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海清 黃金媛 梁炎
摘 要:教育的目的在是開發學生智力,促進文化知識水平提升同時,最為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做人和處事道理,提高道德修養,培養出具有高品質和健全人格的人才。少數民族地區農村比較偏遠,德育教育滯后,嚴重的影響了學生發展。新形勢下要加強少數民族農村德育教育,根據少數民族小學生的特點,制定差異化的德育教育策略。本篇文章主要對新時期少數民族農村小學德育教育有效性進行分析,希望對少數民族德育工作起到參考價值。
關鍵詞:新時期 少數民族地區 農村小學 德育教育
引 言
少數民族地區德育教育具有復雜性,農村小學都在比較偏遠的地方,加之學生受不同民族文化的影響,以及不同宗教信仰,學生的民族特點鮮明,德育教育也就具有了特殊性和差異化,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制定個性化的德育教育方案,增強德育教育的目的性,這樣就能使得少數民族農村小學德育教育更加科學,德育教育有效性會提高,學生能夠真正受到德育熏陶,形成正確的政治信仰和道德觀念,樹立遵紀守法意識,養成健康的心理,讓他們將來能夠適應社會發展。少數民族農村小學德育教育,要將愛國教育滲透進去,通過德育增強民族的凝聚力,民族團結統一將會在學生心中扎根發芽,這樣就會自覺抵制分裂民族的思想,讓56個民族相親相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共同努力。
一、少數民族農村德育教育存在問題
少數民族農村德育教育還處于知識講解階段,學生對德育認識還停留在表面,農村小學生受認識和理解能力限制,不能有效的內化德育內容,導致德育未能對學生起到有效的引導,行動上的踐行也就無從談起。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小學德育教育具有特殊性,主要是因為學生接受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是不相同的,每個民族的學生都有個性化的特點,但是在實際德育教育中沒有照顧到德育教育差異化需求,德育教育的針對性不夠強,所能發揮的作用也就十分有限。少數民族德育教育缺乏先進科學技術支持,德育教育完全依賴于教材,課堂主體出現了本末倒置的現象,德育教育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德育教育邊緣化,在課堂中單向接受德育教育,師生針對德育很少進行交流和對話,認識不到德育重要性,德育對學生的熏陶和感染力不足。另外,少數民族農村德育和生活脫節,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孝順父母和尊重教師、文明行為規范等,僅僅停留在口頭上,德育價值不能得到有效發揮和利用。
二、少數民族農村小學德育教育策略
1、確定德育目標
少數民族農村小學德育教育在遵從國家制定的目標同時,還要結合少數民族德育教育需求以及學生認知特點,確定少數民族農村小學德育教育目標,在這個目標的指引下去開展德育教育,選擇科學的教育方法,讓德育教育變得更加有效,學生能夠真正的消化德育內容,在生活中主動去踐行。少數民族小學德育要融入民族文化,學生對德育的接受程度會更高,也不會對德育產生文化侵蝕的誤解,學生會主動參與德育教育,在學習的過程中會自我反思,德育教育就能對學生起到思想引導的作用,而行為是受思想支配的,從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打造和諧的德育教育環境
少數民族農村小學要構建和諧的德育教育環境,校園內要懸掛對人類進步做出貢獻科學家的畫像,向學生講解這些名人的故事,讓學生在故事中去感受名人的愛國精神和奉獻精神,利用小學生崇拜心理,增強德育的感染力。學校要定期組織學生觀看和德育相關的影片,或者是具有德育教育意義的電影,德育形式會變得靈活,以小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現出來,喚醒學生德育學習興趣,促使他們在德育教育中去主動交流和思考,反思自己的行為,促進學生自我完善和自我改造。班級內要設置德育小天地,放置具有德育教育意義的書籍,學生在瀏覽書籍的過程中,也會受到偉大精神感染,自身的道德修養會逐漸提升。
3、將德育教育和生活結合
少數民族農村小學德育教育要傳授理論的同時,還要將德育引入到生活中去,喚起學生思想上的共鳴。地區政府要加大對德育投入,為學校安裝多媒體設備,教師可以將生活中具有德育教育意義的事情拍成視頻,或者是在網絡中找一些和德育有關的時間,在課堂中讓學生觀看,說說這些行為有哪些問題,反思自己有沒有類似的問題,如果有應該怎么去改正。學生在交流和互動的過程中,教師就能了解各個民族學生的思想動態,然后針對每個民族學生制定德育計劃,德育教育更加貼近學生成長背景,他們更容易接受,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內化,德育就能起到凈化學生心靈的作用。另外,德育教育還要組織豐富實踐活動,在國慶節的時候讓學生用本民族的舞蹈或者歌曲,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既照顧學生民族文化,又融入了愛國教育。德育教育要挖掘民族文化,選擇本民族流傳下來的德育素材,將其加工成德育教育資料,拓展學生思維,在學習富有民族特色文化同時,滲透德育教育,這樣就能實現民族教育、德育教育、政治教育、法治教育統一。
4、尊重文化和宗教信仰
少數民族農村小學德育要在尊重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用科學的眼光看待事物的變化和發展。小學生受宗教的影響比較小,愿意接受新的事物和觀點,這個時期開展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在不強制學生改變宗教信仰前提下,幫助學生建立唯物主義思想,學習科學世界觀,降低宗教對學生影響。
三、結束語
總之,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小學德育要更新理念,在尊重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差異基礎上,通過確定德育目標,打造和諧德育環境,加強德育與生活聯系,提高德育教育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楊想俊, 李鑫, 楊冬妹, etal. 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小學的德育現狀——以甘肅省積石山縣為例[J]. 文教資料, 2018, 803(29):155-156.
[2] 孫子拉則. 淺談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小學思想品德教育[J]. 讀寫算:教師版, 2017(20):134-134.
[3] 李蕾. 提高農村少數民族地區小學德育的對策[J]. 新課程·小學, 2018(11).