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縱觀中國歷史發展,中國古代的熱血志士就已經心存“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民族意識,這是植根于中華民族人民心中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從改革開放以后,中國人民不斷走向世界舞臺,中華民族也不斷向外衍生和發展,與此同時,中華民族的文化也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巨大沖擊,對于高中政治教師來說,加強高中生的民族憂患意識,樹立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就是基本的教學目標之一,在課堂中灌輸傳統文化教育,不僅能幫助教師達成政治教學目標,還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增強高中生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關鍵詞:高中政治教學;傳統文化;結合
人類社會從古至今的發展脈絡充分實踐了一個理論,就是民族和國家的發展必須時刻居安思危,立足本國實情,找到一條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和發展的道路,大國政治發展如此,文化發展也是如此,面對國際形勢的風云變化,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文化軟實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高中生的傳統文化教育,幫助高中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
一、 發人深省的文化現象
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但凡在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中提及中西方文化的對比,大部分學生都不能對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一一列舉,想不起我們國家的優秀文化傳統,讓學生想想中華民族的文化特點,只能用地大物博、歷史悠久等詞語進行籠統的概括,若再深究,就會聽到學生回答,“只要學校放假我們就一定會記得”等讓人難以接受的語言,有的教師不甘心還會繼續追問,為什么圣誕節不放假,大部分學生仍然記得?面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如果連中華民族的少年都抱有這種態度,那么何談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其中有一次文藝節目中,我看到了一段傳統文化表演——中華獠牙,中華獠牙是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間的戲曲之一,是中華瀕臨失傳的藝術珍品,在臺上表演的是個女生,她告訴主持人,這項表演本來是傳男不傳女,但是現在已經很少有男性愿意去學這門藝術,所以才有了她學習的機會,現在她擔心這門藝術會后繼無人。回想前幾年韓國向世界遺產部門申請端午節的行為,這樣的事情還會發生幾次?想想前幾年連央視都出現了韓劇的風靡潮,這些難道不是中華傳統文化地位的下降么?
二、 關于政治課中對傳統文化的教學思考
中華民族的力量集中表現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力量,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一直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之中,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對高中生傳統文化的教育,對高中生加強傳統文化的教育是學校政治課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學校征繳部門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國家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高中政治教育課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
(一) 立足高中政治課本,與時俱進,深度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
高中政治必修三的課本中詳細介紹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課本是這樣解釋的:它是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的并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對穩定的文化內涵,主要內容包括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傳統建筑、傳統文化、傳統思想等多種表現形式,在這些豐富的傳統文化中就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正是這種偉大的民族精神將中華民族各族兒女聯系在了一起,形成了堅強的文化后盾,如果失去了這種民族文化,就會喪失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中華兒女就像在物欲橫流的大潮中隨波逐流,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對當今社會起到的指向作用,看到其實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讓學生感受到文化在我們身邊,今天我們所學到的習總書記的廉政建設就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實質內涵,只不過賦予了新的時代意義。
(二) 充分利用好政治教學中的時事材料,立足社會現實,增加說服力
高中政治教學離不開時代背景的結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對當前國情和世情的深刻分析,幫助學生理解現在傳統文化面臨的困境,進一步明確高中生面臨的歷史使命,根據當前的國情正確分析我國近幾年在文化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時更加展現出了中華民族文化面臨的嚴峻考驗,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正在逐步消失,要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增強文化的憂患意識,提高中華文化對西方文化的免疫力和鑒別力,環顧全球,世界各地都在興辦孔子學院,“漢語熱”正在全世界高漲,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浪潮,西方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正在試圖改變著中華民族的優秀思想,不斷削弱著傳統文化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三) 創設良好的情景教學,圖文并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高中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積極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感受,教師可以在網上搜集一些關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受到沖擊的報道和視頻,近幾年央視熱播的《舌尖上的美食》,讓中國人民感受了一場關于美食的視覺盛宴,但是同時我們要看到,出現在紀錄片當中的好多美食即將面臨失傳,通過這些生活實際,學生就會對中華民族文化的沖擊有著更加明顯的感受,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三、 結語
中國古代的熱血志士就已經心存“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民族意識,這是植根于中華民族人民心中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從改革開放以后,中國人民不斷走向世界舞臺,中華民族也不斷向外衍生和發展,與此同時,中華民族的文化也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巨大沖擊,對于高中政治教師來說,加強高中生的民族憂患意識,樹立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就是基本的教學目標之一,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現,凝聚著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精神文化力量,它是中華民族人民奮斗的力量源泉,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一定要植根于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之中,中華民族的先人們留下來的優秀文化應該被中華兒女世代傳承,高中政治課堂作為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政治教師擔負著十分巨大的任務,通過高中政治課的教學,不斷增強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樹立學生的文化自信幫助學生明確作為新時代的高中生,自己所面臨的更艱巨的任務,要不斷增強自身的文化素質,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李影.淺談高中學科教學中如何滲透傳統文化教育[J].教育現代化,2017(15).
[2]姚德健.讓傳統文化教育融入中學歷史教學[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6(4).
[3]楊舟.中學學科課堂上傳統文化的應用與傳承[J].新課程(下),2016(6).
[4]容明環.中學政治教學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J].政治教育,2015(8).
作者簡介:
馬向輝,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