目的引導學生學會正確地認識、客觀評價自己,幫助學生形成積極、自信的心理品質,這對他們的成長至關重要。在“莞香傳統文化”綜合實踐活動中,我校教師從各個角度、各個多維評價策略,來擴展學習內容,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與他人的差距,提高樂學、善學,增進問題意識。
(3)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高繼承和發揚莞香傳統文化責任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
充分挖掘身邊的莞香資源,提升學生繼承和發揚莞香傳統文化責任意識,責任意識是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在活動中增強學生莞香傳統文化責任,讓學生更多了解莞香樹生長環境,形成環保責任意識。
3. 實踐活動的流程
(1)對象特征分析階段
筆者選擇寮步香市小學五年級學生作為這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對象,共321人,筆者所帶五(3)班學生共41人,依據量表測試(評價策略:診斷性評價)并對五(3)班全體學生進行知識與技能、學習方法及其心理特征,如:學生的動機、需求、情感進行分析。
(2)實踐活動內容、方案規劃階段
內容包括: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勞動教育、信息技術教育等。結合五(3)班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的綜合實踐活動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較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綜合實踐課程的方案。
(3)綜合實踐活動外出調研、資料收集階段
首先立足校園生活,挖掘莞香相關主題資源(1節課),其次,關注社會生活(前往社區、莞香博物館等),從社會現象角度、環境保護角度、經濟效益角度、從農業技術角度生成實踐資源(半天)。(評價策略:組長利用觀察表記錄組員學習情況、并對記錄數據進行分析、書寫觀察日記、進行檔案袋評價)
(4)綜合實踐活動小組間交流,分享階段
各組利用生成實踐資源進行小組間交流,分享。小組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基本的組織形式。教師鼓勵學生以同質和異質分組,確定組員角色定位,鼓勵學生積極與他人進行交流與分享(評價策略:情感性評價—言語激勵、象征物評價)。同時制定小組合作學習評價量規表(評價策略:量化評價)。
(5)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示及質量評估階段
綜合實踐活動的成果展示及質量評估是綜合實踐活動的最后環節,教師在此之前通過組織學生調研、資料收集,并進行交流,分享,提煉成果,對整個綜合實踐活動過程進行全面的回顧和總結,以獲得較好的研究結果(評價策略:測試、數據分析等)。
4. 實踐活動反思
通過此次活動,教師著重對如何有效開展評價策略體系的運用,做了系統的研究,歸納出一些研究成果。如以核心素養為視角,從評價的內容、主體和方式三個方面來解析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評價策略。通過評價策略的運用,使學生能夠客觀地認識自我,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充分發揮綜合實踐活動對滲透核心素養的作用。
四、 結語
學生評價是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在評價中,多給予學生學習及合作鼓勵、從正面評價學生、肯定學生的進步、從情感和認知維度評價學生、關注個體差異。明確評價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價值,樹立正確的發展性評價觀,提高應用發展性評價理念評價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李寶敏.核心素養視域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現狀與對策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16(18).
[2」郭兒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與實施[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牛金成.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評價研究「J].教育評論,2007(3):75-77.
作者簡介:韓玉群,廣東省東莞市,東莞市寮步鎮香市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