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宇
【摘 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精準扶貧理念,要通過精準扶貧行動使8000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面脫貧,到2020年同步實現小康社會。實現全面脫貧,離不開各級政府切實可行的扶貧政策。政策是否落實、扶貧是否取得實效,最關鍵的是人民農民是否滿意,人民農民的迫切需求是否得到解決。本文通過對克東縣7個鄉鎮進行精準扶貧過程中農民對本地區扶貧方面的滿意度進行調查研究,了解到克東縣農民在精準扶貧過程中滿意度總體良好,但還是存在由于政策宣講不到位、駐村扶貧工作不到位、政策落實不到位而影響了農民對扶貧工作的滿意度。通過對農民滿意度偏低影響因素的研究,本文提出了合理化的對策及建議,進一步提升克東縣脫貧攻堅農民滿意度,為今后的相關研究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 克東縣 精準扶貧 農民滿意度
從黨中央提出精準扶貧方略以來,我國的扶貧事業取得了顯著的成就,6000多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4%以下,人民農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改善。在2017年10月18日召開的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扶貧攻堅提出了新思想、新目標和新征程,“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再一次把扶貧提高到國家新的戰略高度。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注重扶貧對象、方式、內容更加精準;注重扶貧效率與質量,始終把人民農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人民對政策的滿意度是國家制定和實施政策的決定性因素。本文根據克東縣貧困現狀,研究了克東縣農民對脫貧攻堅工作滿意度情況及影響因素,創造性地提出農民滿意度對扶貧工作的影響與重要性問題,為今后相關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鑒。
1、克東縣精準扶貧概況
克東縣位于黑龍江省中北部,齊齊哈爾市東北部,全縣幅員面積208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88.5萬畝。全縣轄7個鄉鎮10個農林牧場,98個行政村,總人口29.9萬,其中農業人口23萬。2001年被評為省級貧困縣,2011年被國家列入大興安嶺南麓特困片區縣。全縣有貧困村55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8724戶19627人,貧困發生率為8.5%。2018年,克東縣順利完成了戶脫貧、村出列的既定目標。近年來,克東縣形成了以新型經營主體為依托、以光伏扶貧和金融扶貧為支撐,以“乳豆水”三大主導產業為牽動,多項產業疊加、多種模式并舉、多條門路增收的扶貧產業格局。從整體來講,目前克東縣貧困的難題主要是農民內生動力不足和農民滿意度不高。經過幾年的努力,2018年底,建檔立卡未脫貧戶減至1145戶2572人,貧困發生率降至1.11%。這些建檔立卡戶的脫貧工作是難中之難,困中之困。根據工作安排,克東縣將在 2018 年脫貧攻堅“摘帽”。
2、問卷設計與回收情況
基于收集資料和了解情況的需要,針對克東縣精準扶貧過程中農民滿意度的情況制訂了一份問卷,調查的內容主要包括研究對象的個人信息、“兩不愁、三保障”情況、扶貧政策的落實情況、駐村幫扶情況、脫貧退出認可度等。選取克東縣7個鄉鎮285戶貧困戶、285戶非貧困戶作為脫貧攻堅工作滿意度的研究對象。問卷采用訪問提綱,共發放問卷 570 份,回收 570份,回收率 100%;有效回收562 份,有效回收率 98.5%。
3、農民滿意度情況分析
此次研究訪問了285戶貧困戶,其中,對脫貧攻堅工作非常滿意的104戶,占比36.5%;滿意的149戶,占比52.3%;比較滿意(還行)的27戶,占比9.5%;不滿意的5戶,占比1.7%。走訪了285戶非貧困戶,對脫貧攻堅工作十分認可的61戶,占比21.4%;認可的183戶,占比64.2%;不了解的29戶,占比10.2%;不認可的12戶,占比4.2%。通過情況分析來看,絕大多數貧困戶對脫貧攻堅工作表示滿意,但非貧困戶的認可度相對低一些,大約在85%左右,問題主要集中在個別戶和少數人身上。下面主要從農民對政策的宣講方面、對政策的落實方面、駐村幫扶方面的滿意度做調查與分析。
3.1 農民對本地區扶貧政策宣講方面的滿意度
根據數據分析,克東縣農民對本地區扶貧政策宣講的方面比較滿意的人數占比最多,達到 35.21%,其次是一般滿意的人數占比為 29.58%,非常滿意的人數占比 19.72%,比較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人數最少,分別占比 9.86%和5.63%。從調查結果中反映出克東縣農民對本地區扶貧政策的宣講方面滿意度一般,反映了政策宣講不到位。有的村兩委和工作隊工作不夠細致,工作方式方法簡單,在組織農民、宣傳農民、凝聚農民上著力不夠。具體表現為:有的不重視政策宣傳,簡單地認為只要把政策落到人頭上就行,宣不宣傳不重要,農民對享受到的政策不知曉,了解不全面,導致農民不理解,對脫貧攻堅成效的評價大打折扣;有的宣傳方法單一,覆蓋面不夠廣,農民對自己享受的政策知曉多,對別人享受的知曉少,給貧困戶講得多、非貧困戶講得少,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矛盾;有的不愿意宣傳,覺得越宣傳矛盾越大,農民知道得多了給自身增加工作量和工作難度,缺乏擔當負責的工作作風;有的宣傳不透徹,為了宣傳而宣傳,貧困農民對政策理解不深,對標準把握不準,對條件認識不清,導致農民對好政策不理解不支持。
3.2 農民對本地區扶貧政策落實方面的滿意度
在克東縣農民對本地區政策落實方面的滿意度調查中,主要從農民對“兩不愁、三保障”情況滿意度、金融扶貧政策、產業扶貧政策、轉移就業扶貧政策的滿意度方面進行調查。根據數據分析,農民對“兩不愁、三保障”比較滿意占的比例最大,為 48.5%,非常不滿意占的比例最少,為 1.5%。由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克東縣貧困戶對“兩不愁、三保障”總體滿意。克東縣在危房改造、飲水設施建設、醫療衛生方面做的工作較到位。對金融扶貧政策比較滿意占比最高,為47.1%,非常滿意占比29.4%,一般滿意占比11.8%,比較不滿意占比11.8%,對本村的產業扶貧政策比較滿意所占比例最高為 44.1%,其次是非常滿意占比 25%,一般滿意占比 16.2%,比較不滿意占比7.4%,農民對本村的產業扶貧政策非常不滿意所占比例最低,為 1.5%;對本村的轉移就業扶貧政策比較滿意所占比例最高為 26.5%,其次是非常滿意占比 25%,一般滿意占比 17.6%,比較不滿意占比 7.4%,非常不滿意所占比例最少,為 1.5%。從數據中可以看出,本村農民對自己“兩不愁、三保障”總體滿意、反映出該村政策落實方面整體較好。但也存在一些農民反映的“上邊很好,村里不行”“國家政策很好,執行不到位”的說法,說明農民對村組干部,對基層工作不滿意、不認同。2018年,由于危房改造任務較重,工程隊施工水平和工作標準參差不齊,加之有的工作隊和村兩委沒有做好監督協調工作,導致在住房、飲水改造上存在個別瑕疵,有的農民對此頗有怨言。
3.3 農民對本地駐村幫扶方面的滿意度
調查農民對本地區駐村幫扶方面的滿意度,駐村幫扶的內容主要包括駐村工作隊、村兩委班子經濟頭腦和致富本領、村兩委工作作風、工作能力、幫扶責任人5項,從所調查的人群中得出結論:在對所調查的人群中對駐村幫扶方面的滿意度分別是駐村工作隊90%、村兩委班子經濟頭腦和致富本領70%、村兩委工作作風75%、工作能力 80%、幫扶責任人88%。也反映出有的工作隊走屯入戶較少,走中心屯貧困戶多一些,其他屯去的次數較少,沒能及時了解掌握農民訴求,以致于在村上開展幫扶一年多,有的農民對工作隊不熟悉,將駐村干部與幫扶干部弄混,甚至有的說不出工作隊的派出單位和駐村干部姓名。有的工作隊只走訪貧困戶,很少到非貧困戶家里,在調研過程中,有的非貧困戶反映工作隊只來過一次,甚至有的不認識工作隊。有的工作隊和幫扶干部對走訪幫扶應付了事,走過場,進屋屁股還沒坐熱就走了,沒有真正走下去、訪進去,沒有從感情上與農民溝通,幫扶措施缺乏可操作性,扶貧政策沒有落到點子上,導致貧困戶對駐村幫扶工作不認可。
4、影響農民滿意度的分析與對策
通過在滿意度較高的村進行了深入訪談,梳理總結了影響農民滿意度的對策。
一是分類別,實行精細管理。通過開展大走訪、大排查活動,全面掌握貧困戶和非貧困戶滿意度,按照滿意程度進行分類,非常滿意的多少戶,模棱兩可的多少戶,不滿意的多少戶,逐戶分析摸排,找準各類貧困戶和非貧困戶的思想癥結,建立農民滿意度分級臺賬,根據不同的訴求,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予以解決。
二是劃重點,落實包保責任。發揮村兩委熟悉村情、民情的特點,以村組干部為主,對難點戶、無禮戶進行責任包保,每名村組干部包保1-2戶,發動感情攻勢,做好心理工作。同時,村兩委和工作隊要把切實農民訴求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妥善解決農民身邊的實際困難,能解決及時解決,一時難以解決,安撫好農民情緒,做好解釋說明工作。特別是臨時患大病沒錢醫治的非貧困戶,及時幫助爭取其它資金幫助,保障非貧困戶有病可醫。
三是抓統籌,形成幫扶合力。眾人拾柴火焰高。提升農民滿意度工作需要充分調動派出單位、村兩委、駐村工作隊和幫扶干部的力量,合理進行分工,派出單位和幫扶干部負責貧困戶滿意度,駐村工作隊和村組干部負責非貧困戶滿意度。同時,督促幫扶干部定期入戶,建立幫扶工作微信群,下達工作指令,及時反饋問題,實現信息實時共享。定期考核“一聯四”干部幫扶成效,包括入戶次數、政策知曉率和農民滿意度,并將結果及時反饋給派出單位,對入戶不及時、政策宣講不到位、農民滿意度低的限時整改。
四是重宣傳,凸顯扶貧成效。幫扶工作不僅要做,還要注重宣傳幫扶成效,讓農民知曉自己享受的政策和待遇。工作隊和村組干部可以采取入戶走訪、村廣播、宣傳點、農民大會、問答活動等形式,對于文化程度低、記憶力差的,反復講解,強化農民對政策的理解和記憶,達到解除疑惑、消除偏見的效果。工作隊茶余飯后多去百姓扎堆的地方,嘮嘮家常,講講政策,拉近與農民之間的距離。
五是定政策,加大普惠力度。幫扶貧困戶的同時,也要考慮到其他農民。經濟基礎好的村可以結合實際出臺一些普惠政策,例如對農民的水電費、電視寬帶費、新農合繳費等進行適當補貼;經濟較差的村可以協調派出單位和幫扶干部捐點錢,給有需要的農民刷刷墻、換換炕席,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讓脫貧攻堅不只局限于貧困戶。
六是解訴求,強化服務功能。村兩委、駐村工作隊和幫扶干部可以立足自身本職,開拓服務項目,比如代買、代辦等,對行動不便、年邁體弱、留守兒童主動上門服務,發揮部門包扶優勢,急事急辦、特事特辦,最大程度解決農民所想所需。同時,注重在生活點滴中積累感情,正所謂患難見真情,誰家有個大事小情、紅白兒事盡量到場,既可以拉近感情,也讓農民感受到工作隊真心實意幫扶。
七是挖典型,發揮帶富作用。注重因勢利導,挖掘培養致富典型,多與本村有發展能力或有意愿的農民談發展、談新技術、新方法、新市場,幫助他們開闊視野,擴大增收渠道,在可能的情況下,幫助他們發展。在全村開展致富典型評選活動,請有影響力的農民現身宣講,談談他們勤勞致富的典型事跡,引導農民樹立自力更生理念,傳遞扶貧正能量。
5、結論
本次研究主要對克東縣7個鄉鎮進行實地調研。利用 SPSS 軟件對調查問卷進行分析,結合實地訪問數據,了解到目前克東縣脫貧攻堅存在困境,即政策宣講不到位、政策落實不到位、駐村幫扶不到位,農民對精準扶貧政策的滿意度偏低。作為幫扶責任主體,既要應充分認識農民在脫貧攻堅中自主脫貧的主體地位,發揮自身主動性、創造性,提高主體意識與參與意識,又要充分發揮幫扶責任的主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