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人類現代文明的基本道德規范和個人重要品質。缺乏誠信是大學生考試作弊的重要根源之一。加強誠信考試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學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本文從大學生考試作弊動機、形式、危害等方面進行分析,為加強誠信考試教育提供建議和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考試;誠信教育
一、 前言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人類現代文明的基本道德規范和個人重要品質。作弊,是一種通過較少的勞動和資源付出,獲得高收益的非正常競爭手段,在現實社會中,由于種種利益因素的驅使,而又無法通過正常途徑獲得,或者通過正常途徑要付出更多的人力財力時,一些人便采取作弊的方式謀取自己的利益;從這種意義上講,凡是通過非正當途徑和方式謀取利益的現象都可以算作弊,這是廣義的作弊。教育上的作弊多指考試作弊,通常,我們把考生在考場上的違紀行為稱為考試作弊。造成考試作弊的原因很多,其中缺乏誠信是大學生考試作弊的重要根源之一。
二、 考試作弊情況分析
(一) 考試作弊動機
考試作弊的動機和影響因素有很多,包括社會影響因素、家庭影響因素、學校影響因素等等,但歸根結底,還是由行為人主體決定的。很多大學生對考試作弊的危害認識不足,認為考試作弊是“救急”“階段性”做法,是正常行為,不會對今后的學習態度、生活態度造成任何影響。大學生,作為作弊行為主體,有判斷和行為控制能力,其自身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高校各類考試中,不是只有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有作弊行為,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也存在考試作弊行為。平時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是為了應付考試,獲得學分以便正常升級、如期畢業。而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作弊,更多的是為了獲得獎學金或虛榮心,希望通過作弊取得更好的分數。違紀作弊學生的動機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平時學習不努力,也不愿意參加補考或者重新學習,為了“60分”而作弊。第二類是因為“失衡心理”,別人抄自己不抄就賠了。第三類大多數是前面提到的“平時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對自己期望太高,比如想獲得獎學金,但依靠自己的實力比較難,期望通過作弊的方式取得理想分數。作弊,從收益與成本兩個方面改變考試凈收益,獲得超額收益。以上三種動機其根本都是學生認為作弊會給他們帶來正的超額收益,道德制約和作弊風險無法抵消作弊帶來的超額收益。
(二) 考試作弊形式
隨著網絡技術及電子產品的發展,大學生考試作弊形式越來越多樣化,作弊手段越來越“現代化”“科技化”。比如攜帶電子通訊工具、具有照片或文字存儲功能的手表、計算器等等。在作弊形式上也越來越多樣化,除夾帶紙條之外,有的會把小抄寫在手心、水瓶等不易被發現的地方;除了個人作弊,還會聯合其他考生共同作弊,比如傳遞紙條、協助抄襲答案、替代考試等等。有些考生違紀被監考教師發現后還會狡辯,擾亂考場秩序。
(三) 考試作弊危害
考試作弊給社會生活、教育教學環境、個人發展等方面都帶來了危害。
第一,考試作弊破壞了考試的公正性、影響高校學風建設。考試作弊使考試失去了應有的評價功能、引導功能、鑒定功能和激勵功能,破壞了人才培養制度的有效性和公正性,使學校乃至國家對高等教育投入的人力、物理和財力在考試作弊中化為虛有。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作弊風氣嚴重的將直接影響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第二,考試作弊影響個人和整個社會的誠信度。大學生是社會未來發展的棟梁,大學生不講誠信,難免不會導致社會整體誠信品質降低。
第三,考試作弊會對學生心理造成影響。考試作弊的學生一般抱有僥幸心理,一次作弊“成功”,更會加劇這種心理,會對考試作弊產生依賴,久而久之會染上弄虛作假、投機取巧的惡習,而沒有作弊的考生則會心理不平衡。這樣的結果會造成學生應試心理的扭曲,同時造成人生觀、價值觀的改變。
三、 加強誠信考試教育的建議
根據考試作弊情況分析,建議從平時和考前、考中、考后等階段,通過制度建設、教育引導、心理幫助等方式加強誠信考試教育工作。
(一) 加強制度建設
嚴肅考試紀律,完善考試相關管理制度,細化考試違紀行為類別,加重違紀處分力度。考試命題、監考、閱卷、成績登錄等環節也要有明確、嚴謹的規定。所有接觸試卷的人員要遵守保密制度,閱卷教師更要嚴格按照評卷標準公平閱卷,降低學生投機心理。
(二) 嚴格監考環節
監考過程中,監考教師要嚴格執行考場管理規定。隨機分配考生座位,考前強調考試紀律;考試過程中應嚴格履行監考職責,對發現的違紀行為及時予以制止、處理;之后將學生作弊情況和材料如實報給學校,以便學校公正地對違紀行為進行處理,同時便于教師有針對性地對違紀行為進行教育及正確引導。
(三) 加強道德和學風建設
加強對大學生的誠信教育,高校應形成以道德為支撐、以自律為基礎、以校規校紀為保障的校園誠信文化,通過多種途徑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新生入學伊始,就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大學觀,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和考試目的,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從思想上讓學生們認識到考試作弊是可恥的行為,視“作弊”為恥辱,視“誠信”為美德,樹立良好的班風、校風;加強考風考紀宣傳,讓學生了解考試的嚴肅性及考試作弊的風險。
(四) 做好對學生的心理援助工作
對作弊被抓、受到處分的學生,教師應及時對其進行心理援助。在學生情緒激動、沮喪時,不應一味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和責備。教師應該將違紀考生帶離考場,單獨跟學生聊聊,也可以讓學生在安全的環境中冷靜之后再與之談話,幫助學生消除自卑感、沮喪感。引導學生在心理上向好的方向發展,以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以后的學習生活。
參考文獻:
[1]馬俊.大學生考試作弊涉及的管理問題及其對策[J].經濟師,2006(3):76-78.
[2]陳鈞浩.大學生考試作弊的經濟博弈分析[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10):60-62.
[3]孫天罡.高校學生考試違紀作弊原因及預防對策探析[J].考試周刊,2016(77):6.
[4]徐明.高等教育統一考試舞弊行為防治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4.
作者簡介:
孫天罡,遼寧省大連市,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