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道德與法治是基于新時期下學生素質發展的需求所開設的一門課程。培養具有優秀品德、高尚素質的人才已經成了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以往單純的知識教育早已無法滿足學生們的發展需要,道德與法治教學也逐漸受到了更多的關注。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不僅需要體現出教學方法新穎,還要落實于實踐。本文將提出幾點核心素養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策略,為一線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
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學生優秀的思想品德,增強法律意識,發展成為集扎實知識基礎、能力與健全品格、思想于一身的高素質人才。為了使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必須受到應有的重視,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標,將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這對于學生的終身發展而言具有重要意義。我認為,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開展。
一、 促進教學資源的整合,增強教學效果
翻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其中的內容都與學生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特點,教學時,教師以課內內容為核心,還要對課外的資源進行整合,擴大教學的覆蓋面積,增強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效果。
比如,以《可愛的動物》一課教學為例,我認為,教師不僅要借助教材中的內容培養學生愛護動物的意識,增強他們的責任感,還要搜集一些課外的資源和案例,使他們認識到當前許多流浪動物的生存現狀和遭遇,意識到動物是需要我們付出行動來保護的。此外,也可以介紹一些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案例。例如,在泰國普吉島,有一頭大象在大浪中背起許多孩子,并逃到了安全地方。我國一名老人每年長途跋涉與海鷗見面并建立深厚友誼的故事。諸如此類的案例還有許多,相信盡管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但能夠通過直觀的案例展示,理解和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情感,樹立保護動物的決心。
二、 優化課堂教學的設計,豐富學習體驗
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體驗決定了整堂課的教學效果,也直接影響著他們學習興趣的建立。小學一年級的學生處于從懵懂向成熟的轉型階段,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是無法被他們所接受的。教師要盡量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增強學生的感悟與體驗,使他們的學科核心素養得以增強。
比如,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下冊中的《拖拉一下沒關系嗎》教學為例,我在教學時首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了“拖拉鳥的故事”,在學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后,我要求他們為這一故事續寫結尾,說一說自己有哪些感受。隨后,又展開了一次有趣的游戲活動:數字陷阱3、6、9,學生們依次報數,跳過3和3的倍數。這一游戲鍛煉了學生們的反應能力,為了成功跳過“陷阱”,他們不得不思考如何更快速的反應,在爭分奪秒的過程中意識到了時間的珍貴。課堂的最后,我為學生們呈現了一首有關“拖拉”的簡短兒歌,要求他們在下課之前背誦下來,不能在課上完成任務的,就需要在課后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背誦。學生們都不希望占用更多的課下時間,大部分都完成了任務,不僅兒歌的內容使他們獲得了深刻領悟,也真正感受到了做事情不拖拉的重要性。
三、 創設課堂教學情境,理論整合實踐
體現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就在于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們能夠通過學習真正養成某些良好的習慣和思想意識,這也是培養他們核心素養的重要一步。創設情境教學法以形象性、直觀性為特點,能夠將原本枯燥的理論轉化為實踐性的內容與活動,可以用于理論與實踐的整合。
比如,《請幫我一下吧》教學為例,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模擬生活中的一些片段,展開角色扮演。例如,教師設計這樣的情境內容:一名小朋友在放風箏時,風箏掛在了樹上,需要請求旁邊的人幫助自己摘下風箏;下雨天,看到旁邊的行人兩手拎滿了東西,無法打傘……學生依照這樣的情境想象故事接下來的走向,展開表演。在表演過程中,學會了向他人伸出援手,也在接受他人的幫助時學會了致謝。這不僅是一次道德和情感的教育,也是一次認知教育,使小學生學會參與社會生活的基本方式。
四、 組建合作學習小組,促進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也是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道德與法治作為一門與學生實際生活,未來發展密切相關的學科,需要學生擁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不斷提升自我的個人修養。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有必要以合作學習的形式初步鍛煉他們的自學能力。
例如,教學《生活中的合作》一課,教師借助“合作”這一話題,組建學習小組,讓學生們自主設計本次的學習活動,按照各自的特長,分配組間學習任務,認識到合作的力量。如,一些在平時展現出了較強組織能力的學生在此時會被推選為組長;一些平時活潑,愛與老師互動的學生將負責本次小組學習成果的報告;一些心思縝密,不愛表現的學生將負責記錄學習過程和重要的信息。當然,考慮到小學生在各方面能力上都有所欠缺,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較多,甚至可能會偏離主題,教師必須深入到每個組內,進行指導和監督,幫助他們解決問題。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如果能一直有效的開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相互之間的配合默契都會大大增強,也會總結出一些寶貴的學習經驗,促進了核心素養的提升。
五、 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需要體現多樣性、實踐性與自主性,將學科教育的實際作用充分展現,作用于學生的成長。但目前,在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實施進程中,核心素養培養的落實情況還不理想,教學改革的力度還需要進一步加大。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必須在課程改革的牽引下落實這一重要的教學目標,研究出有效的教學對策。
參考文獻:
[1]沈莉伊.基于核心素養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思考——以浙教版《道德與法治》第一冊教材為例[J].中小學德育,2017(1):18-20.
[2]陸宏英.核心素養背景下道德與法治備課變革的三個視角——以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教材為例[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17(11):18-20.
[3]曾文燕.指向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探新——以粵教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下冊為例[J].中小學德育,2017(6):20-22.
[4]王玲.核心素養下的小學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材研讀與教學思考[J].黑龍江教育:小學版,2017(9):18-19.
作者簡介:張宇紅,廣東省深圳市,深圳市福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第二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